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源于教学实践 成于课题研究 — 以“二元 一次方程与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2 10:3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提倡以“三主课堂”为主题,同时, 尝试更进一步的结合学情诊断,让教学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终,“教”与“研”齐头并进,成就 “教”“学”相长.

关键词 : 学情;课题研究;教学实践;融合

在探索“教”与“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不单单 需要个人的潜心学习,同时也需要教研环境的滋养.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成了教研活动 的重要内容. 人人参与课题研讨,学校通过课题研究 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并形成本校教学特色. 而教师 团队则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学实施从有效走向高效 的途径,同时获得专业成长. 基于课题研究背景下的 市级公开课“5 . 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北师 大版八上)融入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获得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

1 课题教研试教学“深度”

1 . 1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根据本校教研要求,本节课以“三主课堂”为主 题,提倡以导为主法,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模 式进行课堂教学.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法上强调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巧设教学任务和指向明 确的问题串,诱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进行课堂学习交流,指导优化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突出以“练”为 主要形式,整个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学习 为主体. 而如何让“练”更有导向性和适用性,则需 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模式为 :“析”,重点根 据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的着力点,同时, 预设教学生成;“导”,设置“问题串”进行适当而不 过度的教学引导;“练”,增加创设练习的环节,进行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固化;“评”,进行即时测评, 让学生分析错因,发现数学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结”,引导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进行总结提升,收 获“新”得.

1 . 2 对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融合

一般的,教师主要从知识和技能方面对学生的 数学学习进行学情诊断分析. 然而,在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关 注和评价. 在知识层面上分析,学生已经在第四章 《 一次函数》的学习中,了解了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会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参考智学网中针对第 四章的“测验报告”可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还 不够,综合应用能力较薄弱. 从情感上分析,学生对 一次函数的知识构建是不自信的. 在分析问题的过 程中,学生还未养成从函数的视角分析问题的习惯 和形成自觉.

1 . 3 对知识自然生成的追求

立足于教材,以及结合对学生“ 一次函数”的学 情诊断,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一个简单的二元一 次方程 x +y=5 为例进行探究.

设问 1 :看到“x +y=5”,你会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 :问题设置较为浅显,意在加深学生对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了解.

设问 2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主要研究什么?

设计意图 :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能由“二 元一次方程”联想到方程的进一步探究即为“二元 一次方程的解”的相关问题,从而形成知识的串联.

思维导图 1 :x +y=5 →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 次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 :在课件中逐步形成思维导图,让思维 可视化,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设问 3 :方程 x +y =5 的解有多少个? 请写出 几个.

设计意图 :从“数”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二元一 次方程的解的认识,同时,体会方程 x +y=5 与函数 y=5 -x 描述的是同样的关系.

思维导图 2 :y=5 -x →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 图象

设计意图 :学生在求二元一次方程 x +y =5 的 解的过程中会经历简单的运算,当列出的解的个数 增多时,便能体会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

设问 4 :在一次函数 y =5 -x 的图象上任取一 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 x +y=5 吗?

设计意图 :从“形”的角度出发,关注点的坐标 特征,确定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x + y =5”的 关系.

思维导图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上点的坐标→ 二元一次方程 x +y=5 的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过程, 体会点坐标与解的关系.

设问 5 :以方程 x +y =5 的解为坐标的点,它们 都在函数 y=5 -x 的图象上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形”的过程, 体会解与点坐标的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发 展几何直观.
思维导图 4 :二元一次方程 x +y =5 的解→ 一 次函数 y=5 -x 的图象上点的坐标.

设计意图 :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双向验证, 最终形成了本环节完整的知识框架.

问题串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重构知识框架,思 维导图的直观呈现让学生能顺利地触到知识的“生 长点”.

2 教学设计加课堂“温度”

2. 1 创设有“寓”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 因 此,在创设情境的环节中,借助“鲁宾之壶”和“鸭兔 图”(在希沃课件库的课件中借鉴)等图形的识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本节课的学生的学 习路径 :以不同视角去观察理解,体会二元一次方程 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以蕴 涵深意的图片形式呈现,让人容易产生较深刻的印 象,同时,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和乐意参与.

2. 2 组织有“新”意的学习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开展教 学活动中,应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尝试开展多种学习活动.

在解决“设问 1”和“设问2”时,可面向所有学 生进行快速处理. 在解决“设问 3”时,通过鼓励学生 主动回答或者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让学 生进行回答板演,教师再结合学生的作答进行点评 记录,这是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形式.  在解决“设问 4”时,学生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已经 积累了经验,因此,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教师再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展示辅助论证即可. 在解 决“设问 5”时,学生可以从“数”的角度直观感知, 因此,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归纳总结.

2. 3 善用较“合”意的评价方式,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融入恰当的评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 一个有效途径. 在本节课中,四个设问层层递进,在 面向单个学生的提问中,教师在“班级优化大师”中 进行即时评价,评价为加分制,以鼓励为主,同时附 上评语评价学生的参与 : 主动举手发言、认真思考、 注意力集中等. 评语可以在家长端查到,这种评价是 课堂过程性评价的一种,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有 较大的帮助,同时,家长也可以从中增加对学生的了 解并进行再度评价.

在本课例中,教师还设置了“限时课堂检测”环 节以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巡堂的过程中可以对学 生进行批改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换互 评. 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再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自 评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

3 教学反思拓视野“宽度”

3 . 1 不局限于“ 一本教科书”的备课

无论何时,教师的工作重心都离不开教“书”和 育“人”. 一节公开课的开设或听评总能让人受益匪 浅,因为它能更突出强调教学的目标,既关注教之 法,又关心学之道. 在备课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对教材 的分析. 无论是从优质课的借鉴到创新提升,还是从 知识的产生到拓展延伸,都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 体”. 结合学生阶段性学习的学情诊断和分析,教师 能较为精准地对教学的难点进行设定进而实施突 破. 以学生的视角,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多一些用心,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中就多一些信心. 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反思 与公开课的区别,并尝试拉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在实 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课题研究的素材.

3 . 2 不局限于“ 一个人”的教研

在这个市级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学情 诊断与教学干预初探》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形成课题小组,学习相关文献,一起磨课评课,抓住课题的 主题进行融合,从而将课例进行提升优化. 鉴于学生 对一次函数的掌握情况,课题组提出在解决“设问 4”的环节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讨 论,最终教师进行推理论证是不够的. 建议充分借助 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方程之 间的关系,辅助实现更“入微”的探究,从而让教学 难点得到进一步突破. 知识的探究需要“慢下来”甚 至“停下来”,知识的呈现需要“说出来”、“写下来” 甚至“画出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借助课题 组、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力量,群策群力,教师的教研 将更有深度.

3 . 3 不局限于“ 一节课”的教学

“ 一节课”呈现的不只是知识,它还承载着“传 道”的目的.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积累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经验, 从方程的视角可以分析方程解(“数”)的情况,从函 数的视角可以得到函数图象 (“ 形”) 的 特 征. 从 “数”到“形”,让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更直观,从 “形”到“数”,让数学对象的关系更具体. 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在中学阶段应用甚广. 在八年级下册中,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的探究也是类似 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一些,才 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

[ 1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2 ] 朱保明,曹丽达.新课程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案设 计的探索—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教学方 案[J ]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中教研究),2004 ( Z2 ) :65 -67 .
[3 ] 陈乐安. 大数据视域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策略 研究[J ] . 名师在线,2020 ( 15 ) :20-21 .
[4 ] 雷云鹤. 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 [J ] . 中国电化教育,2016 (6 ) :1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4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