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等特点,会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从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入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的必要性。游戏元素的融入对 于小学生学好数学是较为有利的,需要加强重视。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游戏,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设计丰富有趣的竞争性游戏”“加强对游戏规则的完善”和“利用游戏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四条有效策略,希望给小 学数学教师一些借鉴,以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日后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游戏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具体应用
数学学科具备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成熟,逻辑能力相对较差,总是喜欢以形象思维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事物。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停止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但就现阶段而言,依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听之任之,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数学游戏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对数学游戏融入课程中的途径的探索,帮助学生战胜畏难心理,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以期有效提高数学素养。
一、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游戏的必要性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需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他们对坐在教室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是反感,慢慢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学生并非不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不喜欢枯燥单一的教学 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在考虑他们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那么他们是乐意学习的。此前,由于学生过于贪玩,家长与教师很难平衡好学生玩与学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原因归于游戏,对各种游戏元素更是避之不及,以至于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劳逸结合,最终影响他们对数学课程的看法。
实质上,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的目标,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将游戏中的胜负欲望转变成坚决学习的勇气与毅力,这对于提高 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最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变化,是不易被学生察觉的,因此他们在课堂 上也会更加自然,更加投入,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好转变。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夯实的专业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内容,及时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要具备各种丰富的技能,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意识等。作为祖国的花朵,如果在小学阶段,其综合素质就获得了有效的提升,那么对于他们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游戏元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反应能力等,从而为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奠定牢固的基础。敏捷类游戏元素的融入,需
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准确快速地做出反应;团队型游戏元素的融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的目标,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动手游戏元素的融入,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多种游戏的融入,一方面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夯实;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提高,为他们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数学游戏元素的引入,以便数学知识点与游戏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战 胜眼前的困难,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 游戏的有效举措
(一)通过游戏,为学生创设合 适的情境
开始上课时,学生的心思还停留 在下课玩的游戏上,此时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授课,其质量必定是不好的。 但是, 任由学生调整自己的状态, 使之将注意力放在内容上,也不够现实。因为调整状态较慢的学生,可能 需要运用半节课的时间,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教师一味 地等待,那么可供数学教师讲课的时间就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元素的融 入,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数学课堂上。
比如,在学习“奇数、偶数的 特征”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学生爱玩 的心理,同学生做个游戏。将几位学 生的学号写到黑板上,让他们来辨别 这些学号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 数。关于这两个概念,其实学生在此 之前就已经学过了,因此,回答这个 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是 难事。当学生抢着回答教师的问题 时,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渐渐集中在课 堂上了。此时讲授新课内容,其效果 要比刚才要好。但依然不算最好的时 机,因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还不了 解。此时教师可以再给出学生几个 数, 让他们观察“哪些数能被 2 整 除”。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多半会疑 惑,为什么是被“2”整除,而不是 其他数呢?一旦学生开启思考模式, 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基本就在数学课堂 上了,此时教师再进行新知识点的授 课,其效果相对要好。当讲解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游 戏,以此来强化他们对新知识点的掌 握能力。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 丰富有趣的竞争性游戏
小学阶段的孩子,表现欲望相对 强烈,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效举措, 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竞争性游戏,以便能够点燃起他们争得第一决心,从而自觉战胜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困难,实现个人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适当变换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 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夯实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在竞争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与他人建立 起和谐的关系,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竞争游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用得多了,学生就会产生枯燥心理,这非常不利于教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创新游戏的形式,力图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 与丰富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新颖的游戏中,既获得数学知识 的增长,又获得各种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对称轴时,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张 折叠成非常漂亮的纸花, 并引导学 生观察纸花在折叠的过程中,有哪 些步骤用到了对称轴的知识。一方面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从而促使他 们对对称轴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对称轴知识点的理解,促使他们意识到对称轴 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从而加强他们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请同学们在课后以小 组为单位,收集生活中存在对称轴现象的物体,等下一节数学课,请学生上台讲述他们收集到的物体,比比看 谁多。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数学教师可以进行物质或者是精神方面的奖励, 以此来强化他们在学习数学 知识中的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战 胜畏难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数学 知识。
(三)加强对游戏规则的完善
其实许多数学教师都明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更知道如果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与熏陶,却不敢在教学活动中实践。究其根本,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担心自己的数学课堂上,难以平衡游戏与所讲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学生沉浸在数学游戏中,而忽视了对数学内容的学习,从而一味打闹,而没有获得数学知识的夯实。其次, 教师对课堂纪律存在顾虑。小学阶段的孩子, 其自制力相对较差,在数学课堂上,本就活泼好动,如果开展游戏,可能会造成场面失控,这样一来, 课堂纪律的价值一再削弱,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游戏的融入,还有可能引发学生为了获得最后 的胜利,而肆意破坏游戏的公平,从而不仅没有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还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争执,从而影响数学游戏作用的充分发挥。须承认,教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这些担心,其实是可以通过有效举措解决的。
比如,在数学游戏开始之前,与 学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一旦有学生 触犯,先是轻微地警告,如果依然有学生触犯,那么就要立刻终止游戏。 如此一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从而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促进数学课堂活动的 有效开展。总之,在应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游戏性与知识 性的关系,要把握好严肃的课堂纪律 与活泼的学习气氛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游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催化剂,推动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四)利用游戏判断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 要时刻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 度。如果学生对内容已经基本掌握, 那么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如果掌握得不够牢固,那么则实施多 种强化方式。此前,教师对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依赖于考试。须承认,这种判断方式较为客观,有利于教 学活动的开展。但在某些情况下不 能全部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掌 握的具体情况。
此外,这种方式容易给学生造 成学习负担。学生想要在考试中取 得好成绩,就必须实施题海战术, 由于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 以遭到许多学生的抵制, 而这非常 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游戏教 学法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一教学 状况。
首先,游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爱玩是小学生的本性, 而游 戏教学法正是迎合了学生这一心理, 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在 这种情况下, 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如 同去闯关, 这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游戏元素的 融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数学课程 的沉闷气氛, 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反思,从而提高他 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热情。最后,数 学学科中的定理、公式等相对繁多, 需要多次记忆才能完成学习目标。游 戏元素的融入能够增强数学知识的趣 味性,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因此, 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游戏元 素之间的融合程度,为学生创造良好 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 中展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最终 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助力。
比如,教师在单元授课完毕以 后, 可以通过模拟吃鸡游戏来判断学 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首先,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设置数学 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抢答 正确的学生则获得生存资格。为了加 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并与其他 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还可 以准备求助卡与讨论卡, 当学生不知 道该如何回答时可以利用求助卡向其 他伙伴求助, 也可以利用讨论卡与其 他伙伴形成良好的交流, 最终获取正 确的答案。当最后剩下一人时,教师 可以结束游戏,恭喜大家吃鸡成功。 小学阶段的孩子求胜欲望相对强烈,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 势必会施展浑 身解数, 在一旁观察整个游戏的进程 的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 判断出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学生 在频频使用求助卡或者是讨论卡后, 依然不懂得如何解题, 那么可能是多 数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得不够 熟练,在稍后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 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讲述。吃鸡游戏活 动的开展,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定会 认真听讲,力图下次能够取得胜利, 这有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如果学 生在较少使用求助卡或是讨论卡的状 态下依然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则 说明他们对该部分的内容掌握得较为牢 固,数学教师则可以考虑开展新内容。
此外,教师要控制吃鸡游戏开展 的时间, 莫要一味重视对学生掌握程 度的判断而忽视了讲课。换言之,教 师要做好游戏与授课之间的平衡, 确 保他们处于最佳的情况, 从而使游戏 元素成为提高教师授课质量的良好的 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游戏的融入,由于顺应了小学生的喜好,所以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往往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兴趣。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控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游戏元素融入的课堂上,往往过于重视游戏,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何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是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考虑的。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促使数学游戏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措施,以便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数学游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数学课堂的授课效果,为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缪丽丽 .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2):158 .
[2] 刘 鑫 . 数 学 游 戏 在 小 学 数学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应 用 探 讨 [J] . 家长 ,2021(16):117- 118 .
[3] 赵育强 .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施策略探讨[J] . 试题与研究 ,2021(14):185- 186 .
[4] 李刚 .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 考试周刊 ,2021(34):64-65 .
[5] 刘婧蕾 .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江西教育 ,2021(9):46 .
[6] 薛红云 .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1(1):47 .
[7] 刘大军,江路 . 小学游戏教学的困境及其超越 [J] . 教学与管理,2021(35) .
[8] 刘福孟 . 关于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2022(1)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