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9 16:53: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体悟,而非 结果导向。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各科都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推理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对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提升推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教师应从多方面、采取多手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   培育策略

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单 的重复性工作将逐步由其他机械设备 所替换,具有创造性、能够解决复杂 问题的人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社会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转变,  不仅看 重个人的专长,  而且更加重视其综合 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核心素养 的培养,在有所擅长的基础上,进行 全面发展。小学作为义务教育开始阶 段,  更需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指导思 想,  为孩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坚 实的基础。核心素养指的是“运用知 识、技能和态度满足特定情境中复杂 需要的能力”。而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 养,  有关专家选取了“应用意识、运 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等词 来描述。所以,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已 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 一,而不仅仅局限于读、写、算。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多角度、多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培 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  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 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一直深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推理能力不是单一思 考的过程,更多的是不同思维方式复 合的结果,并且跟生活中的事物息息 相关。推理能力的提高能够加深学生 们对生活认识,  同样地,  对身边事物 认识更深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而 且,当前对小学数学推理能力提出了 更高的标准,多个国家在其数学课程 中提出对应的课程要求。在各方都如 此重视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情况下, 确定其内涵是什么、如何评价,  以及 应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提高它 等方面,都是值得去探索和讨论的问题。

\

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其不仅是对知识方面的要求,更重要 的是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  核心 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是一项基础 工作。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  能够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质量 的提升。同时,  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 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 多角度和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核心素 养的培养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 帮助学生在最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学习的观念。

同样,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会 解题、会计算,  更重要的是数学综合 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  提升学生的数 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科学 精神。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以学科对 应的知识为基础的,而推理能力正是 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 它指的是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 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 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  其中包含 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主要推理 方式。合情推理是指从现有的事实出 发,  通过直觉归纳出合理的结果;  演 绎推理是指从现有事实和规则出发, 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两 种推理功能不同,  相辅相成:  合情推 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  演绎推 理用于证明结论。这种能力的培养, 主要依靠着数学课堂,只有在课堂上 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在各个部分 都重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但推 理能力又不像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等可以通过具体的内容来承载,因 此推理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引起教师的 重视,将其融入平时教学的过程中。

(二)当前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1 . 引导不当,致使学生兴趣不足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年纪,容易分 心,  如果课堂不够生动有趣,  上课的 专注度就会受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 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 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 探索数学的奥秘。但部分教师在上课 过程中,  还是以讲授知识为主,  采用 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使得学生缺乏一个思考的过程,降低 了听课的兴趣。现阶段,  部分老师学 习新课时,  为了传输更多的知识,  不 断增加教学内容,不顾学生的接受能 力,导致学生还没有思考和消化前面 的知识,  新的知识又纷至沓来,  根本 没有办法积极主动地去巩固所学内 容,从而慢慢产生厌烦心理,抵触学习。

2 . 方法单一,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教学中发现,  部分教 师仅满足于现有成熟的教材,采用单 一的“师讲生听”方式,  然后进行大 量的题型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热情,从而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 发展。目前在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 是:“同学们,书翻到第 40 页,今天 我们来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首 先我们比较两个数整数的部分,谁整 数部分大那就是谁更大。如果整数部 分一样,  那我们就比较小数部分,  看 谁的小数大谁就大……”然后再进行 大量练习。整个课堂都是老师的声 音,  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是”或者 “不是”,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 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对的,  应该是面对多样化的学生,教师采取不同 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其全面发展。

3 .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在小学的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 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是最常用的一种方 式,也是当前所倡导的一种方式,  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几 种不好的现象。第一,  因为老师布置 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可探究性,整个小 组学习很快都处于沉默的状态,大家 面面相觑,  不知道如何下手,  没有可 讨论的主题。第二,与第一种情况正 好相反,同学们的思维过于发散,  讨 论得过于激烈,然后各抒己见完全忽 略别人的想法,忘记了小组学习讨论 的意义。第三,在小组讨论中,个别 学生在指挥全场,“掌控”全局,俨 然变成一个小老师;其他同学沦为 配角,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听从 安排。

4 . 素质教育流于表面

在实际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少教 师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学 生内在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 陷入一种被动式吸收的学习模式中, 不能有效地激活思维。同时,  部分教 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存 在着为了素质渗透而渗透的形式主 义错误,这限制了学生总体能力的 提高。

5 . 部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偏离

当前,在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 重要性。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唯 分数”“唯排名”,  只要学生分数上 去了就是好学生。在数学教学中,  为 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大搞题海战 术,进行大量重复性、机械式的解题 练习。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 的重要性。例如,  对于面积公式只是 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 宽,不解释面积的由来和面积公式得 来的过程,以及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的数学思想。固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分数能够上去,但也缺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训练。

6 .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随着生活环境的飞跃,大部分学生家庭物质生活丰富,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无微不至,很多学生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度依赖大人的帮助,  从而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一遇到问题就寻求帮助,  没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推理能力

(一)改变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多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针对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好核心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得学生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从而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小学生性格好动,好奇心重,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多采用课堂小游戏的方式,  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进而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同时加深印象。通过设置有趣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进行推理。

例如,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两个人利用 10 以内的扑克牌,一人出一张牌,谁算得又快又准,这两张牌归谁,  直到一方手中无牌游戏结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示出来。

例如,学习对图形的认识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三角形、长方形等,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创建生活式情境,体验式学习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为了服务生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应该简化习题的练习量和降低 对分数的期待,然后加强对生活中 数学例子的使用,让学生有一种沉 浸式学习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产生内驱力进行主动学 习。例如,对方位的认识,让学生 进行组队,摆好方位,然后请每个 同学说出对应同学是在什么方位, 从而加深对前后左右的认识。通过 对所设置情境的现象进行观察、分 析,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 理。借助生活情境,经历观察、猜 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 推理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要重视实践活动对思维能力的锻 炼。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动手 能力,体会动手带来的成就感。例 如,学习综合实践探究“怎么滚远 点”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合作制作 相应的实验工具 —— 圆柱体和搭建 斜坡。让同学们动手实践一下,将 相同的圆柱体从不同的斜坡滚下 来,看看哪一种滚得更远,从而引 发同学们的思考:斜坡与地面要呈 怎样得角度,  物体才可以滚的更远 一点呢?

(三)注重核心问题分层设置, 增强推理探究能力

课堂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 个重要环节,  也是渗透其核心素养 的关键渠道之一。教师根据对整体数 学教学内容的掌握,设计几个关键的 核心问题,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效 果,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并且,根据核心问题衍生出更多细 节问题,从而将整个知识穿在一起,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设 计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把握 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  要将问题 设置得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反而会引起学 生的厌学心理,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 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解析思路,使学 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得到增强。此外, 教师在设置核心问题时,根据学生 的不同水平,  设置的问题也要有所 差异,使得核心问题难度适中,适 用于大部分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四)善用工具,注重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容易 遗忘,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感 官地去刺激学生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采用思维导图增强学 生对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 行演绎,自己动手画一画,提升他们的推理能力。并且,隔一段时间要让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问 题,以及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或者存在哪些困惑需要老师帮 助解答的。通过这种实践方式,锻炼 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五)鼓励联想,加强迁移性思维

对数学的学习,  要引导学生进 行仔细观察,然后利用一些直观的方 式,帮助学生分析和整合已有的信 息,  以促进推理的顺利进行。在这些 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 进而总结相关的规律。人类的记忆通 常是通过联结来提取的,即人的大脑 在观察、分析和理解信息后,  会与已 有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二 者之间有相似性,  就会进行联结,  发 生类比和迁移,从而构成我们的能力 网络体系。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 的猜想,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如在学 习分数性质时,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分数与除法性质,  然后将二者进行相 关联,实现知识的迁移。之后在学习 比的性质时,  又进一步进行这三者之 间的联结并提出猜想,  从而促进推理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课本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究知识背后的因果,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去思考,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而有趣的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推理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不可或缺的素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更加注重数学核心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华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福建教育 ,2016(23):6.
[2] 周淑红,王玉文 . 小学数学核 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 [J]. 数学教育学 报,2017,26(3) :57-61.
[3] 王玉萍 . 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 [J]. 学周刊,2021(5):1-2.
[4] 张雪燕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J]. 考试周刊 ,2021(15):81-82.
[5] 徐丽媛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J]. 考试 周刊 ,2021(6):86-87.
[6] 王志仁 .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J]. 学周 刊,2021(12):1-2.
[7] 徐洁绮 . 数学探究教学中全面 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构想 [D]. 上 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3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