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元建构体验提升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16:10: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地进行各种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自主建构实验,自主对接生活等. 在体验中学生会对课本的认知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将认 知转化为能力,再将能力转化为素养.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以让学生 多元感官参与学习,以让他们获得充分的体验. 教师创设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他们在积极 地的体验中获得素养的真实生长.

关键词 :核心素养;多元体验;初中化学

爱因斯坦说,如果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能有东西剩下来,那剩下来的东西就是 教育. 学生的体验是学生可以剩下来的东西,因此在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体验,要让他们在 体验中获得认知,在体验中获得素养,获得生长.
 
\
 
1 通过创设情境,构建体验式教学

体验就是让学生感同身受,让他们在真实的情 境中进入化学学习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 能地创设与学生相关的情境,以引发他们的参与,使 他们在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金属的性质和 利用”为例,教师先是在白板上呈现了大量的生活 中的金属制品,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生活的不同 场景中. 教师让学生去布置一间厨房,让他们将尽可 能多的金属制品安排进去. 教师设置这样的竞争机 制,看谁说得最多. 因此从锅子、铲子、灶台、再到小 刀、螺丝钉,学生一一列举. 教师接着让他们说说这些金属制品是由什么金属做的,学生想到了生活中 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等,进而教师过渡到让他们说 出这些金属的元素符号. 当铁、铝制作的锅、铲等炊 具放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自然就想到这些金属的一 个物理性质,即导热性.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全面 了解,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是什么,要了解他们 的不同体验有哪些. 要将他们的体验作为情境设置 的主要资源. 换言之,教师要借助情境的设置拉近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这次金属制品的展示,教师就 是借助班上一个卖五金的学生家长. 这样的情境设 置就显得亲切,它改变了之前的生硬的教学方式,不 是直接将认知传授给学生,再让他们去死记硬背. 而 是在生活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曾经的体验,让他们 主动地探究更多相关的认知. 同时在情境中,学生既 解放了双手,也解放了大脑,实现了多方面的体验. 可见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将学习与体验结合起来,将 他们的情感与学习对接起来,学习变成一次简单的体验之旅.

2 通过创设提问,构建体验式教学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不关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 培养. 大多学生关注的是考试分数如何,课堂认知整 理如何等. 其实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改善,教 师就需要运用问题来驱动他们思维的产生,以让他 们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思考体验. 很难想象,没有思 维火花的迸发,没有深度思考的参与,没有多方面问 题的驱动学生就能获得真正的素养. 因此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创设提问,以让他们从多 个维度感知化学,进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对于提问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教师要尽 量将提问的权利也教给学生. 在课堂上最常看见的 现象就是教师不停地去问学生,教师完全处于主导 的地位. 教师问问题的目的,也是为了深化问题,为 了教学的反馈. 这些目的都可以在学生问问题的过 程中实现,最主要的,学生问问题就给他们多了一次 思维的体验. 对于课堂来说,教师就是要不停地创设 学生体验的机会,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能力锻炼. 让学生自主提问教师需要作一定的预习,以能对接 他们的认知状况,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课堂的即时生 成,以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还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为例,教师经过一定 的剪接做成一个短视频,介绍有关氢气的发现史. 教 师先呈现的画面是瑞士医生帕拉塞斯认为铁屑与酸 接触时会有一种气体产生. 学生看到的第二个画面 是拉瓦锡提出,水不是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 生 动的画面,具体的历史,一幅幅化学发展的历史在学 生面前展示. 学生对着画面自然地就想到了一 系列 的问题,他们问金属与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是不 是所有金属都能和酸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和酸反 应都能生成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 学生的提问 是对教师制作视频的深度解读,是学生自主发现问 题的过程. 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技巧,首 先教师使用停顿的机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教师 在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留白,就是让他们主动地思考. 为了给学生充分地享受提问的体验,教师创 设情境,这其实就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本来提问 题就是大多学生都具备的能力,他们在小的时候遇 到不解的问题总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现在这样的现 象减少了,教师要思考在教学上可以做哪些改变,以 让提问的体验回归学生.

3 通过小组合作,构建体验式教学

小组合作是学生常用的化学学习形式,能有效 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能让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 小组合作最主要地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让 他们更多地体验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学生学习化学 的过程都是由教师牵引的,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消 化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知识点. 小组合作由学生自 己找寻问题,再在他们的交流、分享、讨论中解决问 题,最后又在合作中深化问题.

还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为例,本单元涉及到 铁这一元素,同时学生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铁是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在 一 定条件下跟多 种物质都发生化学反应 . 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 作,让他们将本单元学到的有关铁的认知融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认知的网络 . 学生想借力思维导图完成这个整合认知的过程,因而他们想到了 这样的方式,如图 1 所示,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 所填写的反应物不属同一类别的物质, 而且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 这样的图标建 构更直观,也更简洁能让他们将抽象的认知鲜活 地呈现 .学生想到了铁可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亚 铁盐,还可以与位于其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亚 铁盐和金属. 在合作下,HCl、FeCl2 、CuSO4 、FeSO4 等, 被学生一一列出. 对于合作最要抛弃的就是伪合作,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合作起来,也 没有真正地得到体验. 有时候合作就是一个存在的 形式,学生还是各忙各的.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合 作的指导,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创设让学生需要合作 的环节. 也就是说,合作学习要成为学生的需要而不 是因为教师的强力推进.
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 学习,同时要让合作学习的效用最大化. 一方面教师 要明确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任务,让合作变成所 有人的共同努力方向;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关注他们 合作的主题是什么,旨在能及时地提供帮助,让合作 得以连续地进展下去. 教师在合作中的作用是做好 学生之间的桥梁,以让他们做到互补,发挥最大的潜 力;还要做好及时的评价,以让他们的优点得到张 扬. 总的来说,在合作中学生学习的认知得到了体 验,让他们将知识用起来了. 合作给学生运用知识的 机会,小组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学生的情 感得到了体验,他们学会了团结与分享,进而让他们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这是重要的核心素养. 当前初 中学生彼此帮助、共同成长的意识还不够浓厚,他们 基本形成了不会的问老师或者等老师来讲解的习 惯,在潜意识里他们没有要彼此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的想法. 合作能让学生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能 让他们在学习上展示更多的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也 得到锻炼,他们需要去分辨别人的对错,需要做出自 己的判断.

\

4 通过创设家庭实验,构建体验式教学

在化学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 设置方式,将单一 的作业改变成多样性的作业;将书 面的作业减少,进而增加体验性的作业. 比如说教师 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家庭实验以给他们更多体验 的机会,也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能减少学 生的作业量,增添他们做作业的兴趣. 教师设置的家 庭实验首先要与当前的教学内容相当,这样就能深 化他们的思维. 其次教师设置的家庭实验要能让学 生有独立完成的可能,就实验器材而言,一定要是一般家庭都有的,或者可以轻易找到的. 再次教师设置 的家庭实验要有明显的实验变化,学生能够获得成功 的体验,因为受条件的限制,变化不明显的实验学生不 一定能观察到. 最后教师设置的家庭实验要能给学生 足够思考的空间,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写 出实验的现象,再以自己的思考解释其中的现象. 在这 样的实验中,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过程上来.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制法” 为例,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听说到这样 的名词催化剂,但事实上他们对催化剂的理解还不 是很深刻的.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 体验这样一个认知,进而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教 师要求学生先准备的实验器材及药品有香烟灰、蔗 糖、火柴、磁盘. 接着教师让学生将实验的步骤抄下 来,先把蔗糖放在干燥的磁盘上,再用火柴点;接着 再在磁盘里掺上一些香烟灰,用火柴再次点. 教师告 诉学生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前后两次使用火柴会看 到不一样的现象. 教师这样说,也是鼓励学生真实的 体验. 教师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将看到的实验写出来 并思考相应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说第一次点燃火柴 的时候,蔗糖融化了;第二次点燃火柴的时候,蔗糖 立刻燃烧了,同时发出蓝色火焰. 基本没有学生能写 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但是他们在体验的基础 上有了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加上香烟灰结果就迥然不 同呢? 这个香烟灰在蔗糖燃烧的过程中起着怎样的 作用? 教师在课上再次做起这个实验,教师问香烟 灰在这个实验中是不是充当了蔗糖燃烧的催化剂? 家庭实验的创设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能促进他 们能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

[ 1 ] 熊真真.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J ] .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21 (02 ) :294-295 .
[2 ] 单永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 模式构建[J ] . 新课程研究,2020(34) :48-4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11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