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单元整体一盘棋,落实要素三策略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13 10:52: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统编教材采用整体设计思路,全套教材是一个大整体,每个单元又是一个小整体。单元教学不能单 打独斗,要坚定“一盘棋”思想,以落实语文要素为导向进行统整教学。本文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为例,谈谈通过“甄别、融合、串联”三个策略统整单元教学,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长成那棵语文能力体系螺旋 上升的“大树”。

【关键词】单元  语文要素  甄别  融合   串联

随着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语文要素”这一个 新概念高频率出现,成为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全套统编教材围绕语文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尝试 建立语文训练体系,从纵向上看,体现语文要素安排 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从横向上看,突出语文要素的整 体性和综合性。在单元内容的组织上,围绕“人文主 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将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语 文训练的主要抓手,单元里的各个板块环环相扣,相 互促进,协同发展[1]。可以说,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 好比一盘棋。下棋需要策略部署,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也同样需要讲究策略。本文试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为例,谈谈通过“甄别、融合、串联”三个策略 统整单元教学,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

\

一、甄别—着眼整体,厘清价值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自成一个系统,单元内部各 个部分相互关联,虽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但都有 一个共同的价值导向,那就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学 上,教师必须要着眼整体,做好甄别,厘清各部分内容 的教学价值[2]。

1.甄别要素,定位价值导向

从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看,本单元 的语文要素:一是通过课文中动作 、语言、神态的描 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二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 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第一个语文要素指向阅读。 阅读时首先要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然 后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二个语文要素专门指向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不言而喻,就是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把人物的心理写具体[3]。通过解读语文要 素,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读写连接紧密,阅读为习作提供方法支持和表达示范,习作是阅读方法的习得与 运用。单元教学的价值导向显而易见:由读学写,读写结合。

2.甄别框架,明确编写意图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青山  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一篇略读课文《清贫》,一篇习  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  三首古诗主要围绕人文主题编  排,与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关系不大 。三篇课文则围  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编排。从落实单元语文要  素的情况来看,《青山处处埋忠骨》作为本单元首篇精  读课文,承担着“学法”和“得法”的教学任务,第二篇  精读课文《军神》则进一步强化学习“通过课文中动  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略读  课文《清贫》是运用并巩固已习得的方法 。“交流平台” 意在引导学生去回顾这个单元的学习,对“通过课文  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阅  读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词句段的运用”则让学生选  择情景进行仿写练习,实现从习得到内化再到运用的  提升过程 。习作话题是“他 ____ 了”,要求学生写一件  事,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旨在引  导学生运用阅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  等多个维度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实现由读到写,进  一步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甄别框架,明确编写  意图,为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提供依据。

3.甄别练习,把准教学目标课后练习是语文要素的落脚点,是确定单元教学 目标的重要抓手 。教学前必须仔细研读课后练习,确 保教学目标精准拟定。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如 下(表 1):

表 1  本单元三篇课文练习设计统计
 
课文 练习设计
 
《青山处处 埋忠骨》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 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 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军神》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 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清贫》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再和同学交流你 对“清贫”的理解。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 设计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聚焦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落脚点是单元语文要素。略 读课文指向体会人物的品质 。  除此以外,课后练习还 指向朗读、理解、复述等其他语文能力,说明除了落实 语文要素,还要兼顾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强调落实 语文要素,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或忽略一般语文能力 的训练 。我们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重要抓手,融合其 他能力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说,甄别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首要策略,甄别 到位,就是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融合—横向贯通,形成合力

从横向上看,单元各板块相互贯通,致力于语文 要素的落实 。融合是实施单元统整教学,有效落实语 文要素的关键策略。

1.融合一般能力,共同发展

“抓住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 的内心”作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要重点去落实, 对于“朗读、理解、复述”作为一般的语文能力,在教学 中要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体现循序渐进、螺旋 上升的语文能力训练 。  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 时,笔者除了让学生聚焦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 写,体会他的内心,又引导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中体会革命 先辈崇高的精神 。教学《军神》时,除了重点落实单元 语文要素,还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通过组 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 世界 。这样的融合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一般语文 能力,还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可谓一举多得。

2.融合单元板块,环环相扣

统编教材围绕“双线”编排单元内容,单元内每个  板块都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教学上要注意融会贯通, 形成合力。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和《军神》担负着“学法”和“得法”的任务,“交流平台” 是总结和梳理方法,“词句段的运用”则让学生尝试运  用方法 。  习作要求写一件事,通过多个维度把人物的  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意在引导学生运用阅读  中习得的方法,实现由读到写 。每一个板块内容都承  担着一定的任务,语文要素正是在每个板块内容的教  学中得到落实、巩固、复现和迁移运用,彼此融合,形  成一股合力,层层递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3.融合学习活动,层层推进

以学习活动推进阅读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一堂课一般由多个活动组成,教师要把这些活动 有机融合在一起,层层推进,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笔者围绕“通过语言、动 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这一核心目标,设计了 三个相互融合的活动,开展教学。

学习活动一:聚焦言行,走进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2)交流汇报画出的句子以及初步体会到的情感。(3)联 系上下文,进一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4)小结学 法:首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然后 通过抓住细节、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品读,深切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习活动二:迁移学法,体会丰富内心

(1)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默读第二部分,画出 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抓住细节描写 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作批注 。(2)检 查汇报,相机点拨 。(3)朗读还原,体会抉择的艰难与 矛盾的心理,感受伟人的胸怀。

学习活动三:总结拓展,有效衔接读写

(1)总结本课表达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态描写把毛主席悲痛和矛盾的心理写得生动感人。 (2)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小练笔:我们也学着用本课的 方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自己做某件事 时踌躇的心理表现出来。

以上三个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通过语言、动作、神 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语文要素来设计和开 展 。第一个学习活动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然后小结出学习方法 。第二个学习活动是半扶半放,让学 生迁移方法学习,这是一个从习得到内化再到运用的 过程,旨在训练学生掌握此阅读方法 。第三个学习活 动是拓展运用方法 。三个学习活动紧密融合,层层推 进,让语文训练更加扎实有效,语文要素真正落地。

4.融合教学资源,深化学习

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多与写作的背景、作者的生活 经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需要结合 资料来加深体会 。本单元课文故事背景离学生较远, 需要借助教学资源来理解 。  比如学习《青山处处埋忠 骨》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及英雄 儿女保家卫国的故事,课堂上老师适当补充出示抗美 援朝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和毛岸英小时候颠 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学生能更好地交流,体会毛主席 丰富的内心世界;课前查找到的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的 故事,更是让学生形象可感地领会“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的内涵。学习《军神》时,结合 “阅读链接”《丰碑》一文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尝试用本 课学到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更扎实地落实 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清贫》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方 志敏的生平资料,  课堂上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资料,使 学生对方志敏及故事背景有初步认识,为体会人物品 质做好铺垫 。  总而言之,通过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的 融合,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深化学生的感悟,使 语文要素更好地落地。

除上述外,还可以融合人文与要素双线,融合探 究主题等开展教学,教师应根据单元编排特点去选准 点开展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语文 能力体系。

\

三、串联—纵向搜索,瞻前顾后

落实语文要素还须注意要素之间的联系,纵向搜 索,做到瞻前顾后,体现要素之间的螺旋上升[3]。

1.串联同册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层级推进

同册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安排也是有着紧密的 联系,教师在单元整体备课时,应做到环顾“左右”,分 析前后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做到前有铺垫,后有呼 应。本单元安排了“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 物内心”的语文要素,第五单元则安排了“学习描写人 物的基本方法”的语文要素 。前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 落实是后一个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基础,后一个单元 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前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发展和 深化。教学上要做到承前启后,自然能层级推进,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串联不同册次单元语文要素,避免重复、脱节或 失位

不同册次单元语文要素之间存在呼应的关系。教 学上要注意串联这些语文要素,做到瞻前顾后,避免 重复、脱节或失位 。[2]关于描写人物的语文要素,三至 六年级统编教材共安排了五次,列表如下(表 2)。

表 2  关于人物描写语文要素统计表 
四上第六单元 四下第七单元 五下第四单元 五下第五单元 六下第四单元
通 过 人 物 的 动 作、语言、神态 体会人物心情。 从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等描写中 感受人物的品质。 通过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 体会 人物内心。 学 习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 关注外貌、神态、 言行的描写,体 会人物品质。

由表 2 可以看出,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安排不是孤 立的,而是前后呼应,一脉相连的 。  四年级时,学生已 经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 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 人物的感情、品质,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的角 度更多元,需要对人物的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 入。本单元的下一个单元安排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 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读写融合, 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授 《清贫》时,应注意承接四下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的语文要素,让 学生迁移运用已习得的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自主学 习,通过本课训练进一步巩固这一语文要素,同时为 六下第四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 物品质”的语文要素落实做好铺垫。教师只有“瞻前顾后”,串联前后语文要素,进行 单元统整教学,方能保证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思路,体现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语文能力训练体系。 单元教学是一个小整体,不可单打独斗,不能一蹴而 就,要坚定“一盘棋”思想,以落实语文要素为导向,综 合运用“甄别、融合、串联”这三个策略,让语文要素落 地生根,长成那棵语文能力体系螺旋上升的“大树”。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 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 ·教材 ·教法,2019,39(3):78-87.
[2]刘仁增. 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单元整体备课策 略—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小学 教学参考,2020(10):1-4.
[3]陈宝铝.落实语文要素要克服“四性”—让语 文要素落地生根的四个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12):
19-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0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