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08 11:18: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具备良好 的数学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探索和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并且,对于一些小学阶段在数学方面学习欠佳的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有利于这些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从而帮助这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这样也就有利于这些学生将数学这一弱势科目转化为强势科目,有利于这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培养策略

一、引言

一些小学阶段的学生尽管在数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却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 绩,获得较大的进步,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在数学方面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数学 的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这些学生想要将数学这一科目转劣为优,就必 须去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寻提升学生 思维能力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

\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缺乏思维灵活度

拥有灵敏的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数学知识储备有限,并且,许多学生往往是通过仿照老师解题的过程,去进行数学问题的求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强调解题的过程,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度,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对数学的思维与能力进行拓展。

(二)小学生的思维时间较短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其自律性较差,这也就 导致了大多数小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能够积极有效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况且,现阶段的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与新颖性,这也 就导致了小学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对数学问题没有 一个长时间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他们良好数学思维 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高效地完成数学知识的获取及数学问题的求解,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这也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探索数学。而拥有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满足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从而给学生学习数学 知识提供动力,使得学生在数学方面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重要。”学生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且进行反复检验,在这样的 过程中,学生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检验,往往能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提升[1]。因此,在小学 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应当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创造,让学生能够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出题人的思维方式, 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就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当教师对《长度单位》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 进行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  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去完成章节后的练习题。 但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利于他们去主动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 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出题,然后相互解答,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这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大多数学生为了证明和表现自己,都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再三琢磨,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问题 的难度。如:有的学生提出了“李老师身高 168(   )”这 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在认真思考后,学生将问题改为了“李老师身高 16.8(   )”。在出完题后,学生相互交换题目,相互进行问题的求解, 最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出题目的思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度思考,在数学问题中设置陷 阱,再通过和其他学生分享出题的目的、思想,学习其他学生优秀的数学思想,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在数学知 识与思维能力上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一些学生之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是因为其对于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能够持续且深度地进行思考,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学习数学较为困难,数学的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够得到提升。而学生 通过画图等多种方式,  在自己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这样也就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地进行思考 。  因此,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2]。

例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时,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锐角、直角以及钝角的基本概念,但对于这些类型的角的认知还是不清晰的。因此,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的角进行观察,  如:老师以墙角为例,教学生进一步地认识直角,以三角板这一教具,引导学生认识直角和锐角;再通过打开的 扇子,引导学生对钝角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  当学生通 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对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些角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后,老师再通过“听写”的方式, 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些角的认知;当老师说“直角”时,学生立刻在草稿本上将直角画出。并且,学生之间也 可以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角的学习,首先,一名 同学在草稿本上画出一个角,  由另一名同学进行回 答,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提问。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 过自己动手,从而进一步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与 思考,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提问,进一步活跃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一些学生在 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缺乏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而老师 也较少应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举例,这也就导致了学 生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理 解,数学的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发,这 些方面的因素,也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阻 碍,不利于学生数学方面的进步与提高[3] 。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数学方面欠佳 的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进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进行《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老 师就应当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以班级学生为例, 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举例:“我们班一共 45 人,  下课 走出教室 9 人,还剩多少人?  ”在这样的情景提问中, 往往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思 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日 常生活的模拟,老师可以用一些白纸制作钱币的模 型,再在班级内搜集钢笔、笔记本、削笔刀等日常物 品,对这些日用物品进行标价,并且将模型钱币平均 地分配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这些日用物 品的买卖,在进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 持续地进行思考,将《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进行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当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 遇到《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问题时,往往能够转 化思想,通过现实生活的联想与模拟,轻松地进行数 学问题的求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想的转化,深度的思考,能够进一步地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 提升。

(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 习

对于一些不能够在数学学习方面获得良好进步 的学生来说,  其可能是没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 就导致了这些学生不能够主动去学习,  主动去思考, 这也就不利于这些学生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4]。 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获得 数学方面的提高和进步,应当将新颖性及趣味性引入 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地丰富数学课 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 中,学生往往能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讨论, 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时,由于立体图形在书本上显得较为抽象,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对这一立体图形的正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且,抽象的课本图形,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另外,长期处于抽象物体的想象与观察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拓展数学思 维的信心。因此,对于物体的观察,就可以将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引入,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用一些正方体模型摆出一些物体,再通过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去清晰地观察这些物体的三视图。在给定了物体的三视图后,学生通过对三视图进行观察,经过反复思考,最后用正方体模型摆出目标物体,再通过对于目标物体的 观察,进一步地验证目标物体是否摆放正确。通过这样的过程,将枯燥的书本知识教学趣味化,帮助学生 在自主游戏、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对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五)注重教学反馈,促进学生思维正确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及时地反馈学生的数 学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错误的思维模式,应当及时给予纠 正,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高效地 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5]。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在自主进行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误导。如:在分与秒的换算过程中,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 1 分等于 100 秒,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4 分半等于多少秒”这一数学问题的求解时,由于基础概念的错误,从而导致了思考与探索结果的错误,错误的结果,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丧失,这也就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问题的高效探索。 因此,老师在发现学生这一错误的思想后,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帮助学生认识到“1 分等于 60 秒”, 这样,当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得到了正确纠正,在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时, 学生也就能够更加自 信,更加高效地求解出数学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要在数学方面有所突破,将数学由弱势科目转变为优势科目,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强大数学 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以 及创造能力等这些方面的培养,同时也少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活化教学,注重教学反馈。  在 这样的教学中,往往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在持续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博.如何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数学思维能力[J]. 试题与研究,2021(34):89-90.
[2]李娟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 刊,2021(36):45-46.
[3]陈洁莲.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 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36):53-54.
[4]豆雪琳.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J].学周刊,2021(36):67-68.
[5]乔志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 设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1(36):75-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8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