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德育智慧校园”助力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02 13:49: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关乎学生发展的 核心竞争力。随着教育信息技术 2.0 工程的推广,本研究旨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用实时 数据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德育智慧校园  数据

一、国家职业教育现状与中职教育现状

(一)职业教育的“春天”

2019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更为明晰的定位,正式确 定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种类”,而非教育的一个“层次”。这一变革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更加全面和严格,更加强调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养,除专业能力外,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面对企业对员工核心素养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 打造强技能、育品德、促发展、重养成的成长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 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如何在新形势、新机遇的大背景下,抓住时代脉搏,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办学水平,科学有效管理,成为了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职业教育学生当下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 学习障碍,学习动机不足,学校效率低下,自我管理松散,或学习积极性不高 。但作为新生代,他们个性张 扬,易于接受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创造效率的理念极为推崇。从当下学生的性格特 征也可以看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教育需要紧跟时 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实 现职业教育提倡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的“三全育人”。

\

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

在从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人 们开始意识到,伴随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劳动 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未来的劳动者要具 备必备的品格和核心素养,早在 1996 年,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财 富蕴藏其中》就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
图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在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伴随着课 程改革的进阶而逐步明确的 。从 1978 年,提出“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双基到 2001 年《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015 年 3 月 30 日教育 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 年核心 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 个核心、3 大维度、6 个核心要 素、18 个基本要点(见图 1)。

(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发展和职业活动中关键的、不 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等共同素养的总和。所谓“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中职阶 段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 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生的核心素养 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 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教育过程中养 成的综合品质。

发展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学校教育“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教育之问。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  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具有强大责任感和使命感的  社会公民,在职业活动中能立足社会发展、积极进取 、 诚实守信、敬业乐群,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业  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从学生个体发展层面来讲,发  展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引导  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完善人格,打造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

三、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德育智慧校园”成为发展核心素养载体

(一)“德育智慧校园”的基础

2018 年 4 月 13 日,教育信息化 2.0 提出。教育信 息化 2.0 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实 现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革命 。  随着信息化 2.0 的逐步推广和完善,中职教学实现了社会性大资 源与教育教学手段的融合,丰富发展了教学资源;从 培养过程看,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新型教育 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模 式。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德育智慧校园”这个整合 教学、管理、学生自我发展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平台开始成型并完善,  成为学校推进核心素养养成教 育,落实“三全育人”主要任务的技术支撑。自此,教育 的各个环节不再彼此孤立,  教学资源有效地整合,学 校、教师、学生三者层面有效衔接,三向沟通,借助“智 慧+德育”理念,“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管理高效”核心 素养培养模式逐渐成形。

(二)“德育智慧校园”模式初探

“德育智慧校园”旨在利用信息化的工具,从学 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入手,将校园意识形态工 作理念贯穿在教学及学生管理全过程,发挥学生自我 管理、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不仅仅在教 学中锻造学生专业素养,更在管理和实践活动中提升 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德育智慧校园”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成为学生发展的虚拟社区,将学生 的成长轨迹汇成动态的数据,既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 了参考,  又为学生自我清晰定位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成为学生在校园中学习、交往、生活的新平台 。同时, 信息技术平台也成为校园文化宣传、德育融合的新阵 地,通过标志性的网页设计、活动图片的展示,展示学 生的个人风采,通过舆论平台推广了积极、健康、向上 的校园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 交互性、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

“德育智慧校园”囊括了强大的数据支持,从个人、 班级、年段、全校多个视角设定评价体系,从课堂考勤 到课后文体活动,结合智慧团建,在用数据高效管理 学生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个人状态, 利于动态性评价的实现。

(三)“德育智慧校园”助力提升核心素养

我校以“德育智慧校园”为载体,引进“优芽”学生 成长平台,平台上设立校级—年段—班级—宿舍四级 网络管理模式,遵循常规管理与特色创新结合的双向 渠道,有效引导学生全方位成长。

1.校级—统筹学校各部门,有效配合,教学相 长,内外督促中形成合力促发展

教务教研科室,  利用智慧平台管理日常教学,科 学合理开设专业必修和公共课程,既夯实教师专业发 展基础,提高信息化运用能力,同时也带动学生信息 化素养的提高,实现教与学的与时俱进。

学生科将学生管理移到网络平台,由教师指导, 学生主打,在自我管理同时提升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团委学生社团,主打特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供展示平台,让管理更具人性化,让学生成为智慧 校园中的主角,感受信息化时代的独特宣传魅力。

2.年段  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年级事务

年段数据在平台上及时汇总,有利于在学生管理 过程中及时汇总数据,以班级为单位,做好班主任工 作指导,打造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助力班级建设。 降低了繁复、低效的工作后,班主任能够更有针对性 地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整体素养。同时,网络 平台推出年段班级评比,成为班级展示的阵地,有利 于调动评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3.班级   成长曲线可视化,班主任管理和学生 自我成长双协调

传统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督导存在滞后性,往往 错过教育契机。借助德育智慧校园平台,学生每日表 现可视化,每日操行表现动态推送,有利于让班主任 实时参与管理,指导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成为信息 技术发展的亲历者、感受者和践行者,在师生共促共 建中发展核心素养。  同时,授课教师也能参与班级管 理,利用平台录入学生数据,做好学情分析,为教学的 开展打好铺垫。

4.宿舍    教师远程管理,宿舍动态评比

宿舍的网格化管理,打破时空限制,班主任通过 智慧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宿舍管理情况,帮助学生加 强自我管理,强化劳动养成教育,增强自我监管能力。

(四)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启迪

在一年多“德育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系统从 单一到全面,从单方到交互,有效地实现了教师和学 生在技术平台上的互动,  从最初简单的常规管理,到 之后教学模式的加入,  再到评价体系的实时反馈,平 台愈发完善,技术更加成熟,教师和学生两大教育主 体间的互动愈发高效便捷。

1.产生的效用

从使用角度看,“德育智慧校园”在学生核心素养 的打造中,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建立一个立体、可视的 数据社区,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打破核 心素养养成教育的时空界限,  让养成教育融入生活, 有利于实现“润物无声”的境界。

2.在数据支撑中保证教育的双向性

“德育智慧校园”利用数据解决了育人中的繁杂数据处理 。但教育始终并且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最初完成常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需要开 始融入一定的人文情怀,例如开辟学生社团展示窗 口,发布学生活动公告等,让学生也成为这个虚拟社 区的主角,从最开始的学习,到主动的展示,有利于核 心素养的提升。数据和网络能实现科学有效地管理和 打造强大平台,但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学生的全情配合 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 利用数据,但也要质疑数据,用辩证的思维尊重学生 的独特存在性。

3.心理健康教育与智慧平台对接

前期,我校“德育智慧校园”的建设尚未启用心理 健康测试功能。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主要采用微信小 程序的方式进行汇总,动态的测评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做好实时监控和干预。之后,将进一步推动 “德育智慧校园”与心理健康测评对接,助力学生素养 发展中的人格养成教育。

\

四、总结

从“双基”到核心素养的提出,教育现代化的理念 正在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也在推动校园管理模式的变 革 。教学中,我们提倡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把中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到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与 当下中职学生育人中“思政引领”的理念契合,在提高 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全方位、全过程地塑造学 生的核心素养。在管理中,借助智慧校园的搭建,用科 学的方式实现高效的管理,同时让学生也成为管理的 主体,在自我监督、自我认知中不断完善自身,实现发 展,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晖.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研究[J].科教导刊(上刊),2018(6):179-180.
[2]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 报,2020.
[3]曹国标.浅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J]. 职业,2019(23).
[4]【美】迈克尔 ·霍恩.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 推动教育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
[5]祁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选修课程构建探索 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7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