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方院校是我国大学院校的中流砥柱,如何培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地方 院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目前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然后探讨了科 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方院校 硕士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解决措施
地方院校虽然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比较大,但 是它扎根地方,为地方服务,为地方教育输送大量的实用人才,地方院校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总体招生人数来 说,均属于我国大学院校的中流砥柱。目前,地方院校硕 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还存在一些不足,而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或 技术开发工作,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国 家整体的科研水平。
所以,怎样培养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是摆在我们地方院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多年来亲自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总结,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面对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解决措施。
1.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1 生源质量较差
由于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知名度低、科研条件差、经 费较少、师资力量较弱、实验设备短缺等问题,很多考生 第一志愿不愿意选择地方院校,很多地方院校硕士研究 生主要靠调剂招生,生源极其不稳定,录取的学生很多 来自民办院校、跨专业学生等方面的考生,相对办学时 间长的地方公办院校的本科生,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 原因,这些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上要有较大差距,知识 层面参差不齐,基础较差[1]。
1.2 招生规模过大,指导教师“有心无力”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硕 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个导师指导的研究生 原来越多,造成导师与研究生比例严重失调,指导研究 生的数量过多,导师不能兼顾到每名硕士研究生。1.3 导师科研能力和经费不足
由于扩招的原因,有些在过去没有资格做硕导的也成为了导师,造成研究生导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导师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差,怎么培养出科研创新能力较好的学生呢? 由于部分导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差,经费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广度和深度的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无法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2],也不能正确指导研究生 撰写论文,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1.4 部分硕士研究生“混学历”
目前,一些学生攻读硕士的目的是因为本科难以就 业,找不到好工作,所以,获得硕士文凭来缓解就业压 力,至于搞不搞“学问”,能不能学到东西这些问题,他们 都不在乎。所以,部分学生为了好工作去攻读硕士,他们 本身抱着“混学历”的思想,科研功底和能力非常薄弱。 部分研究生不想在研究和撰写论文方面投入太多时间, 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都是靠“糊弄”,功利化现象十分严 重[3]。
1.5 管理水平混乱,学术环境混乱
由于各高校大都要求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术论文,如果数量和级别等条件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按时毕业。据了解,部分学生存在故意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等现象,指导教师疏于严格管理,或碍于情面或熟人关系或菩萨心肠, 默认这种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等情况的发生,帮助学生毕业。
1.6 部分硕士研究生存在心理危机
近年来,研究生由于各方面压力而出现心理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轻者产生抑郁,重者危及生命。这是因为 这些研究生大多是应届毕业后读研的, 缺乏生活磨砺, 所以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大风大浪,长期面临导师和学业 的双重压力、科研、毕业、就业等多方面压力后,容易导 致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及时解 压或释放,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事 件发生[4]。
1.7 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落后
部分学校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落后, 几十年不改 变,难以适应当今 90 后的年轻一代的硕士研究生,由于 培养模式过于老套,通过“填鸭式”传授知识,长此以往, 学生学不会用批判或怀疑眼光发现问题,没有自己独立 见解。而且,由于研究生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实验教学大 多应付,实验课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动手机会少等[3], 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2.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解决措施
2.1 改变招生选拔制度
学校和导师要加强研究生招生的选拔环节,多增加 一些考查科研创新能力的题目,特别是严把复试环节的 “面试关”,导师要有“火眼金睛”,挑出科研能力突出或 潜力大的学生,另外,把本科阶段是否发表论文,是否参 与实验研究作为考查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
2.2 打破硕导终身制,招生名额与科研经费挂钩
高校需要完善硕士研究生导师“进出”制度,打破硕 导终身制, 例如本人的研究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审中有“不合格”意见的等情况的,应当根据严重程度减少或停止本年度招生硕士研 究生,比较严重的,还应当取消硕导资格。
在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分配名额过程中,应当将招 生名额与导师的科研经费挂钩, 设定招生名额的 “门 槛”,对于近三年科研项目经费较少的导师,应当减少或 停止本年度招生硕士生。
2.3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开题报告、中期 考核、预答辩和毕业答辩等阶段的考核,强化各培养环 节的质量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对于不能按时毕业的学 生及时沟通解决。对于故意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论 文等现象的研究生,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4 提高硕士研究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导师作为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应该关注研究生的 心理状态,导师应多关心爱护学生,帮助研究生合理应对压力,经常找学生谈心,多举办一些课题组的郊游、聚 餐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不定期找研究生谈话谈心,对发现有问题的研究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另外,导师应多补充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会辨别心理危机出现的信号 。 如果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危机信号,导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释放压力[4]。
2.5 变革培养模式
学校和导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 创新能力,营造自由、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和学院应当 阶段性地组织研究生科研创新论坛,鼓励研究生积极主 动地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导师也应在经费方面和时间 方面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会议、学生论坛和学 术竞赛等活动 。如果条件允许,导师也多带领研究生到 本市或国内本专业知名的厂商或公司学习参观,参与导 师横向课题研究,学会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 的实际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6 发挥导师引导作用
对待不同的研究生,导师要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 律,每名研究生知识结构、阅历和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 导师要根据每名研究生的特点, 根据研究生自己的想 法、研究方向或特长,制定适合他们的课题方向。充分发 挥研究生自己的潜力,启发研究生的创意和创造力 。 同 时,导师给研究生多一些自由时间,有的导师规定研究 生一直待在实验室,如果“人在曹营心在汉”又有什么意 义呢?所以,导师要注重研究生内驱力的培养,培养他们 科研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学院和硕士生导师需要上下齐心、同心同德,不断改进和优化,强化配合,形成合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提高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付义,郭广林.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25-127.
[2]贺青梅.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阻碍因素及对策[J].高教学刊,2020(7):43-45+48.
[3]彭小玲,林晨.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问题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0(7):146+80.
[4]潘雯.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危机应对措施分析[J]. 学理论,2012(12):197-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