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校实践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 。 而现在高校的顶岗实 习教学管理质量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的有效监控。基于此,对师范生顶岗 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必要的原则和措施,有效提高师范生 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质量 监控体系 问题 原则 措施
一、师范生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实习质量的监控直 接关系着大学专业培养教学质量,由于实习质量监控所 牵涉的利益相关者多、教育主管机关多、实验质量监控 内容繁杂、时间周期长、学习单位积极性低下、学校目标 独特等多种原因使监控实习质量管理复杂化 。此外,政 府对实习相关激励措施缺乏支持,学校监控和质量管理 体系不完善,导致实习过程监控和执行不力,甚至出现 “放养式”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与教学实践。
(二)过程监控系统不完善。高校顶岗实习监控系统 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体系,因为对顶岗实习过程中的 监控主要包括了高校、当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实习生 等几个子系统, 而各个子系统又涉及不同的监控主体、 监控系统、监测条件和监视内容以及各个内部系统之间 的协调和互动,而且子系统并不完美,很容易导致监控 系统不完整。目前,大部分实习后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 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监督应对机制, 监督范围十分有限, 监督渠道不健全,中小学校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导师 水平低,可操作程度和可监控程度很低。
(三)监测评价偏差 。 当前,高校监测评价实践中还 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监测评价的偏向性 上,监测评价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监测评 价没有标准,评价具有随机性 。 因监测评估规范缺乏明 确,系统薄弱,教师无法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估;二是监测 与评估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片面的,大多数院校对学习后 实践活动的检测与评价,可谓“注重结果”和“过程中激 发灵感”。学院经常监测和评估学生的周期、实习总结和 实习评级,很难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做出客观准确 的评价[1];最后,简化了监测和评估的主题。
(四)测控机制不足 。实习涉及高校、地方政府教育局、中小学校、学生等诸多利益相关方,需要各利益相关 方的积极参与和协调。由于实践中各方提出的动机和目标不同,现有的实践观察反馈机制不够可靠,反应渠道不畅,各方必须做好信息沟通与回应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学习最终成果往往不能及时反映给教育管理机关和学生指导老师,从而导致问题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和总结。而这些问题的持续累积, 必将造成实践中的形式化和混乱,并严重地危害实践中的社会互信与多边合作学习的品质。
二、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各大高校实习质量控制是高师院校教育质量控制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习质量监测体系的复杂性 和监测的复杂性,构建实习质量监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系统实施高师院校实习质量监测 体系和全过程监控系统建设, 涵盖监测流程的各个环节 和要求 。学习过程的监测要健全各种制度、保证措施和 质量标准,对学习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考试阶段的所有 监测环节均和监控点进行监控和跟踪实施状况、过程记 录数据的标准化程度、监测效果评估和监测信息响应。 对监督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要尽快剖析成因,做好整改工 作,并对整治问题做好追踪、核查,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实习教学的质量。
(二)指导性原则。监测高师院校的顶岗实习质量具 有高度相关性。在实践中,教学是高校职业教育专业化、 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顶岗实习质量监测建设要 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密切相 关,积极研究实习规则,改革并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和监 测的方法和对策,指导学生努力实现监测目标,提高实 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可控性原则。实际的质量控制必须体现强大的 功能。首先,预计的监测要素和指标不宜过小或过大,监 测指标必须准确且易于衡量;其次,监测指标所需的信息和数据易于收集、可靠。 同时,在教学质量监控执行流 程中, 还要明确各监督机关和学院 、教育局的职能、标 准、目标和具体规定。
(四)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在监测和评估实 践中参与者的多样性,工作场所实践的监测和评估应以 学校和中小学等多个组织的参与和联合协调结束。各大 高校的监测主体主要是校校合作指导组和教务处、二级 学院等部门等。中小学校监控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学科 年级组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
(五)发展原则。发展是为最高专业实践建立质量控 制体系的另一原则,这也是其真正目标 。发展的本质在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质量控制系统本身的演变性质。 内容及其监控系统必须与时俱进,随时间变化;二是建 立质量控制体系有助于教师、学生和领导者的发展,充 分发挥质量控制、监督、诊断、监管和评价职能,促进教 学实践管理的持续改进。
三、增强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有效监控的措施
建立高师院校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旨在充分调动全 体实习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习生的监督、协调、评价和 控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优化管理监控体系,各大高校 要建立可靠的质量监督实践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结构,加强管理监督。
(一)建立质量控制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各大高师院 校实践质量监测管理组织是一个多维度 、 多层次的组 织,由各大高校和实习学校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组织架 构主要由校校合作指导组、质控中心、学生处、二级学院 组成 。根据实习目标和要求, 各大高校依托高校—政 府— 中小学校(UGS)合作模式,建立合作指导小组,用 于管理和监督整个学校的实践。教务处负责管理具体的 学习活动和监督实践,质控中心负责管理和监督教学质 量,实习中小学校则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二)完善“双核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双核三 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双核”是指大专院校和中小学 校,“三级”是指 UGS 共建校级学校质量监测体系:高校 三级由高校教务处、质量监控中心、二级学院组成[2] 。 中 小学校三级监控体系由教育局、实习学校、学科教研组 组成 。第一层是高校、地方政府教育局负责实践宏观调 控和管理;第二级是高校教务处、中小学校实习管理团 队,包括分主管教学副处长、副校长、实践教学管理科 长、年级主任,负责制定实习质量标准、考核标准、签订 实习协议等;第三级是实习团队,由学校导师和中小学 导师组成,负责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高校与实习学 校的互动以及导师的领导配合。
(三)优化网络管理和实践监控平台。各大高校要充 分发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利性 、交互性和及时性,建立和优化了工作场所管理与监测的现代互联网平 台,以提高整个管理与监测工作过程中的效率与服务质 量。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至少包含了校园消息提醒系统、学生实习管理 与监控系统、教师互动管理系统、实践信息系统以及反 馈系统。其他模块具有信息发布与在线问答、实时指导、 数据统计、练习材料存储与分发等功能 。监控平台使学 校及时地掌握了学生就业的最新资讯与动向,也使校园 监督机关与老师轻松地掌握了在校生顶岗实习的基本 状况,从而达到了校方与学生之间有益的交互沟通 。 学 校导师定期查阅学员上传到平台的每周学习笔记、实习 经历、实习简历、照片等信息,跟踪学生的思维动态和实 践及时达成共识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说明和解决 方案。同时,利用网络存储和共享的优势,实现演练资料 的数字化和演练成果资源的使用。
(四)优化多元化实习岗位评分体系。评估是监测教学实践质量、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实现 学习目标的重要工具。为充分发挥实践考核的引导作用 和激励作用,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有根据,高校必须进 一步优化和完善实践考评制度,采用期末考评和过程质 量考评相结合的考评程序 。通过考核相结合,努力实现 考评主体多样化、考评形式多样、考评指标全面、考核过 程动态、考核结果科学[3]。高等教育评估体系采用实习学 校导师、学校导师和学生自尊相结合的“三重考核体系”, 考核主体为高校、实习学校和学生。
四、结语
师范生顶岗实习是地方高师院校实践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 。而现在 高校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 题,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的有效监控 。 因 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旨在充 分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习生的监督、协调、 评价和控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优化管理监控体系,高 校要建立可靠的质量监督实践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 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结构, 加强管理监督, 有效提高高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质量水平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慧如,郎静.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及质量 监控体系研究[J].2011(3):30-31.
[2]蒋湛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 系建设[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1):1-1.
[3]徐新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体系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16(27):159-161.关注SCI论文创作
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