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不断革新,致使当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愈发重要,创新教育机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将以某中职院校为例,分析该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课程体系优化,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 就业导向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成为中职专科院校教育宗旨理念。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毕业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毕业后有施展技能的地方,不会将所学内容付诸东流、无所用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是以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特性为出发点,从而建立相应技能教学体系。其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符合祖国现代化一线建设过程中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另一方面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基于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以岗位实操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
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某中职院校2018年至2020年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卫生信息及健康相关企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专升本为主[1]。
2018年至2020年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卫生信息及健康相关企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专升本的占比分别为18人(48.2%)、16(42.1%)、3(7.1%)、1(2.6%)、0(0.0%);17(48.6%)、11(31.4%)、6(17.1%)、0(0.0%)1(2.9%);14(42.4%)、14(42.4%)、4(12.1%)、0(0.0%)、3(9.1%)。
从上述数据可知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总体占比几乎均在40%以上。
二、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将决定相关课程课时以及理论与实践课占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该中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人文社科、职业基础、专业能力、行业实践、其他5个模块发展为人文社科、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岗位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拓展6个模块[2]。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实践、创新创业模块总体课时与学分明显低于理论课模块,二者差距较大。基于此,为落实就业导向教育目标,应进一步完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提高岗位实践模块占比与相关职业能力提升。
三、课程体系优化
(一)提高就业导向教育意识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成为中职院校教育宗旨理念,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毕业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毕业后有施展技能的地方,不会将所学内容付诸东流、无所用途。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是以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特性为出发点,从而建立相应技能教学体系。其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符合祖国现代化一线建设过程中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另一方面是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因此,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以岗位实操能力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3]。
(二)调整岗位实践课程
中职学生岗位能力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优化品行素质、发掘自身潜力,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实操水平高的考核评价,同时加强中职学生对岗位相关特点的了解,定期组织中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例如,中职学校可以与当地相关单位进行合作,以为社会培养提供优秀人才资源为宗旨,在合作单位增设中卫生信息管理社会实习岗位,让中职学生通过对具有丰富就业经验前辈的观察学习以及实操锻炼与了解岗位特性,从而快速积累岗位经验,进而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三)重视人文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心理教育、沟通交流能力等课程是人文教育模块主要内容,是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的基础。因此,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提高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从而督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中职教师可以开展“职业理想”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喜好与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诸多职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而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内涵,为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学”和“玩”的新型学习环境,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要从业的方向[4]。首先,教师应将班级人数按照同等比例划分为4个小组,要求小组内成员将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职业特点写在纸上。最后让小组成员间通过“你比我猜”的互动游戏形式,来了解彼此之间的未来职业期望。该互动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理想职业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与此同时,基于人文课程教育理念,在相关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应意识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因此,在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也应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以及尊重生命的人文素养,善于与病患、病人家属、同事沟通。因此,在实际教学体系改革活动中需要基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平台,增加护患关系交流沟通与礼仪培训实践课程,从而提高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四、课程体系建设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就业导向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以就业服务政策、业务水平、创新就业渠道、服务水平、信息化技术为主题,对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实行不同层次、不同批次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就业导向型师资队伍专业能力,进而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程。
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在各年级思政教师中进行优秀示范性就业导向型师资评比,从而选择出优秀教师,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
(二)构建工匠精神高效课堂
在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新闻等多元化形式将“爱岗、敬业、爱国、诚信”等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从而在构建高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堂的同时,基于工匠精神思想理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就业意识,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观念与责任感[5]。
(三)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基于此,当代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专科院校思政教育应依沿袭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施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为当代社会生产服务建设输送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一线技术人员。
(四)立足实际规划课程体系
由于时代发展、经济体制深化、供给结构转变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我国目前就业种类丰富,因此对就业市场、就业人员、就业单位、市场需求、人才需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适合新时代就业服务发展的高要求高需求。基于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与时俱进从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是需要立足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如何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人才支持;二是为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分析如何立足地区优势培养对应专业人才[6]。
(五)丰富就业导向教育内涵
实现区域就业服务联动。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区域内企业人才需求、重点项目人才需求、创业扶持等方面相结合,从而在解决区域内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实践机会,进而提供学生就业服务意识。
关注人才市场发展动态。首先,了解区域内各领域企业单位人才岗位空缺情况以及人才需求标准;其次,将就业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最后,成立就业指导培训中心,根据市场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向学生提供专项就业指导,进而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六)转变教学观念
为有效推动中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入,学校应倡导教师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变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观念,从而优化动有不仅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且趣味的形式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引领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也更为突显启发性、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师应善于融合学生日常生活、教学内容的要素,让学生在作业实践活动中去思索和应用,并积极主动地探寻,从而推动学生实践能力、高阶思维的综合性发展。教师应融合教学实际自主创新作业设计,从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英语作业设定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也促进英语作业设计提质增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思考与研究[J].新教育,2020(14):46-47.
[2]韩瑞芳.如何利用“前置作业”提升英语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2020(9):197+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