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理想信念坚定、网络技术本领过硬、理论水平高的党员领导干部“微传播”团队。塑造典型形象、进行榜样示范教育, 是提升意识形态认同度和优化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二要着力培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高校是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场域, 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固本、铸魂工作。大数据时代, 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要重点抓好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队伍建设。三要建设专业网络传播团队。大数据时代的青年意识形态传播教育, 亟须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为此, 要加快培育专业的网络传播教育队伍, 不断提升妥善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 扎实开展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二) 运用微传播方式, 增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宏大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大数据时代, 要增强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 就必须运用微传播方式, 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的主题和厚重的思想以短小、灵活、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一要创新话语内容的表达方式。高校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传播叙事的手法和表现视角, 使其契合大数据时代青年的新期待。如, 《牵妈妈的手》微视频刷屏网络, 短短两分钟的微视频, 习近平总书记吟诵《游子吟》的声音和牵着母亲散步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牵妈妈的手》以小切口、大主题的表现手法和以具体人物形象为载体的叙事方式, 既传承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深邃思想, 又生动有趣。二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凝练话语内容,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思想震撼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文化血脉支撑, 而且还为其提供融入青年的生活化表达方式, 可以将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大众化、讲解通俗化, 更易为人们所接受。
(三) 善用大数据技术, 加强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议题设置力
大数据时代, 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数据信息纷繁复杂, 需要善用大数据技术, 打破数据壁垒, 提升数据信息的汇集、分析、研判、预警能力, 将相关数据信息转化为对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有益的信息。西方国家已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 且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国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 推进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一要巧妙设置网络议题。按照传播学理论, 虽然无法控制青年如何去思考, 但可以通过对网络“议题重要性的排序和安排”吸引青年。二要善用网络推送技术。网络信息推送技术, 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分析用户网络行为习惯, 根据其需求过滤信息并进行有效匹配和推送。
大数据时代, 要善用网络推送技术, 契合青年用户需求, 将蕴含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内涵的微视频、微电影、微故事等推送给青年,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覆盖面和精准性。三要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建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是当前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最大的风险。为此, 一方面, 要加强大数据技术攻关, 对相关信息进行数据脱敏, 保护个人隐私, 通过身份认证、数据隔离、细粒度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确保数据安全。另一方面, 要加强大数据安全领域相关法律规范、制度监管和技术标准建设, 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推动大数据在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开放、共享和应用, 有效增强国家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01) .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 (12) :97.
《大数据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技术路径》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01/2018080106001774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