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院系治理视域下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01 01:00: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确保后续的发展道路畅通。一方面, 在学术共同体内应淡化其他成员传统的从属地位, 尤其要给予年轻学者和学生更多的学术自主权及创造性发挥的空间, 满足其获得成就的欲望, 以达到消解共同体内部利益冲突, 增强凝聚力的目的。另一方面, 在开展合作的同时, 要注意合作带来的范式陷阱, 即“过度合作”会在共同体内成员间形成一种“共谋”机制, 对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独立证实和检验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这种考虑, 在学术共同体内应倡导成员间的适度合作, 呼吁成员在保持独立思考、质疑、独创的基础上适度合作研究。[7]

\

(三) 以交往互动催生学术共同体形成
院系治理是在依据合理的制度规划、彰显民主意识、相关主体多元互动达成共识的准则上, 使多元主体产生一致行动内驱力, 进而促进合作共治的实现以及共同治理目标的达成。院系内的各项具体活动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都与院系内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结, 他们也是组成学术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学术共同体较多关注学术主体间的互动性与参与度, 成员间是否具有相同的学术兴趣和相似的学术期望, 主张各主体间可以通过平等互动、权力共享, 不断激发思想碰撞, 形成创新内驱力。[8]学术内部的交往是主体间有意义且有效的互动, 主体所进行的交往是基于相同的领悟方式、约定俗成的规范, 从而做出抉择, 在彼此的探讨、质疑、反思中树立一致的信念和规范。[9]

增强院系学术共同体成员间的交往互动, 需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文化的协同保障。一方面, 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让学术共同体内成员在持久的对话商讨、交流互动、民主讨论过程中加强彼此的理解, 增加学术共同体内成员间的学术交流互动频率, 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 在院系内建立定期交流制度, 发挥那些在学术共同体中拥有优势学术资源的权威人士的学术带头作用, 鼓励他们与其他成员交流互动、分享学术经验, 促进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 使年轻学者顺利融入学术研究, 促进学术共同体凝聚力及创新力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 学术共同体是从共同体中逐步演化而来的。学术共同体主要是以共同的心理认同、相似的行为取向、成员间的共同诉求三个基本要素为原则, 采取相同的行为选择而形成的有机群体。在当前我国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与提倡院系治理现代化的情形下, 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院系内部学术共同体建设涉及多方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 可能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 在作为学术研究重要场域的院系中, 管理者应着眼大局, 在遵循“学术为本, 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学术理念基础上, 结合现代化治理理念, 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以实现院系内学术共同体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58-65.

[2]王轲.论大学治理视域下的学术共同体发展[J].教育评论, 2017 (7) :29.

[3]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1) :133-134.

[4]ALAIN TOURAINE.The Academic System in American Society[M].New York: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4:133.

[5]阎光才.学术认可与学术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则[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4) :21-26.

[6]孟倩, 许晓东, 林静.美国大学协商治理机制及其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4) :103-104.

[7]纪宝成, 胡娟.关于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 :1-4.

[8]王战军, 肖红缨.大数据背景下的院系治理现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 :25.

[9][英]安德鲁·埃德加.哈贝马斯:关键概念[M].杨礼银, 朱松峰,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22-28.
 
       《院系治理视域下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01/2018080101022272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