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因业施教: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探略(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7-31 20:00: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 有政产学研合作介入的教育系统才能得以完善。政产学研合作能够充分优化资源配置, 调动各领域资源,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际体验的双重结合。建立高校与业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仅是高校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客观需要, 而且是产业行业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通过政产学研合作, 产业、行业、企业、高校、学生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 产业行业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学生人数优势, 做好人才培养、产品推广、技术展示等方面规划方略, 挖掘潜在用户;同时, 产业行业企业还可以利用高校“人才库”优势,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拓展研发创新能力, 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其次, 高校可以在产业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参与下,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政策, 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提高社会人才需求匹配度。

最后,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产学研合作, 开展创业创新, 同时通过切身感受社会、行业及企业岗位需求, 有针对性地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能力水平, 开阔从业视野。

(二) 实践教学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通过个体原有的基本素质以及从事具体工作的环境和岗位的不同逐渐体现并形成差距。在校期间, 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充分调动高校和社会两种资源, 将课堂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 “无缝对接”产业行业企业用人需求。[6]

同时, 高校可以围绕实践教学内容、时间及项目创新, 针对学科专业的特殊性, 积极开展实践实训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处理实际案例能力。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 最终的指向是职业能力。[7]通过学习情境与岗位情境对接, 课程和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工场、企业现场、公共实习中心等各类实习平台的建设, 强化职业岗位适应度, 拓宽就业岗位覆盖度, 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

此外, 高校还可以通过实施科研实践计划, 鼓励在校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加强实践, 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深入地理解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 训练其独立发现、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 研教基地开发

应用型本科院校除在传统招生就业方面满足社会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以外, 还应该积极承担在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方面的责任, 成为服务社会及区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基地, 提高区域和地方科研、管理、生产一线人员的整体素质。学校科研项目要立足于当地特有资源的研究开发, 依托于地方企业的科技攻关, 不断从中寻求并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 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达成助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科研学术水平的双赢局面。此外, 学校还应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汇聚高水平的创新人员和创新团队, 与产业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 推动行业、企业、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8]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 聚焦内涵发展;要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对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教育的新需求,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多样分类、特色发展之路;要引导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以及研究型大学的部分学院向应用型转型, 提升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与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拥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因业施教”新理念, 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搭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新平台, 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9]

综上, “因业施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关系, 加强了政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使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更能贴近或引领产业行业企业, 在人才培养上更能供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所需、应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所求、为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所用, 从而走出一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光明日报, 2017-7-17 (6)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教高[2012]9号) [A].2012-9-14. 

[3]王戈辉, 王建武.职业分类对高校岗位分类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05) :62-63. 

[4][8]黄海.基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视角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12) :54、54. 

[5]丁明军, 易烨, 陈宇.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04) :142. 

[6]段婷.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S2) :22. 

[7]马成荣.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的三维对接[J].江苏教育, 2011 (03) :1. 

[9]李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 2016 (08) :28.

       《因业施教: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探略》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31/2018073108051811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