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Take a Local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N Li-li, LIU Jin-feng, KE Dong-xia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Abstract: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has become a long-term trend.Current local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reason, ways to obtain new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ing talent development goals is not comprehensive, training mode and difficult to adapt to social demand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this is in addition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enrollment expansion brings, drag on job performance of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th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relevant employment department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one hand, the course of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dvanced to the first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s in advanc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of career planning fo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hoping to put forward some substantive problems to arouse thinking and promote effective solutions, so that the cours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truly achieve its function and effect.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The lower grades;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一 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校近 20 年来的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也带来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而在此背景下, 地方高校在落后于发达城市高校发展之下,其教学条件、信息来源、师资等各方面都明显受限, 地方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的数量与质量都随之产生明显的变化。当前就业难已是全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长时间地困扰着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地方高校整体的办学实力,更有力地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地方高校未雨绸缪,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这门课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其对象是低年级大学生,针对他们刚入学仍处于懵懂时期的阶段特点进行引导, 开始学习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以尽早地意识到自我的内在属性,寻求从与之相对应的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另一部分是就业指导,针对已初步完成自我探索、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并开始进入实习与就业探索阶段的大三学生,为他们开设就业相关情况的宣传和讲解,提供一些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讲授一些求职技巧 [1],为他们能在外部探索的过程中及时答疑解惑,有的放矢,更加从容应对就业中方方面面的局势。也就是说,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早至低年级的大学生来开设, 有较为重要的基础意义 [2]。此举使得刚入学的新生切实地意识到就业难、更早地产生规划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只有真正尽早地进行自我规划,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自我铺垫,才能在大学四年间有计划地学习与积累本领,到了大三才能使得就业指导这门课成为一门接力的课程,关于就业的指导才能落到实处。当然,尽管课程的设置是用心的, 但这门针对低年级大学生所开设的公共课,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探讨。
二 地方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成因
(一) 任课教师缺乏专业背景,不是专业对口的老师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对应的师资培训是国家就业就业指导师等与此相关的培训,除非负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的老师能够从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径来发展自己,否则,大部分从事这门课的老师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与知识学习,都是通过备课自学再来传授给学生 [3]。
再者, 由于地域局限性及人才紧缺等因素, 地方高校难以招聘到具有相当专业背景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据调查发现,高校中一般由学生处或高校就业部门开设了这门课程,最终选择了由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担任所在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任课老师。从客观来讲,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因为在日常的教育、管理、服务中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难题,较为贴近学生,也较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可以在自我探索方面作出相关指导,凭借经验和见识给予低年级大学生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完成包括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方面自我认知,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到了外部环境探索这一环节,由于辅导员出身来自各个专业,并没有对口分配到各个学院进行指导, 因此在专业领域方面,隔行如隔山,专业不对口的辅导员很难具体了解到所在学院专业的发展情况、外部动态环境等,要进行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讲解会显得笼统和模糊,不能给予低年级学生明确的外部讯息和对应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性指导。
(二) 低年级学生难有较强的就业意识
(1)低年级学生缺乏就业紧迫感,对课程不够重视
地方高校的低年级学生生源较多为农村户口, 由于与外部发展无法很好地接壤,农村生源的学生大多处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真空环境,对时事政策、社会发展各方面还处于懵懂的阶段,不管是对于就业还是升学都没有清晰的概念,认为大一到大四还有许多时间,离自己很远,缺乏紧迫感。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并没能引起他们足够的关注,课堂情况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座位上各干各的,错过了一些关于这门课程的关键和有效的信息。
(2)低年级学生处于无意识无能阶段
地方高校较多低年级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得到了自由和解放,随波逐流地对自己放低了要求, 虽知道就业难,但不知道具体难在哪、难到什么程度。没有了这样的前瞻意识,便没能意识大一大二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学习沉淀的过程,需要抓紧时间锻炼自身能力与积累知识经验,自然不会想到要为了自己作充分的职业规划准备。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低年级学生很多仍缺少开阔的视野,如果没有切身地被感染, 其对就业形势的认知还停留在父母辈的思想观念中,认为自己的本科学历便可以拿到很多“offer“, 胜任很多稳定的“铁饭碗”职位。殊不知由于扩招, 本科毕业生人数剧增,针对专科本科设置的岗位也已基本饱和,对于本科生就业的门槛也随着竞争之激烈而水涨船高。
(3)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地方高校低年级学生,在大一入学这一年还停留在适应期与过渡期,从一个应试教育的惯性中走出,没有了之前在高中被推着走的压力和动力,产生迷茫的困惑期。低年级大学生在大一开始的课程设置多为理论课,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沿用高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加之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低年级大学生多数对自身选择的专业缺乏充分了解,不知道每门专业课它设置的意义、其专业针对性以及对职业探索的影响,难以将各门课予以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专业思维体系。很多学生对自己要求停留在不挂科之上,追求依照考试范围来照本宣科地学习,不主动多思、多想、多实践、多操作, 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欠佳,更不用说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通识公选课有足够的深刻领悟。这门课也难以从侧面为他们带来主动探索专业的启发性思考 [4]。
(三) 学校设置此课程缺乏创新与实效性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地方高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内容设置一般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大纲展开, 基本是按照就业的内部及外部探索、就业的过程准备这一“套路“来作为提纲,与其他高校大同小异。然而,在任课教师不对口的情况下,地方高校难以有较为资深的职规专业教师来指导课程创新,教师也停留在照提纲上好课,拙于尝试跨学科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讲授理论共性的基础上,探讨针对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的个性辅导,提高实效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久而久之只能当成一门宣讲课来对待,缺乏获取资源以增加互动,不能与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结合。
(四) 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特色
地方高校多数在一二线以下的中小城市,带有其较为强烈的地方特色,即是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生活节奏也较为安逸,居民观念倾向于保守、被动, 追求稳妥,与一线城市所充满的快节奏的竞争气息形成强烈对比,在发展滞后的现状下更显后劲不足。
学生其生源多数来自周边城镇或农村,在地方高校就读多少会受其地方特色影响,整体氛围会趋于轻 松,安于现状,缺乏焦虑感,主动争取的动力不足, “等、靠、要”的意识形态随着地方习性较为严重, 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很难从氛围上对地方高 校的大学生们动员起来。
三 地方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探讨
发展不均的地域原因在指导就业方面呈现出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例如地方高校举办的招聘会很难吸引到大型企业前来招聘,除了难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平等的就业平台之外,也很难让地方高校的低年级大学生现场观摩到大型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和面试模式,从而提前有意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此,针对地方高校的局限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来探讨对策 [5]。
(一) 学校层面对于改善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
(1)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地方高校多为应用型大学,服务于当地市场需求,跟地方经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地方高校应通过政府,与当地企业搭建起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 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动,为各学科的大学生实习提供实践基地,通过在工作环境中的仿真教学,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前感受工作模式,更好地有就业意识。同时,高校有关就业部门也应多走出地方区域,多考察经济较为发达区域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既联系当地来培养人才,又不能滞后于发达地区,使人才也能与发达地区相适应 [6]。
(2)创新课程设置,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带头人,探索将辅导员分配到对口专业的学院进行授课,增加任课老师出外培训及走访企业等单位的机会,开阔关于外部就业环境和发展情况的见识面,使之具备真正胜任这门课的教学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邀请企业或各单位负责人实时为低年级开始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形势政策宣讲,把握专业发展动向和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 为学生的就业思路及时提供方向性指导和调整, 拓宽大学生的见识面,对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充分地启示,提升大学生自我规划的内生动力,有目的地实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7]。
(3)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力工具,注重将德育渗透到所有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原则,培养良好健康的大学生精神风貌和心态;抓住“理论千条不如一个案例”,给低年级大学生进行案例讲解,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传授方式,让低年级大学生获取易懂易记的知识要点,并且收集优秀大学生就业事迹为低年级大学生提供模仿和参考学习的榜样素材,使思政教育与职业规划良好结合,也更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8]。
(二) 低年级大学生层面
地方高校低年级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层面的外力推动下,加强自己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多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和实践机会,以赛促学,善于总结和反思,积极主动地制造各种机会参与和观摩各行各业的运转形态,为自己的就业积攒资源和经验,也为在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供实践的支撑;资讯时代,地方高校高校的大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多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专业发展资讯和更为微观的就业形势, 关注劳动市场动态,勇于进行自我加压,提高对职业规划的内动力,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 [9]。
四 总结
大学生就业关乎着一个人的发展和切身利益, 也反映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于个人于集体,都是一份检验四年教学水平和培养心血的考卷。社会发展迅猛,就业理念要随着就业形势而作出日新月异的改变,也相应地要求高校要把大学生就业当成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证,时时刻刻关注外部就业形势,将课程设置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挂钩,深入分析和思考怎样为在校生谋发展、想对策。从全校层面注重对低年级大学生的
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趁早从高中阶段的懵懂中加快步伐,扣好大学的第一颗扣子,勤于思考、善于规划,树立人生理想,有健康与正确的人生规划观念,为实现人生价值与奉献社会做好充分且积极向上的准备 [10-14]。
参考文献
[1]牛欣欣 , 洪成文 . 地方高校大学生通用就业能力结构及水平研究 [J]. 当代教育科学,2018(12):79-84.
[2]李承明,史晓健,高野 . 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J]. 大学教育,2018(12):213-215.
[3]韩雅楠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喜剧之家,2019(08):193.
[4]王大江 , 郭丹 .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J]. 高教学刊,2018(18):54-56.
[5]李伟 .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综述 [J]. 经济研究参考,2018(12):48-54.
[6]周哲熙. 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策略探究 [J]. 教育现代化,2017,4(32):70-71.
[7]程玮 .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实证研究 [J]. 高教探索, 2018(07):98-105.
[8]朱帅玲,张宝磊,戈其平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路径 [J]. 文教资料,2019(05):171-172.
[9]陈海菊,等 .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6):268-269,281.
[10]赵烁宁,张勇财,朱玮 . 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7,4(21):195-196,209.
[11]徐爱好 . 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7,4(52):298-302.
[12]陈海菊,等 .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6):268-269,281.
[13]蒋晴云 , 等 . 师生协作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运用研究——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41):127-128.
[14]陈翠翠 .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01):124-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