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雨课堂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3:56: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复合材料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型的教学工具,可以将课前复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有效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雨课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张凯铭,等.浅谈雨课堂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7(50):66-68.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 in the Teaching of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ZHANG Kai-ming1,ZHAO Hai-rong2

(1.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Abstract: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are the core courses of composite material specialty,which are theoretical,abstract and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As a kind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rain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review before class,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view after class,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ers'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Rain class;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Teaching reform

一 引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并且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已成为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重难点多,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很难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授课效果一般。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处在一个改革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由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以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相结合转变[1],如表1。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课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但是很难实现学生教学效果的监控;翻转课堂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时间的分配进行了规划调整,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课堂普遍存在课时有限、教学任务重,很难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

雨课堂是2016年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雨课堂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不仅融合了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优势,还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实现教学过程动态全监管,快捷方便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新版的雨课堂还新增了填空题、主观题、语音直播授课等功能,并对课前课件动画还原、作业结果投屏等操作进行了优化[2]。雨课堂将PPT与手机微信相结合,使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为了“抬头的利器”。此外,根据雨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有效监测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基于此,针对课程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探索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中的应用。

\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对复合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要求,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材料化学》《复合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材料科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的,是研究聚合物化学反应、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动力学、多层次结构、分子运动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复合材料中高分子基体的选用、设计、改性、加工、应用奠定基础[3]。

\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晦涩,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很难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本课程所存在的教学困境。

(1)本课程虽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且多数是合班上课,上课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需要花较长时间了解每堂课出勤情况。

(2)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而教学课时安排不断压缩,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提前预习,而有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部分学生课堂上赶不上上课老师的进度。

(3)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师虽反复强调重点和难点,仍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课堂所布置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很难得到反馈,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很难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三 雨课堂教学技术手段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有效结合,旨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4]。

雨课堂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到PPT与微信中,解决了师生互动难的教学难题。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PPT插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前将PPT提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时推送题目、随堂点名、弹幕互动、投稿和课堂红包等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报告反馈,及时与学生沟通,也可以通过推送课后习题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此外随着雨课堂新版本的不断推出,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如作业题型在不断完善,不仅有主客观题、投票题,还增加了拍照上传作业、语音回复等功能,满足不同类型作业的需求。雨课堂不仅覆盖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数据也采用全周期采集,准备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学习情况,帮助教师精准教学。

四 雨课堂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点名方式了解学生出勤率,而且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成绩考核也以期末成绩为主,无法实时地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利用“雨课堂”教学手段,可以通过雨课堂签到功能、课上互动功能、上传自测题并自动评判学生测试题正确率及错误情况,教师能够实时知晓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并且雨课堂能将所有这些课堂动态数据量化实时反馈给教师,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下面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课前预习准备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且该门课程是建立在材料科学概论和复合材料概论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利用雨课堂,教师在课前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向学生推送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课程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第三章自由基聚合反应部分的内容,什么是自由基聚合?对单体结构的要求是什么?基元反应有哪些?反应机理是什么?这类重点和难点可在课前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的结合书本教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分析。同时在预习课件中插入一定量的试题,有针对性的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解上的偏差。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预习考核分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应考核,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5]。

(二)课堂教学环节

签到环节。以往教师只能通过点名来了解出勤率的,雨课堂可以让教师在很短时间之内了解学生到课情况,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

课堂教学内容实时推送至学生手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PPT幻灯片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推送至学生微信上,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课件,这样既能够有效避免课堂上因教师切换幻灯片而导致学生听课思路被打断的局面,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根据PPT内容及时复习[6]。


\



实时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发送典型例题题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实时地了解学生本小段内容的掌握情况,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够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在高分子材料链柔性影响因素的学习中,高分子的结构对于链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相对难于记忆,也不太容易理解。因此,通过试题的方式,比较不同高分子材料链柔性的区别,从结构差别的角度给与相应的解释,探索造成链柔性差异的原因,如图1。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能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进行标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标注查漏补缺,仍然不理解的可以点击“不懂”按钮,请教师继续讲解,增加与老师的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启弹幕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实时地告诉教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节奏[7]。

(三)课后复习

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将课上的重难点、学生难理解的概念、公式以及课后练习题制作成复习课件并设置一定考核分值,推送给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以后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网页版给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

(四)课程考评

通过运用雨课堂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将“雨课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纳入最后总评成绩。笔者认为可以将评价体系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评价,主要包含学生是否完成教师在课前推送的学习内容,占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主要包含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率,占总成绩10%;课后复习,主要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占总成绩20%;最后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8]。

五总结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型的教学工具,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也解决了当前大学课堂低头族多,课堂效率低、考核方式如何更加合理化等问题。将“雨课堂”引入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中,不仅可以使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与教师的沟通更加方便,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2016(8):235-236.
[2]贾生尧,王燕杰,李弘洋.基于雨课堂的“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8):77-79.
[3]刘艳丽,陈建芳,黄先威.浅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7,21:155-156.
[4]程海涛,李鹏,徐鹤.基于雨课堂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9,10:93-95.
[5]冯玉玺,刘美茵,刘庆志.“雨课堂”模式下《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J].实践探索,2019,9:70-71.
[6]孙文亮.“雨课堂”在分析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实践探索,2019,16:232-237.
[7]潘早霞.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园地,2019,9:160-161.
[8]彭建,朱贵明,刘丽娜,等.“雨课堂”模式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134-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