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公共体育自组织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0:47: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背景下,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落后状况愈加突出。自组织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价值。研究认为,自组织教育理念与大学公共体育目标高度契合,自组织教学有助于大学体育走向开放,有助于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挖掘教材特性、实现多元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自组织

本文引用格式:董跃春.大学公共体育自组织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7):51-54.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Self-organized Teach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DONG Yue-ch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based on this"and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dergraduate teaching,the backward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The valu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n modern education has been fully verified,which has a high value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cept of self-organized education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public sports objectives of university.Self-organized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opening of university sports,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bility,the mining of textboo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University public sports;Teaching reform;Self-organization

一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谈话中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本为本”,把培养学生、学生中心、卓越教学作为大学的第一任务[1]。在新的历史机遇和任务面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培养高质量人才发展的需求,必须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推进教学改革。

二 大学公共体育的现状、问题与未来

大学公共体育是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向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审美教育及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体育课程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新世纪的课程观是包含社会教育在内的大课程观;其二是表达了课程的组织架构,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课余训练、课外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等;其三是包含了多层次的课程目标,可以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大学公共体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课程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体现着大学公共体育的核心价值,但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一是课程体系问题,我国起启动高校公共体育科课程改革以来,涌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形式,比如深圳大学的“俱乐部制”,上海的“专业体育课程”等,但即使是这些改革的先锋也没有很好地改革课程体系落后的状况。课程课程内容以竞技类为主的现状依旧,新项目出现的少,实行选课制之后,课程设置不灵活、学生选择空间小的问题也非常突出[2],都表明了课程建设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改进。其二是教学问题,教学是影响学校办学质量、能否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课程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所设计的课程目标,都需要在教学环节分解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课程的价值。其中教学模式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大多是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方法,师生间缺乏沟通、体现的都是程式化的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3],学生也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其三是学生体质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多年持续下滑且反弹无力,对大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早已超出了学校的范畴。大学生体质水平也发映了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状况,不能促进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应该说是大学体育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缺陷。但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学依旧脱离实际以及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滞后等,依然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紧迫性与突出性问题。

\

 
近年来,我国大学体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也产生了一系列改革成果,总的来说,人性化已渗入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式及方法更为科学,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4]。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高度信息化、具有高度竞争的社会,只有具有竞争意识与能力、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大学公共体育要为培养新型人才贡献力量,就必须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实践

自组织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论观点,它是一个理论群,以被称为“新三论”的“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学”等理论为主构成,主要研究一个系统如何不断地自行进行结构优化、并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理论以自组织现象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开放系统的演化问题,并强调演化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强调在演化过程中通过“涨落”来控制演化进程。有研究者认为,自组织理论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带来的并不是一般的方式方法,而是一场深刻、彻底的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4]。自组织构成理论的研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自组织现象,但它们也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在系统演化中体现出不同的作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混沌学”被认为是系统自组织的结构理论,能促进系统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的状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涨落等现象都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完成自组织演化的重要条件。“协同学”被认为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理论,认为通过系统内部各不同部分间的竞争与协作,系统会形成有序、向高级方向演化。“突变论”“超循环理论”等被认为是系统演化的途径理论,通过演化过程中的突破性的自我成长、以及系统内部的整合,促进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自组织理论推动了一场方法论的革命,也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教师在主导一切教育行为,而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后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思潮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传统教育僵化的方式,学生也获得了教育主体的地位。这一教育发展的过程同样体现了自组织理论的价值,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多尔曾提出,如果后现代教育学能够出现,它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6],可见自组织理论对教育改革影响之深。对于自组织理论的教育价值,有研究认为应该从“保证教育独特的组织性、培养教育精神气质、优化教育过程”[7]等方面来理解。自组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促进教育过程由“他组织”向“自组织”方向转化,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化方面,其价值不仅表现在教师“教”的观念及方法的转变,更是体现在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最终要实现学生的认知从“无序到有序”[8],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促使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自组织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构建可以遵循混沌引发、目标设立、过程合作和课程评价[9]这样的过程来实现。“引发混沌”是展开自组织教学的基础条件,“混沌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学生头脑中已经被种入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这颗微小种子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将使学生的认知远离习惯保持的平衡状态,本质上引发课堂教学的混沌就是引发学生个体对学科知识的思考。“目标”学生和教学愿景的归结,合理的目标是教学主题进行交往活动的终极原因和启动器,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体现了个体学习的愿景和系统演化的方向。“过程合作”是自组织教学理论下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新模式,重视对话、合作、讨论,其本质是协同、是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涨落”实现协同学习,可以保持系统的内在动力,保证自组织教学的有序发展。“课程评价”是课堂教学组自组织演化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自组织视角下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个体和系统的自组织成长。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超循环系统,一个重要特征是“回归环路”,自组织演化的结果又成为自身演变的起因。因此,课堂教学的连锁性评价反馈,是保障课堂教学自组织演化的基本机制[10]。

四 自组织理论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促进

(一)自组织教学有助于大学体育走向开放


首先,现代体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传统体育之所以是封闭的,是因为它被局限于一个个少有联系的领域之中,比如,在军事方面被用做军事训练的辅助工具、学校领域被用来规训人的身体。可以看出,传统社会中体育被关注的更多的是对改造身体的价值,虽然在某些国家、某些时期,体育的娱乐、养生等价值也得到了一些关注,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则不同,体育娱乐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都得到了极大开发,体育成为了一个与社会诸多系统广泛联系的开放体系。其次,现代社会中的人类也是走向开放的,人的潜力、潜能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而现代体育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体育培养了人的开放性,其自身也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系统[11]。

在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体现了开放趋势的境况下,大学体育依然没有表表现出应有的变革。之所以说大学体育依然保持了封闭的态势,是因为大学体育虽然表现了开放的理念,但在现实课程、教学等方面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变革。自组织教学是自组织理论在教育领域实践的基本形式,系统的开放性是自组织理论展开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自组织教学的基本特征。大学体育的开放性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师的指导意识、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传统体育课教学中往往过于关注技术练习和对体质健康的价值,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围绕这样的核心内容来建构,逐渐形成了愈加封闭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社会上一些新产生的知识反而很难进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因为现存的内容方法等,已经足够支撑简单的教学目标。另外,开放的教学系统会自动生成很多新的目标,这些目标往往是与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学习、练习实现目标。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引进自组织教学理念,必然会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走向开放,而一个开放的大学体育才是符合未来大学发展的。

(二)自组织教学有助于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立在以“教”为中心基础之上的现行教育体制的他组织机制,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弊端颇多[12]。如前文所述,现在的大学生在经过了多年的学校体育教育之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运动能力。这里所说的“相应的运动的能力”可以这样来理解,可以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自己管理并实践自己的体育生活。之所以难以形成相应的运动能力,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场地不足、课时被占用、课外活动时间不足等,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自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有着天然优势,这是和它自身结构、演化方式决定的。建构主义是自组织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整个自组织教学过程是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过程中推进的。比如,在“引发混沌”阶段,教师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生头脑中建构可能产生问题的框架,学生在解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经历、经验等,发现自身的问题。当前的大多数传统教学中,教师会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来展开教学,教学目标也是事先确定好的,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同样的目标。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与教学目标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更大的可能是多数学生会感觉教学目标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际上这样的目标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协同学习”阶段,学生会针对同一类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交换学习心得和体会,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同是自组织教学向前推进的重要动力来源,协同学习也并不能理解为大家在寻找共同点,而是大家一起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在体育教学中,一个技术本身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基本上是固定的,也是大家都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但是,在具体运动技术过程中,每个同学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以原地起跳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为例,在具体实践环节,有的同学起跳有问题、有的是是手部动作不规范、有的则是身体姿势问题等。而各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很能够了解整体技术发挥环节的具体情况,将体育教学向前推进。总而言之,自组织教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良好教学环境,而这一过程的收获也就体现为“能力”的核心要素。

(三)自组织教学有助于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实现多元教学目标

教材是展开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日本学者贯井认为,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是利用教材进行的学习活动[13]。但是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尤为严重[14]。这是因为体育自身就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文化活动,当然其价值体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依然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文化活动媒介。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拥有解读教材的唯一权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利用的能力,就限制了教材发挥更多的价值。

而自组织教学则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教材成为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解读的学习媒介,不但可以解读,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这是传统教育方式完全不能提供的。依然以“引发混沌”这一环节来举例,这一过程在本质上是基于个人经验解读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不同的学生可以解读出属于自己的内容合和价值,这样教材的多元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发挥。也正是由于教材潜在的多元价值得到了解读和发挥,在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

 
五 大学公共体育自组织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的留意点

自组织教学对大学公共公共体育改革是有价值的,但自组织教学并不是真的可以自动完成的,教师主导依然是推进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条件[15]。所以,要保证自组织教学的有序展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改变是必须要走到前面的。研究认为,教师在运用或实践自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要提高理论素养。这个理论素养不仅包含体育的知识理论,也包括与学生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知识理论,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素养,才有可能从多角度、多领域地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混沌”,使每个学生都能建构自己的问题。教师在理论层面的提升,在本质上也是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认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根源于人的自组织,教师必须保持不断的专业成长来促进自身的自组织发展。其次,教师要提高教学指导与管理能力。自组织不能理解为学生自己组织,这个自组织更多地是体现在“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自主性”方面,也就是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不是不重要了,而是变得更重要了,如何保障自组织学习的有序展开、在恰当的时候介入学生学习给予指导等,都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 结语

当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自组织理论教学并没有得到广泛实践。因此,要在观念层面认识了自组织教育理念的价值,才能为广泛展开自组织教学提供空间。本研究认为,自组织教学在理念层面与大学体育教育高度契合,在实践层面也具有较高价值,对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8):4-10.
[2]周伟.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重新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13,(5):17-20.
[3]张守忠.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52-55.
[4]唐旭.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展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2):41-43.
[5]刘菊,戴军,解月光.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1):37-45.
[6]王洪明.复杂性视域下的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06,22(4):12-16.
[7]秦万山.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教育理解及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2(17):6-8.
[8]邢红军.论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1):27-33.
[9]王静,赵建梅.自组织模式在教育中的构建[J].聊城大学学报,2017,(3):125-129.
[10]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1]杨文轩.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3,10(1):1-5.
[12]朱源煜,陆海波.构建自组织教育机制与SOCAI模式的探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3):61-63.
[13]张德伟.日本基于新学力观和生存能力观的教材观[J].外国教育研究,2012,29(10):27-32.
[14]强磊,王轶,郑继超.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1):62-64.
[15]李春华.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6,3(10):32-3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