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慕课和“雨课堂”各自的特点,把慕课的线上学习资源及考核和“雨课堂”及传统课堂的线下课堂教学和考核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入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电工电子学》的课前传授知识、课中深化知识和课后巩固知识的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柳晶晶.基于“雨课堂+慕课”的《电工电子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5):143–144.
一前言
《电工电子学》作为非电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知识面宽、学时短、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生容易理解不到位,跟不上教学进度,习题练习量不够,最终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慕课、雨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应运而生[1-3]。
慕课,依托于课程平台,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单纯地基于课程平台的线上学习,在课程考核时,比较难于区分学习成绩的真实性;对于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学生,不能自主有计划的学习,教师无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答疑。
“雨课堂”是一款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将课外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但是,该平台对于预习效果的有效性比较难于把握;对于涵盖了复杂公式和电路分析的主观练习题,不易在平台上完成习题解答。
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基于BOPPPS(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 Summary)模型[4]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是按照“问题导入”“目标设定”“课前测试”“课堂学习”“课后评价”和“总结”的顺序,将传统的按章节开展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按周开展的设计。针对每周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包括了课前的在线资源内容设计和课堂阶段教学设计,合理地分配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时间,赋予“课前—课中
—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全新的体验。
本文将针对慕课和“雨课堂”各自的特点,把慕课的线上学习资源及考核和“雨课堂”及传统课堂的线下课堂教学和考核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引入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升《电工电子学》的教学效果。
二 课程资源的重构设计
本文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该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提升及考核评价阶段展开。其中,课前导入和前测以及课后作业和讨论在慕课平台完成,课堂教学阶段引入“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
(一)课前的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在线模式)
1.问题的导入
提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关注即将开展的核心教学内容。
2.学习目标的建立和关键知识点的讲解
在好大学在线的平台上建设《电工电子学》在线开放课程视频资源,针对每个知识点,通过拍摄10-15分钟的视频,言简意赅地阐明学习目的、传达教学目标,特别是课程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价值,通过明确告知学生通过这节课能够懂得什么或者即将学会做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掌握学习的方向,进而学习课程的关键知识点。
3.前测或者摸底的开展
在学生学习视频的授课内容后,设置相应的在线测试、问卷和讨论,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后续的课堂讲课思路。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摸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协助调整讲课内容的深度与进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摸底有助于向教师准确传达其基础能力和学习愿望,促进教师授课方式的及时改进,从而通过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奠定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在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设置一道相应的课堂测试题,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同时,“雨课堂”中的“投票”“红包”等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授课效果。
(三)课后提升及考核评价阶段
1.课后提升
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课程平台基于相应的资源(视频、课件、课后作业等)进行学习提升。同时,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也是学习提升的一个策略,课程平台的讨论区可以用来实现师生、生生的在线交流与讨论。教师在课后除了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外,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相关作品,并择优上传至课程中心,以供学生参考和交流。
2.考核评价
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考试成绩、课程学习情况(课前学习情况、课中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以及项目作品质量等。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成绩。线上成绩包括:慕课平台的课前预习题和课后练习题成绩,占总成绩的20%;“雨课堂”课堂推送练习题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这两部分成绩由平台自动统计,线上成绩合计占总成绩的35%。线下成绩包括考勤、课后纸质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其中,考勤占总成绩的5%,课后纸质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线上和线下成绩的比例为1:2,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1:1。评价形式上,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就安排一次阶段性的任务来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而综合性评价是在学生学完整门课程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将传统的按章节开展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按周开展的设计,针对每周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包括了课前的在线资源内容设计和课堂阶段教学设计。该门课程理论学时为32学时,教学周为16周,每周课堂学时为2学时(1.5小时),整个教学环节包括看视频(0.5小时)、做测试(0.25小时)、课堂学习(0.75小时)、课堂讨论(0.75小时)、课后作业(0.5小时)和评价(0.5小时)六个部分,周用时估计为3.25小时。
看视频和做测试是在课程平台上完成的,在线资源的设计包括视频、课件和测试题的设计,其中视频内容的设计需要遵循“起、承、转、合”的思路来构建。
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完成的,根据在线测试的结果,教师调整知识点讲解的侧重点,重点讲解学生测试结果不理想的知识点,对学生整体掌握较好的部分不再讲解,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对下次课程进行预告。课堂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习题或者大作业项目,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环节。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模块化,构建了引言、教学目标、摸底、参与式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和总结等六大要素,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涵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完整框架和理论支撑,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
四结语
本文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引入“慕课+雨课堂”的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使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震.基于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11–13.
[2]梁嘉.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2):61–65.
[3]韩淼.基于慕课和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7):65–70.
[4]邓海霞,吴瑞华,贾思,等.基于BOPPPS教学模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本科《全科医学》课程运用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78–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