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厂设计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强化教师的工程能力,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文引用格式:李芳.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5):194-19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改革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性举措。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顺利成为第18个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工程教育质量被国际认可,我国正式步入国际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1]。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加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年首次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6月接受了教育部认证专家组对我专业的再次现场考查,并顺利通过考核。在工程教育认证思想的指导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类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体现工程教育认证基本理念的一门重要支撑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求有效促进学生工程素养的提升,培养具有一定食品工程思维、熟悉食品工厂生产特点的工程技术人才。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的方法,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方法,掌握食品工厂三废治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项目设计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与食品工厂建设项目的设计奠定基础。然而该课程却未能有效发挥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非工艺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及概算等,需要学生先修多门通识类课程和食品类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但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一些先修课程的概念和原则理解不清,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这使得本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②虽然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未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③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仅通过理论课程讲解,难以使学生对工厂设计建立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④课程考核方式陈旧、单一,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鉴于以上问题,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以OBE理念为导向,结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培养要求,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构建“教师——学生”良性互动评价的教学与考核新模式。
一优化调整课程内容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食品工厂工艺设计、公用系统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概算等,内容广泛,综合实践性强,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一些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以原则和方法传授为主,缺少案例和实践的课程讲解现象。因此,在课程有限的情况下,合理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分配显得尤为重要[2]。首先,根据人才输出的需求,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食品工艺设计、环境保护等章节的讲解,缩减公用系统设计等章节的课时。此外,在授课内容方面,该课程与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课程的部分内容有交叉。因此,授课教师在与其他课程教师沟通协调后,对于这些重复性内容进行了合理删减或略讲,将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清晰。例如良好作业规范(GMP)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与本课程授课内容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剔除了对该原则的专门讲授,而是将该与食品工厂设计密切相关的一些重点和难度知识进行拆解和融合,并辅以案例讲解等形式,更侧重于该知识点在食品工艺设计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工程认证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播者向引导者转变,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3]。《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授课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若一味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为此,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尝试了“问题学习法”,即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督促学生在听课时抓住课程难点,通过重点问题的即时互动,提高学生上课专注度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4]。其次,在教学中还引入“案例教学法”,《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时引入一些设计实例,如食品工厂的总平面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等,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加深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5]。此外,不断提高课件质量,除了使用概括性的文字表达外,课件中更多的融入了图片、视频、图纸等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改革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食品工厂设计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考核中教师应更偏重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查。然而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试卷中记忆成分所占比重较大,仅依据学生考分来衡量学习成效,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针对本课程特点,在考核中加大了平常考核的比重,将学生课堂表现(课堂随测、课堂讨论、课堂汇报等)和课程大作业成绩纳入考核范围,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强化教师的工程能力
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对于《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来说,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对此,通过“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提高本教研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此外,通过到食品工厂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参与到企业工厂设计,与企业或设计院工程师交流等多种渠道,提升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6]。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完善,《食品工厂设计基础》已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为重要的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尽管本教研团队对于该课程改革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从学生的课后反馈以及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成果都能看出,学生对于本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坚定了我们的改革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强化教师工程能力,探索一条全新的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工程教育认证所需要的具有食品工程思维、熟悉食品工厂生产特点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涛,邵云飞.理念与现实: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发展趋向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1):54-60.
[2]王韧,王莉,罗小虎,等.“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6(01):72–73+76.
[3]李才明,丁宁,顾正彪,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75-77.
[4]沈晴,宋丽萍.基于问题学习法的教学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7):62-64.
[5]郭乃菲,王建华,孙文怡,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心得体会[J].广州化工,2019,47(07):184-185.
[6]于慧春,李芳,马丽苹,等.工程认证背景下食科专业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措施[J].现代食品,2018(14):2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