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综述了我国重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举措,提出了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农业资源与环境;地方院校
本文引用格式:柴超,等.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8):1-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相较于注重数量和规模增强的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更强调质量的提升,突出可持续化发展。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调整优化结构,强调均衡发展,讲求质量与效益,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1]。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服务。当前,随着我国粮食持续高产、农民连年增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和资源环境工作,近年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景下,强化农业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 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前列的国家,引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围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设置,特别重视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允许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选课和学习。通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教师共同协作,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二,具有研究生教育的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体系,其中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是培养质量的最基本保障[2]。此外,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与其评价体系密切相关。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提升,特别是州政府,设置专门的鉴定组织,制定评价的标准、方式,同时对鉴定的过程进行监督[3]。
英国研究生培养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导师全程介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科研能力培养,保证培养质量。日本在研究生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立足全程环节改革,并强化“产学研”培养模式,通过与生产部门、研究单位联合,将研究课题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并通过定期的学术报告、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搭建各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4]。
国内研究者针对某些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探索了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培养体系,建立了初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内涵式发展维度下研究生导师的指导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探索等。尽管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能力持续提升,绝对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已经形成,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现有研究与实践还不足以保证质量和效益,研究生培养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重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举措
根据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评估结果为A+,中国农业大学的评估结果为A-。此外,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院校为B+。对重点院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过程分析可知,其保障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积极调研并梳理国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并调整课程内容,设置交叉学科的课程,便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部分课程开展全英文课程建设,既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又引进国外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使学生开拓了国际视野[5]。
与此相似,中国农业大学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例如其植物营养学的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Seminar课程主要是在一年级硕士生中开设,由三名学科骨干教授具体负责,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兴趣。此外,在对一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普及、促进学科交叉、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6]。
同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是以重视课程建设达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以一级学科为单元,强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形成以优质课程和示范课程为抓手,提升一级学科的核心课程,达到夯实研究生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目的。此外,开展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依托案例库建设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
(二)加强研究生创新与实践,保障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提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提升培养质量重要途径的理念,并提出以四大举措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这四大举措包括基地化建设、课程化管理、多维化评估、全员化参与,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培养相融合,提升培养质量[8]。
中国农业大学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了多样化、全方位的实践基地,作为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其中,以“科技小院”为基础建设实践基地,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强,稳定性好。实践基地为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9]。
华中农业大学以学术文化为重点,倡导学术创新。以研究生学术年会、南湖学术论坛、学术动车、学术晚茶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学术沟通平台的建立,开展学术沟通,强化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以研究生实践文化为导向,搭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平台,以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和科技挂职锻炼为载体,确保学术观点及思维方法与社会接轨,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其创新能力[10]。
(三)强化导师的作用,重视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全过程管理
毕业论文反映研究生真实的学术能力,对毕业论文开展全过程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形成开题、中期考核和后期的评阅及答辩等不同时期的考察形式,对引导和监督研究生自觉重视论文撰写,保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过程管理中,各重点高校均是充分发挥导师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在研究内容与方式、预期目标、工作计划和进度等方面,时刻发挥监管作用。此外,部分高校建立了学位指导小组,通过集体指导进一步保证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11]。
三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有所提升,然而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与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体系尚未建立,以至于在学科评估中通常处于劣势。其次,缺乏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生源质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均不具有规范的体系。第三,缺乏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只有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体现了通用标准,缺乏针对该学科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单一,仅依靠发表论文数量、学位论文审查判断质量是否达标,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忽视质量培养的过程性。第四,缺乏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管体系,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属于传统学科,课程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弱,但目前缺乏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和对导师培养质量的监管体系等。
四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建议
针对地方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学校、学科和导师层面上分别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构建。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层面上:构建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招生考核选拔体系,保证生源质量。学科层面上,构建以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方案。导师层面上: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提升课程水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学生层面上:增强主体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方法与体系研究,从而构建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层面上: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研究生的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评价作为研究生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科层面上:以客观成果评估为重点,建成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而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导师层面上,构建以课程考核、能力考核为主体的质量评价方法。学生层面上,构建以自我提升、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管体系
学校层面上:构建质量跟踪和反馈机制,开展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学科层面上:构建以学科为主体、以导师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过程监控体系,构建研究生课程授课资格认证和督导方法,构建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导师层面上:构建导师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动态审核与培养质量的联动机制,构建以学业指导、学术交流、师德师风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等为主的导师评价体系,强化质量因素,淡化数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宋招权,陶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3):21-25.
[2]夏玲.简析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及启示[J].科教文汇,2010,2:175+206.
[3]杨连生,李艾青.美国研究生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刍议[J].世界教育信息,2019,462(6):36-42.
[4]姜辉.立足全程环节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分析[J].亚太教育,2016,24:239-240.
[5]康若祎,朱中超,张阿英,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1:104-107.
[6]顾日良,陈范骏,张俊伶,等.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7:42-44.
[7]苏美琼,刘海斌,古巧珍,等.重视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11:148-151.
[8]徐国斌,马君雅,王莉.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以浙江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9:13-17.
[9]王雯,李健强,于嘉林,等.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8-12.
[10]李伟,胡守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的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93-97.
[11]丁红枫,孙连坤.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9,(6):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