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5 08:53: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特色发展规划区域必将逐步发挥其地区经济建设影响力。因此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校也亟需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变。以地区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为基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本地人才培养情况,并对该区域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育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战略转型;粤港澳大湾区

本文引用格式:冯佳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4-6.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创新中心,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同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1],该区域连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与南部多个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交流,可以认定是对外交流的桥头堡。从商务英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的经济基础、科技教育资源差异较大,地区高校亟需根据本地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和研究。

在信息时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导向下,传统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对外经济交流的需求。在高度变化、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贸易往来逐步加深,伴随而来的就是对国际化专业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现代商业社会变革中,对新时代专业实践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的新探索显得极其重要。

一 国家标准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王立非指出当前变化的国际形势以及经济发展需求,要求国家加强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他指出商务英语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跨学科的话语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普通英语、通用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2]。就这一学科定位来说,商务英语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的导向下,更应该注重专业人才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专业和实践需求。

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这一指标来看,香港、广州、深圳3个城市的GDP总量在1.9万亿元以上[3],作为新兴规划的活力经济区,大湾区协同发展也需要更多对外交流的人才。相比以往规划的珠三角经济区来说,该新规划的大湾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角色,是中国除长三角、京津冀之外的另一个亮眼的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总共有高等院校数量180所,这些高等院校如何让本地人才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发挥人才优势是高校对人才培养规划以及教学改革转型的一大难题。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具备五类知识:除了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该更需要具备商务知识、跨学科知识[2]。与传统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相比,新应用型复合商务英语人才增加了商务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培养要求。这一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因此,商务英语作为新学科的建设需要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和教学模式。当前商务英语专业虽然热门,但就全国总体的建设水平来说,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经验并不充足。高校在设计专业核心课以及商务方向相关课程时,尤其缺乏商务课程的建设能力和师资配置。当前高校的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存在着以下培养困境。

\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区域性高校对于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规划不清晰,模糊了专业商务英语与专业商科、英语学科的区别。在人才培养上定位不明确,思路模糊,并未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这一系列规划模糊性导致商务英语的人才在走出校园后无法真正迅速地适应商务实践需求。学校的理论知识与真正的实际商务需求,往往有着较大鸿沟。以肇庆学院为例,毕业生普遍反映商务英语知识与真正的实践操作有着很大差异,进入社会后仍然需要恶补相关知识。

(二)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不符

相比传统英语学科来说,商务英语是一门新设立的学科,较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通识课设置这两个方向上界定不清晰,往往容易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目前较多地方性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存在着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不符等一系列缺陷。各个地区性高校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过程中,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当[4]、教学内容落后、教材选用不当、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较多学校商务英语核心课程设置不全或者偏文学方向,较多学校课程设置都没有针对地区的需求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以旅游经济为例,珠三角地区高端旅游开发、营销、策划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而珠三角内部旅游景区的人才却供过于求[5]。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关人才,才能够让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若人才培养没有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校长期发展。

(三)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未能及时跟上互联网模式

当前区域性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商务英语教学广泛提倡各个高校需要依托“互联网+”的教学模式[6]进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育。但现实教学与理论倡导相差较大,“互联网+”的模式仍然没有被广泛采用,教学模式革新力度不大。当前区域性高校中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仍然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尤其商务英语的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仍然没有得到较大的投入。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管理学和市场营销等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没有优质的线上教学模块和科学完善的实验平台。

(四)授课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

涉及商科相关知识的培养方向时,传统的英语教师无法胜任专业商务知识的传授。实践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国内缺少专业商务英语研究的教师,同样目前大部分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存在商务从业背景与商务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情形。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但高校中对于线上跨境贸易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教师往往缺乏对商务实践的理解和处理办法,授课内容往往容易流于形式,缺乏课外拓展与实践。当前外语教育的师资储备与教学需求不符,实在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一大弊端。

三 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当前高校商务英语学科课程设置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多数学校课程设置了相对比较多的文学、语言技能课程,专业商务知识和应用技能模块反而开设不足。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传统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人才显然无法完全快速适应当代社会应用型复合人才需求。偏向商科的经济类、管理类课程稀缺,部分课程安排的商务实践形式大于实践意义,无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商务应用技能。商务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需要对传统的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应当尽量选用专业契合度高、紧跟时代的教材进行教学。各地方高校应该有意识地探索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出既有扎实商务与英语语言基础,同时具备贸易、法律、国际物流等知识,又具有创新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商务英语人才[7]。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务英语专业高校,应该适量的培育商务英语与东南亚小语种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类复合型人才也将投入“一带一路”的交流和建设中,发挥区域经济的联动影响力量。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带,商务英语人才只有立足于实际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教材以及课程改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良好教学成果的实现,更影响学院未来发展规划。高校教师缺乏专业相关的商务从业背景,或者部分教师知识相对老旧落后于时代,这都制约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性指导教学,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之间容易脱节。学生的课堂知识难以有效解决在从业后商务贸易活动中所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当今社会中,教师也应当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与平台提升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在跨境外贸易高速发展的阶段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从业能力、商务贸易以及商务谈判能力背景的人才。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注定了高校转变观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办学宗旨。

\

 
(三)推行校企联合产学合作培养模式

相关高校应当加强校企联合、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8]。各地方高校应该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各企业商事组织应积极参与商务英语教学,并与学校联合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增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该积极创造学生进企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培养商务思维与交际能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与企业联合,设置企业奖学金以及多种针对商务英语的学生的鼓励办法。以肇庆学院为例,学院在大力推行商务英语实习基地的建设,并签约建立了8个商务英语的实习基地。但是在商务英语教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上,学院仍然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

(四)加强高校互动设置联合培养课程

粤港澳大湾区,其中广州有高校83所,约占规划区域内高等院校总数的50%;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四地共计有高等院校10所以上;其他城市的高等院校在相加不足10所[3]。高等院校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于广州以及港澳地区。教学资源以及高校分布状况不一,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因此实现区域内部互动联合发展,需要发挥广州以及港澳地区高校的协调带领作用,发挥集体学习的联动效应,促进区域内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育发展。区域内高校因为地理联系与相似的人文传统,交流能够给彼此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高校联合设置商务英语相关的课程或者进行联合授课,将扩展商务英语区域内交流程度。集体学习效应是知识溢出效应的联动效应[9]。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加强校间交流,将有助于区域内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才聚集有着重要的联系,加强区域内部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将有助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协同培养,提升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整体水平。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单体城市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多中心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向。大湾区将会构建一个扁平化、多节点的开放式城市网络结构[10]。因此区域性高校联合办学将有助于高校办学水平与高校的联合发展。

(五)加快建设网络教学以及线上课程资源管理机制

依托“互联网+”与探究式教育的发展,跨区域资源快速整合才能成为可能[5]。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当前各大高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建设人才以及培育人才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当前大湾区内部高校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多媒体和线上教学模块,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和方式在发达经济区受到最广泛的使用,大湾区内部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并没有完全实行这一个方法。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谈判、商务口译与管理学和市场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并没有专业的教学软件与实训平台支持。若要提升相关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加大网络教学资源的投入,丰富教学资源库建设。

(六)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培养专业人才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培育出能够服务区域经济需求的人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才能够让高校服务地区经济并且以人才优势带动地区发展。当前大湾区内部商务英语相关的行业诸如电子商务、线上跨境贸易、跨境物流以及国际旅游服务炙手可热,且行业内部人才需求量持续走高。高校应当分析特色行业并有针对性的培育相关人才,有计划地推动区域内与地区间实现可利用资源的有效整合,加深商务交流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区域发展。

四结语

商务英语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提升商务英语的建设水平以适配区域经济发展,是商务英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个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对外开放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建设任务,这要求相关高校积累建设经验,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速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当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里,除了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更应该发挥优势人才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培育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将更好地推动本地区对外人文交流以及经济贸易往来。粤港澳大湾将联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湾区[11],商务英语课程应当根据时代以及经济建设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间互动型联合培养模式,加大校企联合的实践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吕千平.基于“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4):63-64.
[2]王立非.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15,8(1):3-8+104.
[3]覃艳华,曹细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3(2):255-262.
[4]胡紫玲.国标指导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75-177.
[5]杜亚楠.城镇化视角下旅游产业结构化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中国沿海地区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5.
[6]陈秀蓉.“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式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9(04):124-126.
[7]彭晓娟.“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国际化创新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0):126-127.
[8]于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肇庆学院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9,40(1):74-77.
[9]裴玲玲.区域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10]李晓莉,申明浩.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9):4-13.
[11]江保国,赵蕾.粤港澳大湾区纠纷解决机制的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论纲[J].理论月刊,2019(04):148-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