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就广西外国语学院办学定位内涵,办学定位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关系,图书馆如何围绕办学定位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服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办学定位;文献资源;办馆特色
本文引用格式:覃继举.高校图书馆围绕办学定位建设文献资源探析——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304-305.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是指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办学定位内涵,促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围绕办学指导思想开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围绕学校办学定位进行。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围绕办学定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服务进行探讨。
一广西外国语学院办学定位内涵
1.办学定位明确:注重办学定位的指向作用,充分利用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行业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贯彻高等教育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六个基本定位。
2.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3.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
4.学科专业定位: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
5.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
7.发展目标定位:再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外语优势突出,服务边疆、对接东盟,特色鲜明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二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应紧扣学校发展定位,注重培育特色专业,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广西外国语学院充分利用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东盟国家语言种类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台港澳经贸急需学科专业群、现代信息技术与政企信息系统应用专业群。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东盟国家语种专业群获批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专业群,泰语、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5个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民办高校重点专业,越南语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校级重点专业8个、校级特色专业2个。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4-2015年中国本科教育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越南语和泰语专业在全国越南语专业和泰语专业分别排行第一、第二。制定实施《广西外国语学院特色专业与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近年来共投入专项经费19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其中每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配套建设经费2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专业投入经费10万元,每个校级特色专业投入经费5万元。
因此,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应将学校重点学科东盟国家语言种类作为办馆特色之一。整合广西乃至全国的小语种文献资源,突出外语类资源特色。
三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提升办馆特色
办学定位的地方性,促使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上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我校图书馆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上,突出地方性、小语种特色性、注重培育办学特色。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服务面向定位,积极培育“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促进“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向融合,强化跨学科跨专业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采取“3+1”和“1+N”模式,一是打造面向东盟的特色专业群,把东南亚国家语言专业做大,构建对接东盟的外语类专业“3+1”跨境培养模式,培育双校园、双教师、双基地、双就业市场的“双轨”国际协同育人机制;二是非外语类专业突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坚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施“互联网+校园语言实践训练基地”晨练工程,启动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工程,打造外向型特征。推进产教融合,实施“1+N”的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需求相融合,合作企业参与学院管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
四 围绕办学定位搞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围绕办学定位,结合预算资金,建立符合馆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性的文献资源体系。
(一)加强图书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行业内老师的交流渠道,形成图书馆与图书馆,老师与老师直接的互联,让采访老师获取的产品信息更丰富,获取产品更及时,提升馆藏质量。另外从事小语种图书采购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及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有一定的小语种水平;使采购的小语种图书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完整性,形成本馆的藏书特色。在平衡专业增书的基础上,全面计划年度订书,以保证图书使用质量。在爱心人士捐赠的基础上,扩大宣传普及面,号召从我做起、从高职称做起、从领导做起、从学生干部做起开展捐书活动。
(二)掌握教学需求,优化图书馆文献采购流程
严格控制图书复本量,增加外文原版图书东南亚国家小语种图书的采购数量,努力建设一个适应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藏书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保证质量地完成购书计划工作。按照学校“外语为主,经济、管理协调发展,以小语种为特色”的馆藏建设要求,重点选购小语种境外图书。通过与出版社的EDI对接,由出版社直接提供一手书目信息,保证覆盖全国最全最新的图书(部分图书还提供电子书在线试读),避免价高质优书目被供应商屏蔽,让老师的图书采访工作更加效率,更加精准。读者荐购、图书馆按需采购。读者使用平台荐购好书,图书馆及时获取读者需求,按需采购,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大大提升读者满意度,又解决了采访老师选书的难题,优化了图书馆藏结构,提升图书质量和流通率。
(三)重视学科专业图书建设
图书馆首先梳理图书种类和册数与学科专业的匹配情况,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出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全部课程,分析理解由培养目标所决定并为获得能力结构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的主干学科。以及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知识和能力结构必须开出的核心课、公共必修与公共选修课等之间所占学分的比例,滤出专业图书在典藏中大约所占的比例,科学做出所以专业配书表,作为基础数据。
同时提出《关于图书建设工作汇报和建议》,制定《图书馆迎评工作策划方案》等相关计划方案。努力将对数量的硬性要求和对质量的使用需求相结合,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四)加强图书馆多途径收藏
校级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重点文献,图书馆要从学科领域出发多途径收藏。分三个等级标准收藏:一是按照“研究级”标准收藏,即区级重点学科,开展独立研究系统收集;二是按照“教学级”标准进行收藏,即本科教学所需要的主要文献。三是按照“基础级”标准收藏,即对非本校学科专业文献,收集科普类文献。
(五)加大经费投资,特批直接用现金、特批出国采购及特批特价等途径采购
如:1.采用由二级学院各专业负责在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购进图书;2.图书馆选择专业对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书店现金购进精选专业图书;3.特批专业老师出国采购英语、西班牙语、印尼及柬埔寨语等外语专业图书;4.在深圳、北京等地采购特价外语图书等。
(六)纸质图书增加的同时,电子资源储存量不断提高
近年我馆在有经费保障的条件下,平均每年增加2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目前电子图书356.70万册,其中,电子期刊2万多种、纯外文电子书8.2万册。建有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其中含东盟多语种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欧美语言、会计及管理等专业数据库4个,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卿玉弢,王黎.高校办学定位与图书馆建设[J].兰台世界,2009(12):23-74.
[2]黄华.外文图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80-81.
[3]某校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doc全文-工作总结-在线文档-《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max.book118.c)》-2015 4.
[4]孙福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5(10):225-226.
[5]张炳华.MOOC时代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现代化,2017,4(33):210-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