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类院校的《建工工程造价》课程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5 09:5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本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遇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现状、课程现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三方面进行改进,并对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造价;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封卉梅等.应用型本科类院校的《建工工程造价》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75):211-213.

《建筑工程造价》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课之一。尤其是女学生在就业时,大部分愿意从事造价类的工作。目前本科院校开设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上学期,并在理论课后安排的都有一周或两周的实训。学生需在具备有识图、构造、施工、结构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习这门课。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门课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实训过程中间接的检验了学生识图的能力与掌握构造的深度。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在保证把基本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根据工程实际,利用网上资源、工地观摩、相互讨论、咨询权威等各种途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学生学习《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

根据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调研了学生学习这门课遇到的问题,实际的学习状态。

(一)学生觉得这门课难。建筑工程造价课综合了识图与构造、施工以及结构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制图时还没有学习其他的专业知识,他们在画图时很多学生仅仅比葫芦画瓢,学生会制图,不代表学生会识图。学生的识图的能力普遍未达到造价算量的程度。或者说学生在学制图课时,没有一项学习任务让学生把识图这个能力培养起来。构造课的知识点很琐碎,因为很少有学生见过现场的真实构造,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学习任务迫使学生把构造理清楚。学生在图纸还没有看懂,构造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学习造价,就好像眼睛看东西,本来就模糊不清,现在又加了一层薄膜,就更不清楚。学生有畏难心理,没有自信,最后放弃学习。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期望值不高,只想最后及格就行。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有就业的打算,想认真学,但是不能把这种学习状态传给大多数的学生。

(三)在实训环节一般给学生一套施工图,让学生去做一份预算。除了少数学生自己做,大部分学生有抄袭现象。

二《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现状和特点

(一)知识点零碎、逻辑性不强又错综复杂,如果不结合施工,学生则很难真正掌握。

(二)现在本科的培养方案中,课时压缩后,课堂教学的课时剩的很少,以我们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举例,目前造价课是26节理论和6节上机课。26节理论课要讲综述、建筑面积、定额以及清单。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三)在讲定额和清单时,每一分部内容相对独立而又模式相同。如定额的每一分部,都是两块内容:分部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一)对于学生的畏难心理,老师要循序渐进的推动学生学习。在进入讲解定额的阶段,我们拿一个一层的砖混房子,进行讲解。由于学生识图能力并不强,这个砖混房子先用几分钟大概讲一下。然后每一分部讲完,布置作业,就拿这个一层的房子作为案例,如第一分部土石方讲完,学生的作业就是把这个房子的土石方分部进行列项、算工程量,套定额子目。所有的分部讲完,这个一层的房子相应的计算也就完成了。在理论课后的一周的实训时,换成一个三层的框架进行练习。如果毕业设计有造价这个方向,可以再布置一个接近实际工程更大的一个框架楼作为毕业设计内容。

(二)对于少课时,采用转变理念,把老师主动教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课,定额与清单需要占用大量的课时去讲,但是目前的课时量这么少,我们要在内容上有取舍。定额与清单在讲解时,要把基本的方法以及常见分项讲解清楚。因为定额与清单都有时效性,过几年又会更换,学生可能会碰到毕业后定额与清单已经更换成最新的了。不常见的分项内容,因为学生都没有见过,或者构造不熟悉,现在学习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觉得太难,而没有自信往下继续学,这部分内容可作为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自我补充学习的,他们根据学过的原理与基本方法,再结合实际是能够攻克的。为了节省课时,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及完成预习任务,有的学校建的有自己慕课,可以让学生线下直接跟随慕课学习,有的学校没有建设慕课,可以把一些资源提供给学生,比如说哪门慕课的哪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慕课的这部分内容及教材完成预习任务。对于学生在做案例时需要的识图、构造等以前学过的又忘记的知识或经过一套图纸的整合就拿不准的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慕课资源或者网上搜索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我把定额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列一下,详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在讲定额这一部分时是一步一步把课堂上以教师为主,逐渐的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有职业认同感,找到自己的价值,认可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有的学校课时多,也可以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在讲台上讲,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老师在讲知识点时举例子要贴近生活,学生更能引起共鸣,容易理解。如清单与定额的关系,把这两者比作高考,清单是统一的方法,好比高考要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科目统一。定额是地方化的价格。好比各地的高考分数线不一样。

(四)帮助学生树立造价的思维方式。造价课的思维方式跟学生上学以来学习的数学、力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对逻辑推理要求不高,但是需要思维的全面度,不能少项漏项。如列一个分项,要把它的相关分项联系起来,一起梳理。如在列机械挖土一项时,就要记得项目里的大型机械的进出场费用。

(五)对于学生觉得不知如何下手去做的内容,教师需对这部分内容详细的分步骤做成导图,让学生按照导图一步一步去做,思路清晰的往下进行。

(六)为了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找到自己在团队中归属感,把学生分组,鼓励学生互相探讨,解决问题。分组还能形成团队之间的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七)成立造价兴趣小组。为了进一步营造学习造价的氛围,也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目的,面对将来想从事造价工作的学生和对造价感兴趣的学生成立造价兴趣小组。这些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造价软件的使用,以及用造价软件做预算,还可进一步做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预算。这些学生可以作为造价老师的助教,平时帮老师改作业,总结学生作业时的易错点,辅导学生,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师生良性互动,这样做既减轻了老师一定的工作量,学生的角色又重新定义,在角色互换成助教后,学生需要把知识输出的同时,概念思路更清楚,对知识的掌握更主动,与别人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高。符合教学相长的思想。造价兴趣小组也为造价类竞赛做一些人员储备。

四 成绩评定的改进

成绩评定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推动教学的改革。舍弃传统的只以期末考试为最终成绩的做法。量化学生平时的表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作为一部分权重加到评分里。如造价作业单层房屋与实训的三层小框架,学生先自己做,最后把答案发下去,学生在对照答案时,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及时总结,学生的作业和实训保留原始的修改过程及总结过程,促使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点,把这项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划为成绩评定中的一项。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分段不定时的检查,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或与同学相互探讨,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自己的依据,再与老师探讨。不鼓励学生直接问老师怎么算,所有的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一番查找、搜索,思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和老师探讨。这一项也作为学生的实训评分的标准之一。

五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学校的现状还是大班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参与的比例较少,影响教学效果。

(二)在邀请企业专家在谈毕业生问题时,企业专家提出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看懂图,纵观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建筑工程造价的算量可以看作是学生识图的能力的最佳体现,换个角度理解,算量是个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有识图能力,所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造价课不仅是要完成这门课的学习任务还肩负着识图能力的培养,所以课时量可以有所偏重,目前的课时量太少。

(三)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校范围大部分课都应该采用这种模式,如果仅这门课采用,学生也会觉得这门课老师不想讲,而对老师有意见。毕竟学生自主学习比起老师直接教授要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本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下,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学生的自信,强化教师的引导,合理量化成绩的评定,才能完成这一课程新时代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慧英,胡利.智慧教育背景下“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75-76.
[2]王艳玉,张向辉.改革职业教育工程造价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03):78-80.
[3]李博.在实践能力培养背景下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44-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