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以《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6 09:08: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方案,重点阐述了课程单元结构的设计和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基于对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后的工作过程,设计了四个课程单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以普适性的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为基本工具来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在比较、迁移、内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课程开发

本文引用格式:张芹,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0):196-197,210.

一 前言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作为参考,从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长期发展的需要出发,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在对三个以上工作过程构成的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过程、比较学习的方式,实现迁移、内化,使学生掌握技能,融入知识,提升能力,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世纪,而海洋功能性食品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威海,学院紧紧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学院重点打造的五个专业群的专业之一,培养服务于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的“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领域的人才。

《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对本专业所面向的保健食品加工生产、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功能成分制备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管理等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在食品、保健品行业能胜任功能性食品辅助开发、制作加工、售后服务等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打下基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拟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开发。

\

 
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单元结构的设计

《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在注重海洋功能性食品种类、性质及生理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海洋功能因子提取、海洋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需要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训课,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的工艺和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单元设计,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确定典型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设计三个及以上课程单元。依据课程开发思路,首先深入功能性食品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功能食品生产工作的具体考察,梳理出这一典型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功能食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撰写项目策划书-设计产品生产工艺-实施生产-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产品包装”。通过对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对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根据学院特色,结合我院师资和实训条件,对功能食品加工技术内容体系进行解构,以常见的海洋功能食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根据工作任务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构,最终设置了海洋活性多糖加工、海洋活性多肽加工、海洋活性脂质加工、海洋色素类加工4个学习情境,见下表。[2]


\

 
教学内容的编排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分析出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整合,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终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来组织,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共48学时,理实一体化实施教学。以海洋功能食品加工任务教学为形式,设计典型的加工项目,将知识点重新整理,作为实践技能的背景知识穿插其中。例如:海带多糖的基本特性、生理功能等知识安排在海带多糖的提取及海带多糖泡腾片的制备项目中。对于加工项目的选取,尽可能选择差异性较大的项目,差异性体现在功能成分的提取制备方法、功能产品的加工方法等方面,尽可能做到从各个项目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互补,将功能食品加工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各个项目中,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

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并以完整的行动和思维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来进行。[3]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职业标准、良好操作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融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职业氛围的学习性工作环境中学习。

教师将任务单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如海带多糖的提取及海带多糖泡腾片的制备,学生需要提前查询海带多糖的提取及海带多糖泡腾片制备的相关资料(资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任务单上的相关问题,并制定海带多糖的提取及海带多糖泡腾片的制备实验方案(计划);各小组汇报交流,并集中讨论各方案的优劣,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制定项目计划书(决策);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原材料准备及实验试剂配制-海带多糖提取-海带多糖泡腾片制备”的顺序进行实验操作(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验过程是否按计划书执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检查);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测,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评价)。[4]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原则,按照“手把手、放开手、甩开手”的渐进过程,第一个任务的展开,教师教,学生做;第二个任务,找出与第一个任务的不同点,大部分任务由学生完成;第三个任务,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从旁指导与监督。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学生通过参与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能够习得知识,锻炼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同时,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行动序列的训练,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体系。[5]

四总结

作为一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6]显然,职业教育具有典型的跨界特点,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既要从学校的角度思考,又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既要考虑学生的长期发展,又要考虑企业的职业需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作为跨界教育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也必然有其跨界特点。十多年来,经过潜心研究,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出一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和方法。

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是以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为框架,按照这样的排序方式处理后的课程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存储知识的课程结构。毫无疑问,存储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传统的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很难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基于应用知识的目标诉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应运而生。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不是对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摒弃,而是对其解构,然后在以应用知识为主的工作过程中进行重构。学生在基于应用知识的工作过程的学习中,逐渐掌握谋生的本领,并在几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中,通过比较、迁移、内化,学会思考、学会做事,进而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娜丽,杨红,韩晓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功能食品加工技术》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32-33.
[3]江荧,朱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6):48-49.
[4]郭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18(31):47-48.
[5]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13):5-12.
[6]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3/c_1111276223.html,2014-06-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