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解我校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认知情况,随机抽取125名本科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认知调查。结果显示,82.4%受访学生均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其中,接受安全教育途径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传授,占68.8%。受访学生对实验室危化品、生物安全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实验室安全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调查结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和途径的优化指明方向,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高效管理与安全运行。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危化品;生物安全
本文引用格式:钟灵允,等.双创背景下实验室安全教育调查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9):194-19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是李克强总理在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高等科研院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1]。该培养方式的改革是对社会经济方式转变的适应,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2]。近年,我校逐步搭建起了学生“双创”实践平台,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活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需要依托实验室开展,实验室为新思想、新技术的诞生提供平台,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尤为突出[3,4]。再者,双创活动多以低年级学生作为主力军,参与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之指导教师现场监督作用的缺失等问题,必然会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及有效运转带来挑战。为了解本校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认知情况,更好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本文对我校学生进行安全认知问卷调查。
一 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125名医学院及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根据《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设计问卷。围绕实验室安全基本基本常识、防火防爆安全、危化品安全与防护、生物安全与防护以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几个方面展开调查。问卷共25个题项,其中15个题项用于评估学生对安全知识认知程度,设“非常熟悉”3分、“熟悉”2分、“一般了解”1分和“不清楚”0分,4个等级选项,得分越高,认知程度越好。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是否参与过双创项目的学生在认知程度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二 调查结果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100%。男性48人,女性77人。受访者来自不同专业,其中护理学13人,临床医学23人,药学13人,制药工程12人,生物工程39人,食品科学12人,食品安全8人。参加过双创活动的48人,占38.4%,未参加过的77人,占61.6%。
(一)实验室安全培训情况
82.4%受访者均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占大多数。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有22人,其中,6人参与过双创活动。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指导教师讲授获取实验室安全知识,占68.8%,其次为从集中开设的课程中获取,占24%。仅少数学生从同学、学长或网络渠道获取,占7.2%。
(二)实验室安全隐患认知
本题为多选题,调查受访学生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实验室隐患的了解情况。设置仪器设备、水电等6个常见实验室安全隐患选项。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识到药品试剂和仪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可引发安全事故,两个选项选择频率分别为84.8%和80.8%。其次为实验废弃物,占76%,选择病原生物和水电的分别为65.6%和58.4%。认为实验动物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学生相对较少,仅有48位学生意识到实验动物的安全性问题,占总人数的38.4%。整体而言,受访者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认知度良好。
(三)对实验室危化品、生物安全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认知情况
该部分调查内容包括三类题项:危化品部分(包括危化品概念,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化学腐蚀性物质及其防护,通风橱及其使用);生物安全部分(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柜,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病原微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实验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动物尸体处理方法);消防安全部分(包括实验室发生火灾的应对方法,常用灭火器材,实验大楼的安全疏散设施(如,疏散门、走道、事故照明、排烟设施,以及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等)。
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危化品、生物安全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各题项平均得分大多数介于1分到2分之间。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整体认知水平偏低,实验室安全知识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其中,学生对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题项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题项平均得分大于2分。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等生物安全问题的认知度偏低。无论是否参加过双创活动,受访者在各个题项的认知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过双创活动的学生并没有比其他学生具有更高的安全认知度。
三 思考
双创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无论从培训形式或者内容上均亟需与时俱进。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知识培训体系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渠道主要是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缺乏规范性和全面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否参加了双创活动,受访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表明了在以往的安全教育中,对生物安全可能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认识不足,生物安全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后续安全教育工作中应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课堂,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行为,提高应急处理事故能力,有效预防和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减少由实验室安全事故而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保障教学科研活动正常运转。
(二)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知识考核
调查发现,少数在实验室开展科创活动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实验室安全培训。学生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环节上的缺失,将会给实验室安全留下隐患。因此,学校及学院应建立实验安全科室,构建统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传播安全知识,并纳入考核范围,开展线上线下安全知识考核[5]。集中统一的考核评估,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和水平。
(三)创新安全知识教育方法,实现安全教育途径多样化
传统图文讲解的方式,对于多数刚刚踏入实验室的新生不免枯燥和抽象。如何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接受度,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至关重要。首先,可以推行安全教育知识广播小栏目,定时更新播报实验室安全新闻、安全知识及政策方针等。另外,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答题及游戏等小程序,寓教于乐。此外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安全事故现场,开展安全事故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会如何妥善处理突发事故。教育方法新奇多样,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让在书本上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网络化管理
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广网络化管理,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继续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同时,还可以在重点实验室中安装智能化可视化操作系统,该系统连接实验室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监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排除安全隐患;若出现意外事故时,可以实现一键报警,在中央监控系统中可以精确而快速定位事故现场,明确事故类型,并且可通过该系统向事故现场传播应急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气象监测装置、地震预警系统以及医疗急救等人工智能系统,可为实验室的高效安全运转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卫志强,郭绍芳.强化医药双创平台建设提升本科生双创教育水平[J].教育现代化,2018(36):75-76,94.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3]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
[4]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5]詹世雄,黄俊生.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设计与制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1-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