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设计类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6 16:29: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对“互联网+”时代下设计类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按互联网在课堂中的介入程度,将现代课堂分为无网络课堂、网络混合课堂和全网络课堂,分析了设计类课堂的教学特点,提出以网络化信息平台和智慧教学工具为技术支持的网络混合课堂是设计类课程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设计类课程;有效教学模式;雨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柴丽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设计类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1):228-230.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全面应用到传统行业中,把各行各业连接起来,与互联网平台相互融合的经济技术形态。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理念在各行各业迅速拓展,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也成为近两年教学模式研究的焦点。[1]

按照互联网在教学课堂中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现代课堂分为无网络课堂、网络混合课堂和全网络课堂。

(1)无网络课堂:指传统的以板书、投影、PPT等辅助手段,进行当面授课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不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

(2)网络混合课堂:指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行当面授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云平台、微云服务器、教师和学生用户端等互联网技术和智慧教学工具的支持;

(3)全网络课程:指互联网全面接管课堂,课程在互联网上开设的线上课程。

\

 
现代社会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技术强大而便利,以往无法想像的大数据共享、云服务、信息即时统计等功能现在触手可及,因此,完全脱离互联网的传统课堂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缺席的课堂。但是,任何技术都应根据使用对象的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实施差别化应用。不同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同,课堂内容偏重有所差异,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使课程适应新时代的形势,成为设计类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然而自2012年慕课的线上教育教学模式兴起,至2015年“互联网+”热潮涌现,与设计类课程有关的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始终没有全面展开。通过论文检索平台查阅设计类慕课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结果显示,以“艺术类课程”和“慕课”作为关键词检索到的论文共约有70余篇,最早发表于2015年;以“设计类”和“慕课”作为关键词检索到的论文约40余篇,而其中与设计类课程直接相关的论文不多,见图1。



\
 
究其原因,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全网络教学模式的在线课程是否适用于设计类课程,值得考量和深思。与更偏重理论研究或推演计算的知识型、理论型课程不同,设计类课程虽然也有基本理论教学,但更侧重设计实践、个性化创意和个体项目的展开。设计类课程的言传身教融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是动态的,讲求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因此慕课等在线课程的形式一般无法有效应用于设计类主干课程的教学当中。以清华大学发起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为例,在平台上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多属于设计史论、方法论及设计理论类型,对主干课程的正式课堂教学辅助意义不大。慕课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授课模式,需要听者去适应课程;而主干设计类课堂更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的个体、小群体情况差异很大,教师经常要根据每节课的进度和反馈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设计类课堂需要的是灵活而个性化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讲求规模的授课平台。

综上所述,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仍应采用师生密切联系和讨论的线下当面授课模式,而引进适合线下授课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清华大学的“雨课程”等混合式教学工具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师生即时交流的优点,又将互联网的智慧工具引入课堂,目前在课堂上的使用普及率越来越高,是三种课堂中最为有效的网络介入模式。

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智慧教学工具主要在以下方面对设计类课程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1.课前环节

可随时将需要学生预习、思考的内容或提前搜集的资料要求发给学生,并获得学生预习情况的数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是图例多,设计潮流和热点更新快,以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辅助制作的课件可灵活更新授课内容,并共享给学生。

其次,在授课中恰当设置提问、测试、调查等环节,利用微信等端口平台掌握学生学生情况,即时获得并公布反馈数据,既能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或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对彼此的情况有所了解,促进学生互相学习。这项教学环节以往通过口头提问和回答来完成,但往往参与的学生较少,无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利用“雨课堂“等工具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课堂的全方位把握和信息的全部更新共享,见图2。



\

 

第三,在授课中,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在自己的端口直接提问,或用弹幕发表意见,或用投稿方式提出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3.课程总结环节

在每节课或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中的试题、问卷等工具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第一手反馈意见。特别是在设计类作品的点评环节,恰当设置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发表评论的学生,还是制作作品的学生,都能从这些全面即时的意见中得到收益。

4.课后环节

课程结束后,平台自动形成课程的总结报告,便于教师总结、存档和调阅。学生也可以随时查阅课件。据调查,49%的学生会在课后翻看教师PPT,复习授课内容,49%的学生会翻看PPT中与作业要求相关的部分,只有2%的学生表示不会翻看。

综上所述,与无网络课堂和全网络课堂相比,网络混合课堂的优势在于:

(1)保留了传统课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的优势,保留了个性化、实践化教学必需的师生见面授课形式;

(2)传统课堂的互动环节往往无法调动全部学生参与,而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用技术手段改进了传统课堂互动不足的情况。

(3)在点名、试卷、习题、测验、总结和师生互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大大提升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云服务平台提供了各种教学便利。

(4)与慕课等全网络课堂相比,网络混合课堂更加灵活、个性化,更符合特定群体教学的要求,更适应设计类课堂的需要,见表1。


\



根据作者对采用“雨课堂”教学的三个班级进行课堂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雨课堂”“有趣、有用”,10%的学生认为“还行”,正反馈的比例达到100%。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将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受益,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使优质的教学资源传播更加广泛,扩大学生的受益面,而对于院校内设计类主干课程的常规教学来说,保留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智慧课堂教学工具,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