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课是中小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书法文化的途径,也是中小学生责无旁贷的必修课。本文认为要想让中小学生上好书法课,不仅需要在思想上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兴趣,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促使书法教师上好书法课程。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课;教育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历代文人墨客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书法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魄,还融入了从古至今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长河里面的璀璨明珠。在某些方面,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近代以来,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群众,对书法越来越喜爱,书法成为老少皆宜的爱好。随着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国人民也对书法报以偏爱。中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是龙的传人,学习、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文化,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
一、在思想上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情
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书法的历史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书法随朝代的兴衰起起伏伏,不变的是对文化的一脉传承。历代的书法大家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这些流传至今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书法的热情会逐步提高。这些故事能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学生从心里接受了这门课程,后续的进展才能更轻松,学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鞭策,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会增强。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展示书法大家的作品,引领学生鉴赏作品,用来坚定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点燃学生对书法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书法课的必要前提。
二、在教学上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书法学习在入门阶段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扎实的基本功是学好书法的基础。在课堂上若采用单调乏味的方式灌输书法学习的要求,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打破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书法学习心得,在班上定期举办书法比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比,找出优点和缺点,学生整体共同进 步。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索这门课程。
教师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分析书法的结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中有很多是结构类似的,对常见的结构、笔画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笔画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成绩后能够增强学习书法的信心和动力,进一步增加学习书法的兴趣。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书法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的大计,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书法教育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作为书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书法这门艺术的兴衰。在课堂教育中,学生通常以教师为榜样,如果在教师环节出现问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教师首先要具有足够的实力和水平,才能引领学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书法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创新,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不仅要在书法上具有足够高的水准,也要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有扎实的功底,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精髓详实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学习书法的精髓。教师灵活地驾驭课堂,让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让人满意。
四、建立书法课激励机制
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沉淀出厚重的文化瑰宝,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毛笔使用不如硬笔方便,大部分人放弃了毛笔的使用。在校园教育里,管理人员缺乏对书法课的重视,往往取消书法课或者由其他科目学习占用,这是一种很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做法。一方面,在校园里应当建立书法课激励机制,定期对书法课和书法作品进行评比,对于优秀作品应当及时褒奖和鼓励。另一方面,应当呼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保障书法的用武之地,建立书法协会加强书法作品的交流,定期开展书法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宝藏,激发全社会对于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
五、结语
书法是一项传承千年的文化宝藏,新时代的中小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责任,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推脱的责任。在校园教育中,增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自觉地学习书法,内化为实际行动,教师队伍加强自身的建设,为书法教育引航导向。
参考文献:
[1]仲旭晴.浅谈如何上好中小学书法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温胜朴.如何上好书法课[J].学周刊,20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