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国际金融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该教学方法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应从教师与学生激励机制、案例库的建立等方面入手,推进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的应用。
关键词:国际金融;民办本科院校;案例导向型
本文引用格式:徐玮.民办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9):239-240,260.
民办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为了向社会输送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可以适当采用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是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某个重要知识点选择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案例,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
该教学方法重点强调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综合性,所选案例应尽量避免单一性而要突出多个知识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和开放型,并能在此基础上有知识点上的拓展和超越,给学生更多探讨和思考的空间。教师通过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能够利用视频、图表、文字等工具将一系列相关事件的始末完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围绕核心事件预先设置讨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并有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平台,该方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一)课前准备:筛选、整合典型案例,设计可行案例教案
教师在应用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时,应该立足于教学重点,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整合,设计可行的案例教案。课前准备阶段应关注以下要点。第一,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够紧密结合国内外发展实际和讨论热点,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二,将筛选后的案例进行整理,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提纲,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讨论的问题及相关问题的引入方式。第三,确定教学具体形式,包括学生的讨论形式、总结形式及教师的指导形式。第四,预设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状况,提前设计好应对措施。
(二)课中实施: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发言讨论
课堂讨论发言是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学班级分成若干组并设组长,由组长负责统筹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并收集各成员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可采取小组内部讨论、班级集体讨论、代表阐述观点等方式进行,应着重鼓励全体同学积极思考、分析,大胆发言,适时引导学生涌现新观点和新思路,并记录学生发言情况作为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实施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课后总结:教师系统总结,学生撰写分析报告
教师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应进行及时、正确的总结。首先,应该对学生新颖性观点、代表性观点进行阐述,在立足于教材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客观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国际金融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评价学生分析思路、分析方法、分析思路、思考深度、语言表达等情况,肯定可取之处,指出不足之处,以期日后有所提高。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写作能力。
二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实施中面临的难题
(一)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推广力度不强
教师对教学方法改进的热情度不高,案例教学水平尚待改进。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片面地以科研成果、学生主观评价作为教学评价重要依据,导致教师逐渐将工作重心向科研方向倾斜[2]。第二,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度不高,尚未出台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政策,也没有专门针对先进教学方法进行推广。这就导致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教师讲授角色错位,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
大部分教师毕业即入职,缺少社会历练和社会经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社会脱节,难以摸清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主要体现在:第一,高校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讲授角色错位,将案例引导性教学简单地等同于举例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与“陈述式教学”无异[3]。
第二,在采取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时,教师不能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筛选更有时代特色、更典型的案例。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较难摸透相关热点和前沿,引导的思路和方向可能存在偏差,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三)学生参与度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在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导致该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极为有限。主要体现在:第一,讨论小组内部成员讨论不积极,“搭便车”心理普遍存在,组长“独挑一组”的情形屡见不鲜[2]。第二,学生知识转换意识不强,在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简单地顺着教师设计的教案思路进行思考,导致最后难以将正确答案转化为实践经验[4]。第三,学生思维难免陷入窠臼,难以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5]。
第四,课后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应付了事,理论基础和分析深度不够。第四,缺乏对案例中值得拓展的知识点进行探讨、思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推动方案
(一)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学水平
民办本科院校应完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给予教师更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教学水平。第一,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师案例导向型教学评价作为教师学年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重视案例导向型教学的推广,组织全体教师参观、学习具有优秀教学成果教师的教学,分享优秀案例教学教案,引导教师转变思路,将“以理论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3]。
第三,将案例导向型教学纳入学校评奖、评优、评职称考核中,对具有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第四,增加培训经费,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在金融企业挂职、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对开展深入研究和编写案例的教师给予补贴,定期选择优秀案例出版。第五,更改工作量计算方法,增加案例导向型教学的工作量,鼓励教师积极实施案例导向型教学。
(二)建立案例库,注重中外案例的结合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在当今国际金融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开放经济前提下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和周转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应在立足于本土的前提下放眼国际,所选案例一方面应反映中国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案例情境,消化吸收国际金融理论并加以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应注重国内外案例的结合,拓展案例来源,在横向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我国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此外,可以建立案例库,授课教师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积极性
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育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案例导向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积极性。第一,教师课前做好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推进教学有序进行。第二,教师参与到学生对案例的讨论中,启发学生产生新思路,引导学生提出新观点。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案例与知识点的结合、启示等进行总结,提出应该改进的地方及改进措施。
第四,教师注重案例导向型教学与学生知识转换能力提高相结合,多方面培养学生知识转换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活力[6]。第五,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案例继续深入探索,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也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必要情况下可以与学生开展合作研究。第六,将学生案例讨论情况与平时分挂钩,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导向型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等多方主体应相互协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案例导向型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中的使用,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惠贤,汪冬华,钱丽霞.“互联网+”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保险学》课程为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8(1):91-96.
[2]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3]向俊杰,陈威.高校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问题研究[J].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04-109.
[4]曾德彬,卢海霞.浅析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评《工商管理案例与教学设计(第2卷)》[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44.
[5]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基于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58-63.
[6]仝爱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探讨——基于139位同学的调查分析[J].高教学刊,2017(20):119-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