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13:29: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目标。贯通培养改革试验项目是北京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之路。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是健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难点。本研究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对贯通培养三阶段课程衔接进行研究,为实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端化、技术化和技能化的目标进行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李双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3):117-12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为了完善高等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北京市于2015年启动了“2+3+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项目(简称贯通培养)。“2+3+2”是按照学制进行定义的,即2年高中文化基础课程教育、3年高职职业技能教育和2年应用型本科阶段教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就是从事高精尖产业、掌握高新技术、胜任高端岗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高、职业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1]。此项目纵向贯通高中、高职和本科三个学段的教育,横向跨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三种教育类型界限,是北京市政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也是北京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创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北京市首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院校之一,也是目前该改革项目任务承担量最大的院校。我校与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就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进行合作,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在培养目标确定和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职业岗位库构建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需求出发的教育,是由职业设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组织教育资源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从职业中来到职业中去,源于职业又高于职业[2]。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从研究职业入手。经过广泛调研56家企业和220名食品专业毕业生,摸清了北京市食品产业链中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同时通过查阅和系统分析《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和人才招聘网站近三年专业相关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最终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职业岗位库,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任职要求,如表1所示。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目标的确定

         培养目标的衔接是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环节。高职专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岗位属性,强调工学结合,突出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育,容易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专业属性,强调系统理论学习,容易致使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足[3]。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型革新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各自优势,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共同研究明确,要以“职业岗位库”为依据,解构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贯通和螺旋式上升,以实现不同教育学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贯通衔接。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市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诚信为本、安全为基的社会责任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较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和管理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北京市食品产业培养“基础实、技能强、视野宽”和“通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能型和管理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个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详见表2所示。

三 一体化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三段衔接的抓手,是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教育类型的“串联线”[4]。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应强调整体设计、系统培养、贯通实施和协同育人,以实现各层次间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和延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项目各方主体(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对课程进行七年“一体化”整体设计,见表3所示。



\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课程体系采用“横纵延伸扩展衔接”模式进行系统建设,构建基于核心职业岗位群的“平台贯通、模块平行、工作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性,注重创新性,服务可持续发展。学生由低一级教育阶段向高一级教育阶段晋升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实施,充分体现知识、技术、技能的贯通和螺旋式上升,同时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5]。第一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以理论课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类型包括科学素质必修课程、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及创新实践选修课程。在打牢高中文化基础的前提下,融入职业与技术课程模块,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确保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设立职业岗位(群)课程,第二个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以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采用工学结合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第三个阶段(应用本科教育阶段)以专业纵深发展为目标,以理论拓展、技能提升和实践创新为依托,通过开设项目制(课题性)研究性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毕业实践类课程,突出技术技能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采用“课内实验-课后学研-实践环节检验”三步走的培养模式,确定科研创新引领本科教学的特色,构建了“教研融合体系”,满足学生纵深发展和复合发展的学习需求。

         以下就以“食品检测岗位群课程体系”为例分析“横纵延伸扩展”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图1)。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食品检测工作关联较紧密的课程是“高中生物”和“高中化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我专业开设创新实践选修课“食真食假”,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了解常见食品掺伪手段和快速检测方法,初步认识食品检测岗位工作,此阶段为职业认知和基础阶段。在职业教育阶段,与食品检测岗位工作联系较紧密的课程有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食品感官评价”,实践课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训”和“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训”,同时考取农产品食品检验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此阶段注重培养食品检测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强化职业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的训练,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隙,此阶段为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阶段。在本科教育阶段,与食品检测紧密的课程有核心课程“现代食品分析”和系列选修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展”、“分子生物学及其检测技术”、“免疫学原理与应用”、“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等,此阶段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职业能力提升和拓展阶段。

\


四结语

         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学制是七年,培养模式是“2+3+2”,但它既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也不是高中、高职、本科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叠加。本研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大胆探索,试图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垒,建立促进不同学段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实现各主体资源的互通共融,为实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端化、技术化和技能化的目标进行创新性实践,以打通食品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刘兰明,王军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顶层设计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9):84-88..
[2]孙善学,杨蕊竹,郑艳秋,等.职业仓:从职业到教育的分析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4):81-110.
[3]刘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5):101-105.
[4]郭晨,赵晓燕.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62-67.
[5]姜义林,白坤海.构建“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879(29):30-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4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