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介绍了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目标和流程,并提供了单元课程设计样例,目的在于为其他高校开展混合式教育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实施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混合式教育模式;课程设计;大学英语
本文引用格式:及欣.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2):213-214,223.
一前言
混合式教育提倡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F2F Learning)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e-Learning)相结合,使混合式“教”与“学”有机融合,是对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的重构。通过学校、专业、课程不同层面的教育改革及教学组织安排,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和平台,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促使学生通过习得、体验、反思、建构,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同步提升,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受到所有高校教育管理者、英语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在2017年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规范和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就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看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课内学时不足。尽管大家都认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但受制于专业整体学时限制,同时考虑英语学习的特点,如学习渠道多,资源相对丰富且课内教学并不完全决定学习效果等原因,各高校并未能给大学英语课程安排较多的课内学时,基本在每周2-4学时之间,因此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内学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是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2.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学研究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包括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策略、输入不足、学习时间碎片化及教师的指导反馈缺乏等原因,因此有必要改进课程设计,针对相关问题找到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需要针对学习者提供更加系统化的学习资源体系及学生支持系统。尽管在互联网上存在海量的英语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对于缺乏学习策略的学习者来说应用价值有限,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无法起到系统化的支撑。因此,在进行混合式教育中若要改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的效果,必须匹配课程设计建设系列化的学习资源。
三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流程
(一)大学英语混合式教育模式下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1.首先要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设计应体现国家教育方针,课程建设标准应满足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
2.要顺应新时期教育实施的特点,更多体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提供便利。
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痛点问题。课程设计之初应针对学习者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者一些共性的特征。例如,大多数学习者都精通网络应用,熟悉在线学习平台及软件的使用,善于进行信息的搜索及整合并能较快适应将现代技术融入学习过程。但同时很多学习者又缺乏学习策略,不擅长制定自主学习计划,较依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安排和督促。当专业课程压力较大时无法保证英语学习的时间,对于英语内容的输入不足,导致无法有效输出。分析清楚这些特征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4.要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课程设计需体现主流语言教学理论,且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二)开展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为系统化设计,不仅应包括教学流程和内容设计,同时也需包括其他辅助的体系。首先是课堂教学体系设计。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课程的单元授课流程、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前及课后学习任务的设计。其次是教学资源设计。包括教师的教学资源设计(如必要的教学文档、课件及授课所需其他资源)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如自主学习所需的学习任务清单、针对重点难点讲解的微课及自主测试题库)。再次是评价体系设计。包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项目、比例、评价标准设计及终结性评价项目及分值设计。最后是学生支持体系设计。包括课程学习平台、师生答疑平台、朋辈互助中心及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等。
(三)单元教学设计样例
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每8学时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进行开展。课前部分由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且利用课程学习平台反馈自主学习效果,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且对重点、难点问题在课堂开展教学指导,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并通过随堂的学习效果评价活动检验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课后学生需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作业以强化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教师可在线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在下一次课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单元授课流程如图1所示)
(四)评价体系设计
为了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开展课程评价方案设计。(课程评价方案样例如表1所示)
四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的混合式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教改工程,除了文中提到的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及评价体系建设外最重要的还需要全体英语教师的参与与持续投入。作为高校也需要为教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如学校应完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实施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并对教师参与混合式教育在职称评审、教科研立项等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只有学校各个部门系统化地推进相关工作,混合式教育才能真正开展并逐步显示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
[2]孙晓霞,李朝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混合式学习探究[J].英语广场,2018(04):72-74.
[3]陈瑜.基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2):22-23.
[4]马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9):88-92.
[5]谭武英.SPOC视阈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混合式翻转教学范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15-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