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英文名作赏析课程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1:5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英文名作赏析课程是专门为本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设置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领会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篇文章旨在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达到课程设置目标。

关键词:英文名作赏析;课程;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张雪.英文名作赏析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0):220-221,226.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本课程以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为主,以欣赏相关作品音频、视频片段为辅,一共32课时。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如下水平:理解相关代表作家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特点;熟悉英美文学的点睛之作,理解作品内容,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领会和汲取作品中的思想精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

        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诗歌、散文、短篇故事、戏剧和小说这几大类,每一类别里都挑选了经典的文学作品。诗歌类主要包括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Sonnet 18为例)、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玫瑰”、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影中”和叶芝的“当你老了”。散文有两篇,培根的“论读书”和罗素的“我的人生追求”。短篇故事三个,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丘园记事”。戏剧一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长篇小说一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2]。

二 课程现状分析

       该课程授课对象为本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学时不多,整体上没有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大三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态度上都呈下降趋势。首先,学生们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授词汇、语法和表达等,他们认为这些才是考试有用的,切合他们学习实际情况的。很多学生认为文学毫无用处,了解了作家与作品并不能帮助他们通过考试,拿到专四专八证书,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观点。其次,很多学生基础能力较差,文本阅读时呈现的劣势一目了然,就更不要提解读作家意图,分析时代背景和探讨写作特色等之类的深层次问题了。在作品欣赏过程中,这样的学生没有任何审美体验,只有信心不足。最后,教学手段单一,学习模式陈旧,更是学生们提不起兴趣来关注英文名作赏析课程的重要原因。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准备课件,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

三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情况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课件


       教育部新课标标准中曾提出,教师可以利用与主题相关的音影像资源和网络资料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求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学习”。在制作PPT课件时,笔者运用大量的文本信息来进行历史背景和作家作品介绍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偶尔也会利用板书加以补充说明。每页幻灯片所罗列的内容也要适当,字号字体也要保证能够让学生阅读方便。篇幅较大的内容,还需要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

 
         当然,课件中都是文本信息,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和单调,这便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搜索与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来丰富课件,增加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片的信息可谓巨大,实物的展示远远要比教师单调的语言描述要来的更加直观和形象。比如讲授伍尔夫的“丘园记事”时,英国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的介绍就必须要用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因为整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公园里。否则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缺乏空间立体感,无法把故事情节和所处环境有效结合起来[3,4]。

        音频文件的使用在这门课程中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讲授,诗歌主要是靠“咏唱”来传递情感的,因此利用带有背景音乐的诗歌朗诵素材就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以叶芝的“当你老了”为例,因为有了中国歌手赵照的中文改编,使得这首诗歌进入到了更多人心中,而李健和莫文蔚等歌手的翻唱,使它变得更耳熟能详了。语言虽然是不同的,但是传递的情感信息却是相通的,学生通过不同版本的欣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写诗时的心境,领会到了诗歌的主题。

         视频文件主要是截取了很多名家名著的电影片段,给学生们以感官上的刺激,促进学生对该作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例如,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是一个喜剧,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两个片段去展示当时社会金钱至上主义的思想,主人公亨利在小吃部和裁缝店消费后请求赊账和亮出百万大钞时店员的天差地别的反应,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体会作者马克吐温想要表达的意图。[5]但是视频仅仅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喧宾夺主,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

(二)开发多种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氛围

       作为文学类课程,单一的教师说教很容易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意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还是颇见成效的,在此与同仁们共勉。

       比如,在讲授某篇名作之前,可以挑选名作影片的经典片段播放给学生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吊起他们的胃口,学生们为了情节发展势必想要追剧,在课堂上他们也只能利用名作的文本资料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即便是想看影片,也只能课后进行,那也属于这门课程的辅助复习手段,值得鼓励。

         再如,笔者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每组负责一个作品的视频录制项目。学生可以把整个作品压缩之后拍摄,也可以选取经典桥段来演绎,灵活性较大。学生要完成这个项目,必须对作品要有详细的阅读和学习,要对角色有所感悟和理解。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作品,同时也提高了语言和表演等综合能力。[6]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法庭判决的那一段。负责该作品的小组任务完成得很好,角色分配合理,台词内容充实,道具准备的也还不错,最主要的是表演时情感很充沛,这些都说明他们认真阅读了作品,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足够了解。

           还有,该课程的最后一个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内容繁多,篇幅太长,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好,笔者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制作课件并在课上讲解。两人一组,教师布置好各组的具体任务,有的组负责介绍作家生平和该作品写作背景和目的,有的组负责进行作品主要内容介绍,有的组负责剖析作品主题和象征意义等等。学生课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筛选后制作讲解课件,各组之间也要互通有无,提高学习效率。

\

 
(三)推动多样评价和考核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方式的是选取一定是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学术成果和实践能力。英文名作赏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多样,为了督促学生课前预习,笔者针对每一部作品都设置了预习小测验,没有任何提示性准备材料,学生只要阅读了作品就能完成测验。这样既保证了上课学生听课效果,又多样化了考核方式,一举两得。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作品来完成项目展示任务,可以把整个作品压缩,也可以选取经典片段,由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选择场景、准备道具、完成视频制作。

          课堂讨论部分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每个小组建立一个活动报告单。每次课堂讨论之后,本组给自己的表现打分,然后再互相传阅,其他组给出评价并打分,最后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出综合性的客观评价。

(四)鼓励学生创新,促进课堂多元化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乎意料地提出一些新的理解和观点,需要我们教师去鼓励和关注,这说明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有了个体的认识,先不论对错,这就是收获。作为大学生,能够有一些“奇思妙想”实属不易了,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和积极性,加以引导,使学生创新这条路可以走得更远。

        例如,学习诗歌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按照所学的诗歌的语言特点,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完成培根的“论读书”之后,可以让学生挑选一本书来进行推荐介绍;罗素的“我的人生追求”这篇散文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可以让学生也写一篇,谈谈自己的人生追求;故事和小说类的作品,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情节的改编等等。

          笔者通过对英文名作赏析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探索,有了初步的实践过程和经验。希望通过以上所尝试的多样教学手段,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文学常识鉴赏评析作品的能力。更期望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兴趣与感悟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修养的提高。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仅只是个开始,我们要不断地吸取新的理念,研究更加实际可行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增强其自主性,达成教学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英语新课标标准[Z].2007.
[2]洪流.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11):80-81.
[3]廖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133-134+142.
[4]刘可,王永蘅.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216-218.
[5]宋艳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10):114-116.
[6]李娟.边缘化现状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03):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