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当前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法律事务工作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事务机构不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工作职责范围不明晰、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流于形式、合同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因此,高校需要健全完善法律事务机构、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职责范围、细化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科学规范合同管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依法治校,法律事务,工作研究
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标志着高等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始。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列明了高校党政负责人在高校法治工作中的责任和高校法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高校法律事务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一、高校法律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法律事务工作错综复杂,涉及规章制度、学校法人治理、师生权益保护救济、学校法律风险防控、法治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专业性强、工作量大。
(一)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建章立制是高等学校不断发展的制度保障,其中规范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是其重中之重。规范性文件从起草、审查、备案到制发,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里面就需要法律事务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必然是高校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解释、废止程序,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和定期清理长效机制;二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程序,避免高校规范性文件与上级法律法规相冲突;三是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
高等院校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时,需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重大行政决策的出台,需要经过师生广泛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个必经程序。其中“由法律事务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是最重要的环节。高校各项决策涉及人事、后勤、基建、对外合作、资产管理、学生奖惩、校园安全等各个方面,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法律顾问依规列席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各项专题会议,独立发表法律意见,为党委决策提供法律支持,既是当下全面依法治校的要求,也是未来推动全校重点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各类合同管理
高校合同内容纷繁复杂,包括合作办学、资产经营、后勤保障、基建工程、科研课题等各个方面。在各级巡视巡查审计中,合同管理规范问题都是重点[2]。规范科学的合同管理,既是法律事务机构的责任所在,也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发展。一是加强事前防范。在合同洽谈阶段,法律事务机构提前介入,为校内承办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核实相对方的企业资信、司法风险、经营风险情况,防止出现相对方不具备资质或无履约能力的情况;二是强化事中监管。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配合校内监管部门,实施动态化监管,对合同履行出现重大情况变化的,及时研判跟进,确保合同顺利履行;三是对发生的合同纠纷提供法律救济。通过法律手段,如发送律师函、签订补充协议、参与诉讼仲裁等程序及时纠正,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四)协调处理各类诉讼、仲裁案件
高校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事、资产、对外合作等领域产生诸多问题。目前各高等院校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通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聘请律师事务所,由外聘律师对相关诉讼、仲裁案件进行处理。一方面,多数高校内的具体法律事务部门缺乏专业性,法律素质较为不足,需要法律事务机构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聘请的校外律所律师由于不了解学校内部情况,也需要校内法律事务机构的协调参与。
(五)解答处理校内各类涉法问题
在当前全社会法治化的大环境中,高校内部更需要法治化发展,法治化不仅体现在具体各类涉诉问题中,更融会贯通到具体办学过程中。面对关系到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法律事务机构需担负起自身责任,协同法学院安排专业人员组成法律援助队伍,承担师生法律服务或援助工作,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或者服务。
(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
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法律事务机构需配合相关部门,在校内广大师生员工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法律知识和党内法规,并由校内法律事务机构配合宣传部门,统筹安排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开展法治学习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将法治教育纳入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培训活动中,提升教职工法律素养。
二、高校法律事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事务机构不健全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充实雄厚的法律人才队伍是高校推进全面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力保障。当下国内各高校推进法治建设的局面并不乐观。一是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依法治校的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如“全面依法治校委员会”或“全面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全校层面的法治建设工作;二是很多高校未设置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依法独立统筹处理全校法律事务。有的高校法律事务工作机构是挂靠在高校管理办公室下面,有的甚至只作为校办的一个科室,无法发挥独立处理法律事务的作用;三是缺少专职的、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这就导致高校在合同审查、处理涉法涉诉纠纷时,只能依靠外聘律所来处理,使学校处于被动。
(二)法律事务机构工作职责范围不明晰
高校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是高等学校制定的章程所规定的,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职责范围不明晰的情况。一是部分高校认为全面依法治校就是校内法律事务机构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处室、院系无关;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各处室应该掌握的上级政策情况,统统认为是法律问题,向法律事务机构“一扔了之”;三是法律事务机构在处理涉法涉诉工作中,对于将何种工作交于律师事务所办理把握不准,对具体案件涉入不深,过多的依靠校外法律顾问单位;四是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主要放在事后处置,如合同违约涉诉等情况,而缺少对各项重点工作中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3]。
(三)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流于形式
高校各类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全校发展的大局,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于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尚不完备。一是从校级层面对合法性审查不重视,多以行政命令来决定事项,认为很多事项领导已经决定,高校各部门予以落实时只是履行一下程序;二是程序不完善,很多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不经合法性审查就出台;三是合法性审查多为形式审查,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具体实际工作中。
(四)合同管理不规范
高校合同涉及合作办学、资产经营、后勤保障、基建工程、科研课题等各个方面,合同管理需贯穿合同起草、合同审核、合同签署、合同履行监管、合同归档的全过程。合同管理的不规范会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甚至产生违约责任。一是未将全校合同统一管理,而是各部门“各自为政”,未经学校法律事务机构审核,私下对外签订合同;二是合同签订不及时,甚至会出现合同履行在前,实际签订时间在后的情况。虽然可以以实际履行情况来证明合同的存在,但如果发生纠纷,则不利于法律事务机构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准备证据材料;三是部分高校对于纷繁复杂的合同有时会一签了之,缺乏对合同后续履行情况的监管,导致合同履行不到位。
三、完善高校法律事务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完善高校法律事务机构
按照《意见》第八条要求:“高校应当有专门机构负责法治工作,有条件的可以独立设置负责法治工作的机构,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统筹行使相应职权,并适应学校规模和管理需求,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因此,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予以落实:一是成立依法治校委员会或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校层面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设立独立的学校法治办公室或学校法治处室,作为依法治校委员会或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具体牵头负责全校法律事务;三是建设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实行总法律顾问负责制。由总法律顾问在依法治校委员会或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学校法人负责,统筹协调法律顾问团队开展全校法律服务工作。学校法治办公室或学校法治处室应配备具有法律工作背景的人员,例如,可聘请法学院教师为学校兼职法律顾问,并通过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聘请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从而组成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
(二)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职责范围
一是要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地位和重要性。法律事务机构是依法治校委员会或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学校法律事务工作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专门分管,学校法律事务由总法律顾问直接向校长汇报,对学校法人负责;二是建章立制,明确法律事务机构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事务机构要发挥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作用,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学科研机构都要发挥积极作用,做好本部门的法治工作①。按《意见》要求,要探索建立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法治工作联络员制度,在学校法治工作机构指导下开展工作;三是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重点要前移。对于重大项目合同的谈判、重大行政决策的出台,法律事务机构在前期就应介入,掌握第一手资料,防范与化解法律风险。
(三)细化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高校重大行政决策的出台需经师生广泛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个程序,合法性审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规范性文件往往也涉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需法律事务机构进行严格把关。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重要性的认识。合法性审查是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出台的法律保障,不仅要对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形式审查,还要对其中涉及资产、对外合作、财权的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二是要细化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程序,形成规范系统、民主科学、依法有效的审查制度。
(四)科学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综合性事务。因此,高校进行合同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一是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程序。建立从合同事项论证审批、文本起草审核、签字盖章、登记备案、合同履行、风险预警、纠纷处置到合同档案管理的全流程管理机制,这是合同规范管理的关键环节;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学校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学校法律风险防控成本。引入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管理在全系统覆盖范围内的一体化、流程化、规范化管控。并将合同管理系统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资产招标系统、科研系统集成,实现合同数据、知识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加强高校法律风险防控的水平和管控能力;三是压实校内各级各部门的合同管理责任。由合同承办部门负责所承办合同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和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业务主管范围内的合同审核、备案、监督、检查,法律事务机构负责统筹制订学校合同管理具体措施、指导和监督全校各部门进行合同管理、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核。
(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包含学校法治建设规划、普法方案制定、法治宣传和法律培训等工作。一是要做好和高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梳理、解读和贯彻落实,对学校制度进行审核、完善、修订和汇编;二是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高校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开展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法常态化工作;三是与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普法规划,对涉及广大师生利益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推进学校普法工作。健全大学生法治实践机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法律事务工作要充分结合本校的实际,查找工作职责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而转变观念和理念,创新地健全完善法律服务工作,助推全面依法治校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甘容通,刘海斌.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法务工作制度优化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5):70-74.
[2]张景俊,李涛,赵志强.高校依法治校的路径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508-512.
[3]陈传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207-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