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1 17:2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影像学诊断,随后给予介入治疗,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及治疗效果,继而探究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影像学诊断后,68例患者确诊肺栓塞,临床确诊率为97.1%;其中2例患者漏诊,误诊率为2.9%。结论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应用于肺栓塞效果显著,能够快速诊断栓塞症状,明晰其具体症状与病理表现,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栓塞;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刘献翼.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71,174.

0引言

        肺栓塞多指嵌塞的物质进入肺动脉从而引发血液阻断的病理反应,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脑缺氧症状,因其起病紧急、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患者多伴随有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胸痛、咳嗽等症状[1]。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持续提升,多由心脏疾病所致,其中以右心腔血栓最为常见。因其病理特点的特殊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完善其临床诊断效果,优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抽取我院内科收治的70例肺栓塞患者予以临床研究调查,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影像学诊断,随后给予介入治疗,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28~76岁,平均(47.5±3.5)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2.3±0.5)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胸部不适症状,同时伴随有呼吸困难及胸痛;典型症状包括:脉搏增快、休克、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诊断禁忌,排除其他内科疾病,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仪器:GE64排全身螺旋CT机,执行全身扫描与血管造影检测,调整扫描厚度为8mm,电压参数:150kV,电流参数:200mA,持续1.0~1.5s,调整螺距1.5;选择碘海醇为造影剂,经肘静脉机注入造影剂,剂量100mL,随后予以CT扫描检测[2]。

1.2.2介入治疗

       (1)导管内溶栓: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将头部转向一侧,于锁骨内端上缘上3cm处,对应正中线旁开3cm交接点处于颈部皮肤呈引y角刺入右侧颈内静脉,待其成功刺入后撤销注射器,随后进入扩张器,至肺动脉先行造影,观察其分支状况,观察患者左右主肺动脉、叶、段肺动脉及肺段动脉第1级与第2级分支,待造影剂确定栓塞肺动脉后予以溶栓。

         (2)导丝引导下导管血栓捣碎术应用猪尾导管、Clot Buster导管、Hydrolyser导管及改良Hydrolyer导管等装置[3]。

         (3)局部机械消散术:该术适用于致命性急性肺栓塞者、循环低血压者、无低血压急性右心扩张者及有溶栓禁忌证者;同时应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术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效果与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分析其临床表现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经影像学诊断后,68例患者确诊肺栓塞,临床确诊率为97.1%;其中2例患者漏诊,误诊率为2.9%;68例肺栓塞患者X线表现为肺缺血,其中肺动脉栓塞处血管增宽,阻塞远端血管变细,且肺体积可见明显缩小征兆,心影明显增大,其血管造影清晰可见,肺动脉分支内的充盈缺损或截断。另外,患者肺内局限性血管减少或无血管区,其肺动脉外围分支可见明显迂曲的征兆,且经检测后可见其突然变细,但呈现剪枝样;经CT检查可见其肺动脉内栓子明显;2例误诊患者为肺梗死。

3讨论

        肺栓塞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之一,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肺栓塞在美国的疾病致死率占所有疾病中的第三位,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处于持续性上涨的趋势,根据临床病理学分析,肺栓塞是指嵌塞的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血液供给所致的病理和临床状况。其中以血栓最为常见,同时伴随有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等类型,肺栓塞包含肺血栓的栓塞、肺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4]。在导致肺栓塞的众多病因中,以心脏病最为常见,约占总比的40%;除常见心脏疾病外,还包括房颤、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类型[5]。细菌性栓子除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外,亦可导致因起搏器感染致使的感染性栓子。肺栓塞一旦病发,将导致血管腔阻塞,从而引发血流削减或中止,致使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用改变。轻者无任何变化,但重者可导致其肺循环阻力增加,致使肺动脉压升高,促发心排血量降低,甚至引发休克,诱导脑血管和冠状血管供血不足,从而致使患者昏厥,乃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肺栓塞临床表现种类复杂,所见症状主要决定于血管堵塞情况,发病后将发生速度和心肺基础状态变化,轻度状况通常为2~3个肺段,重者则会达到15~16个肺
段。另外,肺栓塞很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会使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低血压、肢端湿冷、胸痛、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发绀、右心衰竭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将导致肺缺血、缺氧,产生左心输出量下降,致使循环逐渐走向衰竭[6]。肺栓塞多见于高龄患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病理改变分析发现,肺栓塞的栓子最多见的为血性栓子,其他因素包括空气、脂肪、羊水,栓子可从微血栓到巨大的骑跨型血栓,微血栓栓塞需反复多发才能引起肺血流动力学改变[7];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出,“多发性肺微血栓栓塞,实质是肺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微血栓形成”这一观点,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决定于栓塞肺血管的多少和患者心肺的基础功能状态。

\

 
         本次研究发现,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应用于肺栓塞效果显著,相较于核素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检查方式优势明显,经CT增强检查后,可见血栓呈低密度,能够快速诊断栓塞症状,明晰其具体症状与病理表现,从而协助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海芹.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7(5):88-89.
[2] 葛志文,涂久生,陈久胜,等.急性肺栓塞的CTA表现及综合介入治疗[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1):19-20.
[3] 郭方明.心血管介入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98-99.
[4] 张青云,陈磊,丁萌,等.介入治疗在急性高危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7(11):1750-1753.
[5] 张青云,陈磊,丁萌,等.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8):460-463.
[6] Gha y e B,Ghu y s en A,W il l e m s V,e t a l.S ev e r e P u lm o n ar y Embolism:Pulmonary Artery ClotLoad Scores and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J].Radiology,2016,239(6):884-891.
[7] 王茂华,金星.肺栓塞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进展[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2(5):420-4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