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1 17:12: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开展本次研究,选取39例肺核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将39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通过对慢性传染源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对实验组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控制对策总结两组患者的痊愈率。结果实验组治愈患者例数18例,常规组治愈患者例数12例,治愈率分别为90.00%、63.16%,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传播特点在于传播力强、速度快、范围广,临床中需要不断强化肺结核疾病防范能力,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源,及时开展用药指导,降低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传染源;特点;防控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李传明.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230,234.

0引言

        对于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的失败的案例,其主要是因为初始化疗失败的排菌患者成为慢性传染源并长期存在于患者的体内,这对于公共卫生安全会形成比较大的危害,同时这一种现象已经导致引发了世界各地专家的共同认知[1]。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疾病的传播与发展,做好慢性传染源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非常重要[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本文总结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开展本次研究,选取39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39例体检者中均为学生。3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22岁,平均19.5岁,男性26例,女性13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平均0.8年。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均通过临床检查并确诊。以随机数字法将39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20例,常规组19例,分组结果保障基础资料相近(P>0.05)。

\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通过对慢性传染源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对实验组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控制对策,主要是以关注自身健康、强化用药指导、强化结合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与宣传等。

1.3观察指标

         总结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标准以肺部病变改善状况进行判断,具体标准参考《2018肺结核诊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统计、总结以及分析对比。数据在录入软件之后通过计数、对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如(19.6±4.4),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2检验,数据在对比后以P值方式检验,以0.05作为标准,在<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愈患者例数18例,常规组治愈患者例数12例,其余未治愈患者均继续接受肺结核系统治疗。实验组与常规组治愈率分别为90.00%、63.16%,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发病延迟、化疗不合理、治疗不规范以及合并症属于慢性传染源的主要形成原因,通过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有3例(7.69%)患者属于发病延迟患者,这一些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发生大面积的肺部损伤,同时出现大型的空洞合并肺气肿、肺心病等表现;有22例(56.41%)患者属于化疗方案选择不合理,在治疗过程中的方案涉及到单一与二、三药联用的形式,但是在具体形式选择方面不属于最佳方案;有25例(64.10%)患者属于不规则治疗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缺少化疗知识而执行停药治疗,同时部分患者是因为家庭意见的不同以及思想理念的错误导致停药行为的发生;有7例(17.95%)患者存在合并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糖尿病与肺结核[3]。

         肺结核主要是因为结核分歧杆菌的侵入导致脏器发生慢性感染性疾病,排菌者属于最为重要的感染源,一般在进入到人体中感染结合菌之后不一定会及时发病,而是引发临床发病因素,例如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提升以及抵抗力的下降等。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其具备较强的耐药菌,这一种细菌对于药物的耐药性可以通过菌群当中先天耐药发展逐渐形成,同时在人体中也可以通过单独应用抗结核药物从而形成对药物的耐药,进而形成耐药菌[4]。农村的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播源更多,所以危害性也更强。结核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中传染性强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空气与唾液的传播属于主要的传染源,其可以通过患者的气息、垂叶以及痰液等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再加上卫生意识方面的欠缺,导致环境本身不理想,从而提高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以及感染的危害。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对于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围绕着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播源控制问题,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制定具体的针对性控制策略,例如可以从下列几点着手:(1)强化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和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以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在社区中开展关于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政府也应当在教育中发挥指导性作用,以便于患者或易感人群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护保障,降低疾病发生与传播问题[5-6];(2)采取健康生活。改善生活规律,强化机体免疫力,定期开展运动活动训练,降低疾病发生率;(3)强化用药指导。为学生提供肺结核疾病相关用药指导帮助,提高学生对于结核疾病系统化用药的意识认知以及用药方案的准确掌握[7]。另外,可以采取案例引导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正确用药与错误不规范用药所呈现出的结果差异,提高用药规范,提高用药的实效性,达到疾病及时控制的治疗效果[8]。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治愈患者例数18例,常规组治愈患者例数12例,治愈率分别为90.00%、63.16%,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提高肺结核疾病传播控制能力,针对性做好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分析与预防控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临床干预水平的关键,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服务效益。

\

 
        综上所述,肺结核疾病的传播特点在于传播力强、速度快、范围广,临床中需要不断强化肺结核疾病防范能力,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源,及时开展用药指导,降低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平香,程书权,黄成军,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2):84.
[2]于春宝,李学政,张先欣,等.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7,22(1):80-82.
[3]王天娥,柴霞,王琴.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3):497-500.
[4]谢一潋,褚金国,钱国清,等.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5):244-245.
[5]王文琴,梁日成,余小华,等.大学生群体肺结核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广西大学大学生为研究案例[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1(6):122-128.
[6]王阳.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44-245.
[7]宋宏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7,57(25):244-245.
[8]杨军,魏敏,范玲.恩替卡韦预防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7,14(2):7-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