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莪黄散外治法治疗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组在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塌渍,同时配合微波治疗。结果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15天填写疼痛数字评分表(NRS)、口服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肿瘤病人生存质量量表(KPS),通过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可有效控制疼痛,治疗后治疗组的N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莪黄散外治法能够有效缓解肝癌癌痛,并且可以减少阿片类阵痛药物的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莪黄散外治法;肝癌;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张慧,张云久,叶景林,等.莪黄散外治法治疗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85,190.0引言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且每年因肝脏肿瘤死亡人数逐年升高。疼痛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表现为肝区以中重度为主的钝痛及胀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比肿瘤本身更严重。其止痛方案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原则”及NCCN的癌痛指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肝癌患者的疼痛,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明显,药物依赖性强,部分患者的疼痛控制不佳[1]。而中医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直达病所,疗效确切,同时避免了内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造成药物灭活作用,明显减少毒副作用,配合其他疗法可减毒增效、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作用[2]。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室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长春市中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肝癌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0例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0岁。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疼痛程度、服用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①参照2011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者;②参照2011年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符合癌性疼痛躯体痛的患者[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原发性肝癌的血瘀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对照组:①均按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止痛治疗。②阿片类药物滴定:中度疼痛(4~6分),起始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10mg/次,q12h,重度疼痛(7~10分),起始剂量,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次,q12h,12h疼痛无缓解或缓解理想时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非胃肠道吗啡/口服吗啡=1/3,口服羟考酮/口服吗啡=1/2,多瑞吉μg/h=l/2口服吗啡mg/d。每不足10mg按四舍五入。第1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2天吗啡缓释片剂量,在48h内完成剂量滴定。出现爆发痛时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肌注,必要时可重复。
治疗组:①在三阶梯止痛原则止痛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莪黄散进行中药塌渍肝区,同时配合微波治疗30min;②莪黄散组方:蒲黄30g、五灵脂30g、三棱30g、莪术30g、川芎30g、细辛10g、元胡30g、半枝莲30g、半边莲30g等。上方诸药,制成浸膏,平铺于纱布,做成30mm×50mm膏状贴剂,塌渍于肝区,配合微波治疗30min,以促进药物吸收,1次/d治疗。
1.4疗效指标及观察方法
①NR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NRS评分进行对比;②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后两组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③KP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KPS评分进行对比。
1.5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N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具体见表1。
2.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的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较对照组低,说明治疗组的阿片类阵痛药物剂量较对照组少,具体见表2。
2.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具体见表3。
3讨论
中医古籍文献中对“肝癌”一词并无明确记载,传统医学认为其属于“肝积”“积聚”“癥瘕”等范畴,在癌症的进程中,邪气与癌毒相互结聚,阻碍了脏腑气机,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出现了“不通则痛”。而瘀血阻滞,既是癌症的本质特征又是癌痛产生的病机之一。故在治疗上应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我科室应用自拟莪黄散外治肝癌疼痛,其中蒲黄与五灵脂合为失笑散,可破血行血,祛瘀止痛。三棱、莪术均为归肝、脾经,相须为用,功擅行气破血止痛。有报道总结归纳了三棱、莪术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肿瘤侵袭转移[4]。川芎归肝、胆、心包经。辅佐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可显著缓解癥瘕腹痛,细辛,其味辛、性温,可祛风散寒止痛。药理方面,细辛可明显起到镇痛、麻醉、中枢抑制、镇静等诸多药效作用[5]。元胡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双向调控作用[6]。半边莲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其抗肿瘤机制体现在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两方面[7]。故诸药合用,共凑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综上所述,中药塌渍配合微波治疗,能充分发挥石蜡的温通及中药活血化瘀止痛双重功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阿片类阵痛药物的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艺晏,贾英杰.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36-137.
[2]孙颖.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1-54.
[3]王新亭,陈欣菊.消癌止痛贴治疗肝癌疼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193-194.
[4]寇露露,刘海霞,邵妤,等.三棱、莪术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7,37(7):722-724.
[5]瞿娇.癌痛巴布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1-55.
[6]吴晓龙,崔思远,王琰,等.中药半枝莲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4):1459-1462.
[7]韩佳颖.半边莲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2):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