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下接受腹腔镜手术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参与课题研究,对所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处理,并按手术时机的不同分组,将38例发病>72h实施手术者纳入A组,将40例发病<72h实施手术者纳入B组,分析评估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与B组在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等)上的比较,B组相对占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转开腹率为2.5%,总并发症率为2.5%,相比A组的中转开腹率、总并发症率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病<72h行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处理效果较发病>72h手术更理想、更安全,并可减少中转开腹,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宋志.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83,85.
0引言
急性胆囊炎是罹患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通常是由于某些因素对胆囊管造成阻塞或病菌感染引起[1-2],在临床上主要有右上腹阵发性疼痛的症状表现,并可与触痛、腹肌强直等合并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明显。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治疗该类急腹症的首选微创手段,但不同时机下操作效果有明显差异。本文中,我院对发病<72h、发病>72h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的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参与课题研究,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系统检查后明确诊断,于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按手术时机的不同分组,A组38例,包括男21例,女17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4.8)岁;B组40例,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35~67岁,平均(52.3±5.2)岁。通过SPSS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并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A组入院后先接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处理,以维持基础体征的稳定,并于发病后>72h手术。B组于发病<72h手术,首先按常规外科标准为患者消毒皮肤与铺单,取偏左侧的仰卧体位,并稍微垫高头部,经全麻处理后,按三孔法实施手术,于脐下约1cm处做一切口,建立CO2气腹(腹内压:12mmHg),完成后置入腹腔镜,镜下观察全腹,准确定位胆囊、胆总管等脏器位置后,在胆囊管与动脉完全显露的条件下给予夹闭,在胆囊床处对胆囊进行剥离与切除,检查有无出血点,确认一切正常后关闭腹腔,并按常规标准给予术后抗感染、对症处理。
1.3评估项目
记录A组与B组的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记录下述几项围手术期指标,包括: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术后排气时间;④住院时间。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记录结果
A组与B组在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等)上的比较,B组相对占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A组与B组的中转开腹及总并发症统计结果
B组中转开腹率为2.5%,总并发症率为2.5%,相比A组的中转开腹率、总并发症率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人体消化器官中,胆囊属于较重要的一种,一旦发生病变,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并引起以上腹剧烈疼痛为主的一系列急腹症状。目前医学界关于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已有较明确的认识,多表示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是胆囊管梗阻、胆囊穿孔、胰液反流以及病菌感染等各种因素所引起[3-4]。若未及时妥善处理,极易诱发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各种并发症,使临床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推荐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开腹手术造成的较大创伤,并且具有疼痛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但关于其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既往临床认为,在发病<72h时手术,患者普遍缺乏良好的循环环境,此时发生麻醉意外的风险较大,不仅会加大手术处理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5]。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娴熟以及医学界对急性胆囊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发病后先为患者实施抗炎、利胆等治疗,待发病>72h再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此时手术难度并未明显降低,相反还可能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6]。黄健等[7]对234例早期、延期以及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早期手术能够获得最佳疗效,效果优于择期以及延期手术。朵永生[8]研究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于发病72h内实施腹腔镜手术,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转开腹率。此次通过对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发现B组于发病后<72h实施手术的整体效果较A组明显更为理想,其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较A组均明显改善,并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较A组均显著降低,提示于急性胆囊炎发病后<72h行腹腔镜手术,较发病后>72h实施手术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术后恢复均更加有利,与上述文献观点吻合。
综上所述,在发病<72h行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处理效果较发病>72h手术更理想、更安全,并可减少中转开腹,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Lauro A,Vaccari S,Cervellera M,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are intended operative approach,timing and outcome affected by BMI?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G Chir,2018,39(2):87-91.
[2]胡耀锋,韦德才,王威,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33-34.
[3]万德礼,吴云光,张萍.急性胆囊炎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64-65.
[4]杨恕彦.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8(10):85-86.
[5]张剑,廖晓锋,李晓云.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2):102-106.
[6]Oymaci E,Ucar AD,Yakan S,et al.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operation tim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a clinical trial[J].Gastroenterology Review,2014,9(3):147.
[7]黄健,董世平,侯英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选择与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9):1382-1384.
[8]朵永生.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9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