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安全注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0 13:52: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注射是全球用于管理药物的重要医疗保健程序,其不安全的使用可以传播各种血源性病原体。目前,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本综述简述了安全注射的概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安全注射的因素主要与经济利益驱使,缺乏安全注射设备、方法及监管体系,缺乏安全注射知识与意识等有关,并分析表明安全注射实践相对复杂,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及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地解决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患者安全;注射实践;相关因素;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郭佳茹,商临萍.安全注射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96-98.

0引言

       2018年10月16日,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TJC)发布了《2019年患者安全目标》(2019 NPSGs),其中包括确保安全用药,预防医院相关性感染等6项目标和1项通用目标,并将于2019年1月1日在门诊,重症医院,护理中心等8种不同类型的卫生保健机构实施。与此同时,2018年10月WHO和英国政府开展建立了“全球患者安全合作(GPSC)”的新战略,旨在确保和扩大全球患者安全行动,并与选中的中低等收入国家密切合作,努力降低可避免伤害的风险。而WHO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中显示,不安全注射在2000-2010年期间减少了88%,但数据背后的事实是更多的开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安全注射器的推广使得不安全注射事件、不安全注射的数量大幅下降;减少每年人均注射次数方面略有成效,但用药的习惯及合理性并没用更多的改善。由此可见,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

         注射作为全球用于治疗或预防的最常用医疗方法之一[1],其不安全使用已经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伤害。韩国首尔梨大木洞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保育箱中接受治疗的4名新生儿相继死亡,原因是医护人员使用同一瓶脂肪乳剂向多名患者注射。浙江省某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5名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同时,有研究显示,不安全的注射操作每年导致全世界130万人死亡,损失高达2600万生命年,每年造成5.35亿美元直接医疗费用负担[2]。据2014年WHO数据不完全统计,不安全注射导致170余万人感染乙肝病毒,31.5万人感染丙肝病毒,及338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3]。本文通过分析安全注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突出安全注射的重要性,呼吁各部门加强管理力度,真正地解决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

1安全注射的定义

        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钢针、留置针、导管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以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4]。安全注射是阻断医院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措施。

\

 
2安全注射的现状

2.1注射滥用


        每年全球使用数十亿注射剂,大部分(>95%)用于治疗目的[2]。尽管注射使用是一种全球现象,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过度使用更为普遍[5]。Hutin等对全球10个地区(排除发达国家)的注射使用频率(每人每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注射的年比例介于1.7至11.3之间,其中,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重复使用的设备所占比例为1.2%至75.0%,并且东南亚地区最高[6]。在印度,注射滥用和不安全注射很常见,据估计,每年的注射频率为2.9,几乎是发达国家的2倍[7]。柬埔寨是世界上总体注射剂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Vong等[8]对武雄省的一般人口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发现,在随机抽样的500人中,平均每人每年注射5.9次,40%的参与者在过去6个月内接受了≥1次的注射,治疗注射,静脉内输注和免疫分别占注射的74%,16%和10%,而大多数(>85%)的注射是在私营医疗机构进行的。由此可见,注射滥用已十分严峻,亟待加强管理。

2.2注射装置复用率高

         一项研究显示东南亚地区的大量注射是由不合格的人员以不安全的方式提供的[9],许多注射设备没有经过适当的消毒就被重新使用,再利用率高达75%(从60%-88%)[10]。2014-2015年柬埔寨某农村地区的242人(约8000人)在3个月内被诊断为HIV,而感染的原因是非正规医疗机构重复使用注射设备。在尼泊尔,大多数注射装置都是进口的,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11],非法重复使用和重新包装用过的注射器很常见。Dagdelen等[12]对土耳其56个中心的137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注射技术调查,发现针头以3.4次注射/单针的速度重复使用。可见,在注射设备重复使用仍然很常见,亟待采取措施将其规避。

2.3锐器伤频发

         据一项研究显示,由锐器伤引起的医务人员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占全球病例的37%-39%[13]。Jahangiri等[14]对SMUS的某医院不同病区的168名注册护士进行了针刺伤(NSI)横截面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NSI的总体发生率为54%,大多数NSI发生在早班(57.8%),注射器针头是发生NSI最常见的损害来源(85.5%),而回套针帽是发生NSI最常见的原因(41.4%),同时NSI与性别、工作时间、轮班频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关系。张浩军等[15]对甘肃省11358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锐器伤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87%(1 121例)。王庆妍等[16]对湖南省30所医院的342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锐器伤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88名(84.2%)工作人员发生过锐器伤,274名(72.2%)在调查前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其中93名(27.2%)的锐器伤是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引起的。可见,锐器伤的发生,已经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2.4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

         废弃的注射设备应经过正确地回收和销毁处理。杨莉[17]等对湖北省55所医疗机构进行了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疗废物处置中,仍存在锐器盒渗漏、重复使用、满3/4未及时封闭等现象,由此给安全注射带来了更多的隐患。Riaz等[18]为评估HBV和HCV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的处理办法,对卡拉奇和信德省的203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占37.4%)的处理方式是当作家庭垃圾处理。Dagdelen等[5]发现土耳其超过75%的锐器被扔入生活垃圾,而近6%没有保护尖端,极易对他人造成伤害。Kalra等[19]研究发现,印度超过60%的二手锐器被扔入垃圾场,近12%甚至没有最低限度的保护帽。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的关注。

\

 
3影响安全注射的主要因素

3.1经济利益驱使导致注射滥用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注射由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组成[20]。非正规部门的医疗工作者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注射管理培训,也没有注射相关的合法权利,这些部门的收费通常很低,而许多注射由它提供,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尼泊尔几乎一半的政策制定者承认尼泊尔存在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非法商业化并且有理由对全国市场上可用的注射器的质量产生质疑[21]。与此同时,注射滥用与抗菌药物滥用密切相关,部分医院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给患者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注射滥用的程度。

3.2缺乏安全注射的有效设备和方法

        在许多国家,经济十分落后,物资匮乏,基础设施没有保障,与注射相关的设备和方法得不到基本支持,使安全注射很难深入开展。印度每年接受30亿次注射,其中不安全注射高达18.9亿,而主要问题是医疗设施落后,消毒不充分,技术不规范及注射废物处理不合理[22],由此引发的HCV感染较为严重,据报道,印度旁遮普邦地区2012年HCV感染率为5.2%,2016年的患病率为3.2%[23]。尽管WHO建议各国到2020年将安全注射装置转为专用,但鉴于大部分国家的实际国情,将很难实现。

3.3缺乏安全注射的意识与知识

        到目前为止,许多接受注射者都缺乏关于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充分知识,他们认为注射比口服制剂更有效、更快速,能够成为治愈疾病的有力工具[24]。Gyawali等[25]对尼泊尔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并不知道由合格的注射提供者进行安全注射的重要性,并正在接受不合格人员的注射。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意识也相对匮乏。向凤玲等[26]对某医院1500名护理人员进行的安全注射认知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护士不知晓安全注射的概念,对不安全注射造成的危害不清楚。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临床医务人员,对注射薄弱的意识都会给安全注射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的阻碍,因此,加强安全注射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

3.4缺乏安全注射的监管体系

         目前,许多国家关于安全注射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监测系统、评价系统尚不完善。尼泊尔几乎三分之二的政策制定者报告称,没有合法授权的机构来检查和控制尼泊尔注射设备的质量[28]。越南卫生部(MOH)与越南护士协会合作对109名临床护士进行了436次注射观察,发现熟悉注射安全标准的护士比例为82.6%,但符合卫生部设定的23种注射安全标准的实际注射比例仅为22.2%[27]。张浩军等[28]对甘肃省28所医院的进行的安全注射现状调查显示,仅5所医疗机构按照此项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开展了培训、考试、督查、考核等,而其余医院均未开展,可见安全注射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制定政策,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务部门的切实执行。

4安全注射实践的管理对策

4.1制定与规范安全注射的政策及法规


         Gyawali等[27]为探讨尼泊尔卫生决策者对安全注射实践的看法,对其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尽管政府为提高注射实践的安全性采取了一些举措,但在与注射实践相关的政策和程序的标准化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目前,许多国家都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些与注射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但涉及到注射滥用、针刺伤、医疗注射安全等方面的还尚未健全。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与注射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监测与评价系统刻不容缓。WHO正在推行全球安全注射计划,大部分国家已经加入其中,但仍有少部分国家的相关制度及举措还十分欠缺,因此,完善这部分国家的注射相关政策及法规成为安全注射行动的重中之重。

4.2改进并提高技术

        WHO建议使用安全注射装置,并指示各国政府到2020年转为专用[7]。“智能”注射器材包括两种[29],一种是具有防止针头刺伤的注射器,如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针头、留置针、采血针和注射器已有安全设计,虽未普及,但已被部分医疗机构采用;另一种是不可复用注射器。不可复用注射器有一个机制来固定柱塞或阻塞针头或在尝试第二次注射时导致注射器泄漏,因此无法重复使用;针头也永久固定在注射器内,以防止针头重复使用[30]。Tarabay等[31]通过寻找患者和医疗保健者对使用安全注射装置的知识,态度,信念等证据,发现大部分态度很积极,认为安全注射装置易于使用、安全、高效。为了确保注射安全性,使用不可复用注射器值得被推荐,但相关成本和安全处置对许多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限制,尤其是对基础设施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各国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及WHO的相关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关注射技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来改善当前的注射处境。

4.3加强教育、管理、监管

4.3.1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培训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是所有医疗机构安全注射实践的循证指南的来源。在安全注射管理方面,CDC相关指南指而此类现象频频出现,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尤为重要。临床护士是执行注射操作的主要群体,在许多国家,经过培训的高素质感控护士具备感染监测,准确评估,识别高风险程序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与管理能力,增强安全注射知识与意识,优化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是必须采取的管理手段。

4.3.2加强医院组织管理和监管

         赵烁等[33]对我国479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399所(占83.30%)开展了安全注射工作,303所(占63.26%)了解院感质控中心相关工作,可见,医院应该继续加强安全注射相关工作管理力度,加强医院质控体系建设。具体可以通过组建感染控制委员会来创建安全氛围,在所有护理领域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并通过培训计划和审核来验证其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要加强国家和医院监管力度,特别是非正规医院及诊所,要着重识别高危风险环节,加大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水平和感染管理质控力度。

4.4加强普通人群安全注射意识

       注射滥用的主要原因是普通群众缺乏安全注射相关知识,Kalra等[34]对印度1011名胰岛素使用者做了注射技术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参与者没有接受过各种基本注射主题的培训。因此,向患者普及安全注射常识,尤为重要。我们要传播关于患者安全和健康的文化,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倡对出院后居家注射操作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注射教育。

         患者安全作为医疗保健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安全注射实践较为复杂,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参与。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的管理,只有通过各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地解决安全注射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Gyawali S,Rathore DS,Shankar PR,et al.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for safe injection pract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Pharmacology&Phar macotherapeutics,2013,4(1):8-12.
[2]李六亿.安全注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03):2-3+28.
[3]新闻稿.世卫组织呼吁全球使用“智能”注射器[OL].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injection-safety/zh/,2015.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best practices for injections and relatedprocedurestoolkit[EB/OL].(2010-04-14)[2015-12-01].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44298/1/9789241599252_eng.pdf.
[5]Drucker E,Alcabes PG,Marx PA.The injection century:massive unsterile injec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human pathogens[J].Lancet,2001,358:1989-1992.
[6]Hutin YJF,Hauri AM,Armstrong GL.Abstract use of injection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worldwide,2000:Literature review and regional estimates[J].BMJ,2003,327:1075-1078.
[7]Puri P,Anand AC,Saraswat VA,et al.Consensus Statement of HCV Task Force of the India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the Liver(INASL).Part I:Status Report of HCV Infection in India[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epatology,2014,4(2):106-116.
[8]VongS,Perz JF,Sok S,et al.Rapid assessment of injection practices in Cambodia,2002[J].BMC Public Health,2005,5:56.
[9]Drucker E,Alcabes PG,Marx PA.The injection century:massive unsterile injec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human pathogens[J].Lancet,2001,358:1989-1 992.
[10]Hutin YJF,Hauri AM,Armstrong GL.Abstract use of injection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worldwide,2000:Literature review and regional estimates[J].BMJ,2003,327:1075-1078.
[11]Gyawali S,Rathore DS,KC B,Shankar PR.Study of status of safe injection practice and knowledge regarding injection safety among primary health care workers in Baglung district,western Nepal[J].BMC Int Health Hum Rights,2013,13:3.
[12]Dagdelen S,Deyneli O,Olgun N,et al.Turkish Insulin Injection Technique Study: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urkish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Inject Insulin and Details of Their Injection Practices as Assessed by Survey Questionnaire[J].Diabetes Ther,2018,9(4):1629-1645.
[13]Cooke CE,Stephens JM.Clinical,economic,and humanistic burden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healthcare workers[J].Medical Devices(Auckland,NZ),2017,10:225-235.
[14]Jahangiri M,Rostamabadi A,Hoboubi N,Tadayon N,Soleimani A.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their Related Safety Measures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Shiraz,Iran[J].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2016,7(1):72-77.
[15]张浩军,张映华,杨亚红,等.甘肃省11358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09):548-551.
[16]王庆妍,康虹,肖霖,等.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5):432-435.
[17]杨莉,赖晓全,梁艳芳.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01):50-53.
[18]Riaz H,Kamal SW,Riaz T,et al.Methods of disposal of used syringes by Hepatitis B and C patients at an urban and rural setting.[Last accessed on 2012 Mar 22];J Pak Med Assoc.2012Available from:http://jpma.org.pk/full_article_text.php?article_id=3241.
[19]Kalra S,Mithal A,Sahay R,et al.Indian Injection Technique Study: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jection Practices[J].Diabetes Ther,2017,8(3):637-657.
[20]Bhattarai MD,Wittet S.Perception about injections and private sector injection practices in central Nepal[J].General Welfare Pratisthan and Gates Children’s vaccine Programme at PATH,2000.
[21]Gyawali S,Rathore DS,Shankar PR,et al.Injection practices in Nepal:health policymakers’perceptions[J].BMC International Health and Human Rights,2014,14:21.
[22]IPEN Study Group Injection practices in India[J].WHO South-East Asia J Public Health,2012,1:189-200.
[23]Dhiman RK,Satsangi S,Grover GS,et al.Tackling the Hepatitis C Disease Burden in Punjab,India[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epatology,2016,6(3):224-232.
[24]Safe Injection Global Network.Safe Injection Global Network-Advocacy Booklet.Geneva;2011.http://who.int/injection_safety/sign/advocacy_booklet/en/index.html.
[25]Gyawali S,Rathore DS,Shankar PR,et al.Injection practice in Kaski district,Western Nepal:a community perspective[J].BMC Public Health,2015,15:435.
[26]向凤玲,田继书,刘晞照,等.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认知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386-2389.
[27]Van Tuong P,Phuong TTM,Anh BTM,Nguyen THT.Assessment of injection safety in Ha Dong General Hospital,Hanoi,in 2012[J].F1000Res,2017,6:1003.
[28]张浩军,张肖红,张映华,等.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8):1909-1912.
[29]杨小叶,李福玮,车建焕,等.安全注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3):5516-5520.
[30]Gyawali S,Rathore DS,Shankar PR,et al.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for safe injection pract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Pharmacology&Pha rmacotherapeutics,2013,4(1):8-12.
[31]Tarabay R,El Rassi R,Dakik A,et al.Knowledge,attitudes,beliefs,values,preferences,and feasibility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injection safety devices in healthcare settings:a systematic review[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16,14:102.
[32]Birkhead G,Hamilton TE,Kossover R,et al.CDC Grand Rounds:Preventing Unsafe Injection Practices in the U.S.Health-Care System[J].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13,62(21):423-425.
[33]赵烁,付强.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4):5699-5703.
[34]Kalra S,Mithal A,Sahay R,et al.Indian Injection Technique Study:Injecting Complications,Education,and the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J].Diabetes Ther,2017,8(3):659-6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