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诊疗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胆道疾病治疗的 患者90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胆管切开取石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胆道疾病治 疗。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 率88.89%;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为8.89%,远低于对照组2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 病诊疗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不良反应率均有明显降低,其技术在胆道疾病治疗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消化内镜技术;胆道疾病;应用现状;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张继东.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应用现状及发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105,107.
0引言
胆道疾病成为现下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消化内镜技术在胆 道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在胆道疾 病诊断和治疗应用的有效率持续递增。消化内镜技术的科学应 用对于胆道疾病治疗和患者康复有巨大的帮助,值得对消化内 镜技术在胆道疾病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并且消化内镜技术为胆 道疾病治愈率提升有很大的贡献,在未来胆道疾病临床诊疗中 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胆道疾 病治疗的患者90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 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4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 2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84±6.2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在 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9±8.21)岁。本次参与研究的 患者患有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与总管结石并发等疾病, 本次实验均已取得其患者及家属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胆管切开取石的方法进行治疗,按照 流程对患者进行术前的B超检查,确定结石部位,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设定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开腹手术,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 说明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
实验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胆道疾病治疗。先采用 十二指肠乳头插管进行胆管造影,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具 体诊疗方案,方法如下:
(1) 结石嵌顿者,用针状刀开窗后取石;如果发现胆总管 十二指肠痿,则通过痿口直接取石。
(2) 根据结石大小、数目和形态等利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 导管和机械碎石网篮等取石。
(3) 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或者结石未完全清除时,取石 后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4) 胆总管结石直径< 10mm,采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
(5) 结石直径在10-25mm的色素型或混合型结石。通过内 镜将机械碎石器送入胆管内结石以上,张开粗钢丝网制成的网 篮,套住结石,网篮收紧过程中粉碎结石。
1.3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指标为显 效、有效、无效(死亡),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康复, 没有不良反应;有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效果良好,不良反 应较少;无效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伴有较多不良反应,康复效果 不佳,或者出现死亡现象。其次,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 受诊断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穿孔、腹胀腹痛、恶心 呕吐、低烧、死亡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 示,比较采用
C检验,
户<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 有效率88.89%,对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 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为8.89%,远低于对照组 20.00%,对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3.1消化内镜技术应用现状
消化内镜技术如今在胆道疾病治疗当中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对于胆道疾病的患者来说采用传统的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 虽然可以使患者得到快速的治疗,但是手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 反应非常明显和严重,手术的风险也非常的高,并且开腹手术之 后还需要带管引流,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很大。消化内镜技术是 现代最为先进的治疗技术,通过插管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内 部结石情况,结石一次性取出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而且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并发 症和不良反应概率,胆道疾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腹 胀腹痛、恶心呕吐、低烧低热等现象,而且在手术中也有可能出 现消化道穿孔和死亡的现象。通过本文的研究,采用消化内镜 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消化道穿孔和死亡的现象,只有 极少数的患者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7.78%。
因而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治疗当中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治 疗有效率提升,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从而促使胆道疾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
3.2消化内镜技术发展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治疗当中应用已经有多年的临床 实践了,并且消化内镜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改良,技术手段不 断优化,技术应用水平持续上升。如今ERCP、EUS等消化内镜 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能够准确诊断出大部分的胆 道疾病种类,并且能够合理应用相应的治疗技术,提高疾病治疗 的效率和质量,改善手术插管困难等问题。消化内镜技术经过多 年的发展,技术手段逐渐趋于成熟,对胆道疾病临床治疗疗效提 升有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胆道疾病临床治疗医生提出了更多、 更专业的要求。相信消化内镜技术未来在胆道疾病治疗中能够 获得更多、更广阔的发展,更好的促使胆道疾病患者获得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澍田,王拥军.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J].临床肝胆 病杂志,2017,33(4):607-610.
[2] 孙力祺,金震东.内镜新技术在胆胰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皿临床肝胆病 杂志,2018,34(3).
[3] 杨成俊,张戈,张丽.消化内镜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5):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