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16 15:44: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特定时段内“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对比者血糖血压水平和血脂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糖血压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

结论在“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降低FPG、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治未病;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祁志敏,刘淼,范少希.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77-278.

0引言

2型糖尿病在中医学领域属于“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未病”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1],具体是指通过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从而改善降低和和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达到气血平衡、增强体质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内“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12,年龄55-75岁,平均(71.26±2.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20,年龄56-75岁,平均(71.22±2.44)岁。74例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改善饮食,严格控制患者体重和血压,定期检测患者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给予用药干预。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

①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例如湿热体质者多进食燕麦、空心菜、芹菜、绿豆、等食物;阴虚体质者多进食无糖黑芝麻糊、黑大豆、绿豆、百合、栗子等食物;气虚体质者多进食黄豆、莲子、香菇、白扁豆等食物;气郁体质者多进食海带、萝卜、小麦等食物;痰湿体质者多进食山药、海带、绿豆、冬瓜等食物[2]。

②情志护理:充分于患者展开交流,在交流中纠正患者负面情绪和错误的认知观念,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患者过度沉溺于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其文化修养、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患者的书籍或影视剧来转移关注焦点。

③按摩干预:根据体质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如气虚阴虚体质者,以太极拳、气功为主要锻炼方式,按摩太渊、手三里、足三里、涌泉、少海、百会等穴位;湿热痰湿体质者,以八段锦为主要锻炼方式,并进行适量的长跑、爬山等运动,按摩阴交、曲池天枢穴[3]。
\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FPG、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

1.3.2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

1.4统计学分析。此研究SPSS 23.0计算,计量资料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χ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变化。经干预,两组患者FPG、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2.2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经干预,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 差异显著,P< 0.05,见表 2。

\
 
3讨论

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偏高, 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占糖尿病患者的
90% 左右,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个体差异及具体病情变化情况所表现出的典型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加之个别监测措施不到位,便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在上述背景下,加大监测力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治未病”最早记载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该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通俗来讲,就是在疾病发生以及发展前具备前瞻性的预测能力,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阻止病情恶化[4]。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糖尿病病发时器官系统病变处于可逆阶段,因此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情志护理、药物干预、饮食调养)可以降
低血脂、控制血糖、稳定血压、调节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稳定血压,降低血脂,还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7-9.
[2]杨洪珍,乔蕾.任宁娟,等.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治未病门诊病人
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6,37(9):1153-1155.
[3]王小华,王开兰.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4(8):217-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