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内科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两个组别,
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缩短,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
两者比较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在焦虑程度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降低,焦虑评分相对也有很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优质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时间方面有效缩短,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心情得以有效缓解,极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于敏敏.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42+245.
0引言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病变有基础疾病,血栓问题造成的患者出现十分典型的血管完全或者不完全阻塞的心血管疾病。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早的发现,及早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1]。在本次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有针对性的选取我们医院内科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段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有患者50例。
其中对照组有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5-75岁,平均(51.43±11.26)岁;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了前壁心肌梗死,有15例患者出现了后壁心肌梗死,有12例患者出现了下壁心肌梗死,有8例患者出现了广泛性心肌梗死。
观察组中男28岁,女22例;年龄在36-76岁,平均(56.14±10.17)岁;其中有18例患者出现了前壁心肌梗死,有12例患者出现了后壁心肌梗死,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下壁心肌梗死,有10例患者是比较典型的广泛性心肌梗死。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着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具体内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上提升护理质量。针对每一位患者都切实有效的进行专业的护理制度,确保每一天都要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估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病情变化等相关情况,患者刚入院时要热情主动的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好相应的入院手续,有效指导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快的融入意愿生活中。
(2)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诉求,全面深入的掌握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情况,使其心理状态放松,提升依从性,愿意配合相关方面的护理和治疗。
(3)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帮助和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和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尽量食用高蛋白、低糖等食物。
(4)运动指导。要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的训练,有效规避因用力过度而造成的心脏负荷问题,针对心律失常,心衰竭等相关的疾病要进行根本上的预防,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相关的护理风险等不良事件发生。
(5)创新护理护理管理措施。严格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要针对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评比工作,也要针对排班制度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护理人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护理服务。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扁平化的护理结构,深入细致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情况,根据其职称与工龄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条件,切实有效的开展分层级管理。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满意度差异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切实有效的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针对两个组别患者在进行研究之前以及治疗7 d后的焦虑程度展开相对应的评分工作。有针对性的结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有针对性的设置14个项目,体现为:无焦虑:总分<7分,轻度焦虑:7-20分,中度焦虑:21-28分,重度焦虑:总分≥29分。
1.4统计学处理。我们这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缩短,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两者比较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在焦虑程度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降低,焦虑评分相对也有很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呈现出的病症表现,通常情况下有胸闷、胸骨后疼痛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这种病症发作起来十分危急,病情的变化速度也特别快,通常情况下会合并有休克、心衰与心律失常等,更有甚者,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心脏猝死。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早的发现,及早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2-3]。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进行的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针对两个组别患者所呈现出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满意度差异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进一步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方面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缩短,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两者比较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之后,在焦虑程度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降低,焦虑评分相对也有很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及时有效的优质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时间方面有效缩短,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心情得以有效缓解,极大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这样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0(1):13-15.
[2]吴耀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25):261-262.
[3]陈倩萍,黎忡臃,粱燕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1(17):7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