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6 15:5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90例慢性胃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普通护理,穴位贴敷护理组执行穴位贴敷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值;慢性胃炎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更高,P<0.05。其中,常规护理组满意值是36(80.00%),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是45(100.00%)。

穴位贴敷护理组慢性胃炎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接近,P>0.05;护理后穴位贴敷护理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穴位贴敷护理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慢性胃炎者实施穴位贴敷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穴位贴敷;慢性胃炎;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红霞.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75+278.0引言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且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是各种胃病的首位。

西医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和情绪化改变等症状[1]。传统的西药治疗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对情绪变化改善一般,需要辅以中医护理来协助治疗,本研究分析了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和住院90例慢性胃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穴位贴敷护理组男、女各有例数23例和22例;年龄21-74岁,平均(58.43±2.89)岁。常规护理组男、女各有例数22例和23例;年龄22-74岁,平均(58.28±2.82)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用普通护理,第一,用药指导,首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如果存在,了解患者过敏史后指导患者饭后服用抗生素;萎缩性胃炎患者不适宜长期服用PPI制剂;胆汁反流患者应在睡前和睡前咀嚼硫糖铝,饭后服用铁剂;按照医生的建议给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并在适当的时候停药;

第二,饮食指导: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软,易消化,少食渣样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戒烟和戒酒[2]。

第三,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中的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四,调畅情志。

1.2.2穴位贴敷护理组执行穴位贴敷护理。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护理。选择穴位有中脘,建里,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胆俞,天枢等。

穴位贴敷中药乌药,小回香,肉桂,吴茱萸,白芷,薄荷,冰榔等。穴位贴敷经临床研究,其可调节体液免疫,经络,气化功能,调理气机,舒畅情志,在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同时进行健康疏导,指导饮食,四季养生。每天换药一次,治疗1周。贴敷治疗期间嘱咐其饮食的禁忌,贴敷时间禁忌。

\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值;慢性胃炎症状消失时间,情绪化改变情况;护理前后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SPSS 21.0软件统计,t、χ2方式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满意值分析。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更高,P<0.05。其中,常规护理组满意值是36(80.00),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是45(100.00)。

2.2护理前后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分析。护理前两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接近,P>0.05;护理后穴位贴敷护理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1。

\
 
2.3两组慢性胃炎症状消失时间、胃炎溃疡愈合时间分析。穴位贴敷护理组慢性胃炎症状消失时间,情绪不良改善
(6.24±1.55)d、(8.56±2.22)d更好,常规护理组分别是(7.45±2.52)d、(10.41±3.52)d,P<0.05。

2.4两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穴位贴敷护理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3(6.69)相对于常规护理组10(22.22)更少,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疾病范畴,目前社会主要因肝气犯胃,脾胃虚弱,湿热阻滞引起[2]。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气血的来源,脾胃的调理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中药穴位贴敷中,中药成分有乌药,小回香,肉桂,吴茱萸,白芷,薄荷,冰榔等药物。

方中乌药可以温肾散寒,行气止痛,消食,气行则血行;薄荷、冰榔可提神醒脑,清热解毒;白芷可祛风止痛散寒;小回香,肉桂温中散寒止痛、行气止痛[3-4]。

诸药合用进行中脘,建里,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胆俞,天枢贴敷,可发挥调补气血、健脾和胃、培元固本、疏肝和胃,清热祛湿的作用。穴位贴敷体现了中医“内治与外治”的理念,可起到刺激穴位,促进药物吸收的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和调节穴位,药物可以通过毛孔进入穴位促进药物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有利于调节身体的微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5-7]。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用普通护理,穴位贴敷护理组执行穴位贴敷护理。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常规护理组更好。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护理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珊珊.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曾会萍,樊春华,陈文剑.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5):51-53.
[3]许珊珊,戴新娟.慢性胃炎穴位贴敷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1):85-87.
[4]李炳慧.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6):52-53.
[5]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6]郭庆祺,赖火特.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54-55.
[7]屠林莉,朱晓军,童艳青.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焦虑及失眠的影响[J].新中医,2017,49(08):133-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