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慢性胃炎伴糜烂给予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19 14:59: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 58 例,时间选取为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7 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 2 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31%),P<0.05;2 组治疗后的胃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胃镜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与潘多立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关键词:慢性胃炎伴糜烂;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红红,高鹏 . 对慢性胃炎伴糜烂给予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120,128.

0引言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是患者的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性反应的病变 [1]。随着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的不断发展,其可出现糜烂的情况,患者出现慢性胃炎伴糜烂的原因较多,包括长时间饮用浓咖啡、嗜酒以及胆汁反流等,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导致患者疾病的发生 [2]。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其主要的疾病症状为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嗳气、恶心、反酸等 [3],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是采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诱因去除干预,本文主要对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在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 58 例,时间选取为 2017 年 12月至 2018 年 7 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 29 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 28-70 岁,年龄均值为(46.02±11.56)岁,病程范围为 8 个月 -9 年,病程均值为(4.56±1.19)年,其中男 16 例,女 13 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 29-68 岁,年龄均值为(46.17±11.60)岁,病程范围为 6 个月 -9 年,病程均值为(4.61±1.17)年,其中男 15 例,女 14 例。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2 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药物口服,每次剂量为 20mg, 每天用药 2 次,早晚空腹用药,连续实施 3 周的治疗。
实验组则接受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其奥美拉唑用药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多潘立酮,口服,每次剂量为 10mg,每天用药 3 次,即三餐前 30min 空腹用药,连续实施 3 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 2 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的疗效(治愈:患者的消化道相关不适症状消失,其血清学指标以及体征复常,实施胃镜检查,显示糜烂消失,患者在 3 或 4 个月内未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显效:患者的消化道相关不适症状改善,其血清学指标以及体征好转,实施胃镜检查,显示糜烂面积明显缩小,患者在 3 或 4 个月内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有效:患者的消化道相关不适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以及糜烂情况存在好转的迹象;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以治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 2 组治疗前后胃镜积分(0 分 -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1.4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 SPSS21.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 2 检验,而计量资料以 t 检验。若 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 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31%),P<0.05。如表 1。

\

2.22 组胃镜积分对比
2 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后的胃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胃镜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 2。

\

2.32 组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中 1 例出现头痛,1 例出现头晕,2 例出现口干,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79%;对照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中 1 例出现头痛,1 例出现头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9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0.7436,P=0.389)。

3讨论

目前,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胃炎伴糜烂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经证实其与心理因素、代谢功能障碍、循环障碍、刺激性饮食、药物滥用、长时间吸烟、病毒、毒素、细菌感染等有关 [4,5]。慢性胃炎伴糜烂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加强有效治疗来促进其疾病症状改善十分必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2组治疗后的胃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胃镜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是目前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主要药物,其是胃酸抑制剂的一种 [6],可选择性的抑制质子泵,对胃酸的大量分泌进行控制,延缓患者胃内容物排空的速度,从而对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保护,促进其糜烂的恢复。同时,奥美拉唑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也可起到根治的作用 [7]。虽然奥美拉唑在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取得一定的价值, 但是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多潘立酮是多巴胺受体(外周)阻滞剂,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在接受多潘立酮治疗后, 可促进胃蠕动的增强,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增加,且能增加患者幽门舒张期的直径,较好协调胃肠的运动,以此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 [8]。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将慢性胃炎伴糜烂治疗的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应用于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较好缓解患者的反酸、嗳气等疾病症状, 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易国章 . 硫糖铝混悬液、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给药对胃炎(糜烂性)临床疗效观察 [J]. 养生保健指南,2016,15(29):121-121.
[2]陈健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胶体果酸铋治疗复发性糜烂胃炎的临床观察 [J]. 医学信息 ,2017,30(8):98.
[3]王剑 . 口服和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对照研究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19):128-129,132.
[4]张昕琰 . 理气和胃制酸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韩颖 .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对比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15(4):458-459.
[6]王燕云 , 陈炜 , 付君秋,等 .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J]. 中国药师,2014,17(5):842-844.
[7]黄河 , 黄福斌 , 张阳,等 . 法莫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糜烂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性价比研究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115-116.
[8]张桂云 . 糜烂性食管炎利用法莫替丁、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2):8441,8443.

《对慢性胃炎伴糜烂给予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9/2018101902595468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2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