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0-29 15:01: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的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的 FD 运动障碍型患者 60 例: 肝郁气滞型及脾虚气滞型各30 例,另选10 例健康查体者做正常对照组。两证型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 日3 次,饭前30 分钟口服, 疗程 15 天。观察治疗前后两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电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后脾虚气滞组的症状积分小于肝郁气滞组,且总效率86.7%,高于肝郁气滞组 50%,差异显著 (2=2.58,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电节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餐前后的胃电功率均低于正常组,但肝郁气滞组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性 P>0.05)。治疗后餐前餐后的胃电功率增加,脾虚气滞组的餐前餐后胃电功率增加,差异显著 P<0.05)。肝郁气滞组餐前后的增加无差异性。结论 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的 FD 患者临床疗效及胃电图影响不同, 对脾虚气滞组优于肝郁气滞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肝气郁滞证;胃动力障碍;多潘立酮

本文引用格式:张伟 , 张雅楠 . 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2):43-45

Effects of Domperidone on Clininal Effectiveness and Gastric Motility of FD Patient in Different TCM Syndrome Types
ZHANG Wei1, ZHAGN Ya-nan2
(1.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Shandong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2.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andong Tai’an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gastric dynamic index change of Domperidone on different TCM syndrome type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ia(FD).  Methods   60 cases of FD with gastric dyskines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group(30 cases)and liver-qi-stagnation group(30 cases). Another 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nomal control.The FD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omperidone Tablets 5mg,3 times a day,oral 30 minute before meal,for 15 days.To obser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ymptoms and single symptoms,and the changes of elecrogastrogram,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Result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score of FD grou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single symptom were      all improved (P<0.05).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liver-qi- stagnation(86.7%v50%)(P<0.05).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liver-qi-stagnation group and 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group had obvious abnormity in gastric electrogram rhythm before treatment (P<0.05). While their gastric electrogram rhythm had  been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reprandial and postprandial normal slow waves of elecrogastrogram and electric power were improved (P<0.05), but the 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liver-qi-stagnation group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partly gastric dynamics index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 effectiveness of Domperidone Tablets for FD patients with TCM diagnosis of 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and gastric dyskinesia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Spleen-deficiency-qi-stagnation group; Liver-qi-stagnation group; Gastric dyskinesia; Domperidone tablets

0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以上腹痛,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1]。它包括运动障碍型、溃疡型,反流型及复合型 4 种。其中运动障碍型常表现出上消化道运动障碍的症状。如上腹胀满,餐后胀感,嗳气等。目前认为,FD 的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以促胃动力为主,辅以对症处理, 但疗效不尽满意 [2]。FD 在中医属于“痞满”等范畴,运用中医进行临床辨证治疗,能取得明显疗效 [3]。但是,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观察西药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的 FD 的疗效,国内未见相关研究。本文运用中医辩证方法结合胃电图,观察研究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的 FD 患者的胃动力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以提高 FD 治疗效果,为 FD 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 年 6 月至 2015 年 6 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确诊的FD 运动障碍型患者 60 例:肝郁气滞型 30 例,男 14 例,女 16例,年龄 20-55 岁,平均年龄 33.6±4.8 岁;脾虚气滞型 30 例,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21-54 岁,平均年龄 34.25±5.1 岁。另选 10 例健康查体者做正常对照组,男 2 例,女 8 例,年龄18-52 岁,平均年龄 32.12±61.4  岁,各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III 标准确定本研究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运动障碍型必须包括以下 2 项或多项, 并且无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包括胃镜检查,
Hp 阴性)。(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恶心;(3)早饱感。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标准,“痞满” 症中的脾虚气滞型和肝郁气滞型 2 个症型。
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 2 项即可诊断。
脾虚气滞证:主症:①胃脘痞闷或胀痛;②食少纳呆。次症:①纳少泛恶;②嗳气、呃逆;③疲乏无力;④舌淡,苔薄白;⑤脉细弦。
肝郁气滞证:主症:①胃脘痞闷;②两胁胀满。次症:①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②心烦易怒;③喜太息;④舌淡红,苔薄白;⑤脉弦。

1.3排除标准
(1)有反流性食道炎、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及腹部手术史者;(2)有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3)严重心、肝、肾疾病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对所有药物过敏者。符合以上任何一项者排除。

1.4研究方法
1.4.1将就诊的患者先做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再按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证型。共确诊肝气郁滞型和脾虚气滞型各
30 例,两证型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 10mg 日 3 次(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10003)饭前 30 分钟口服, 疗程 15 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 FD 的药物。

1.4.2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分级记录
0 级:无症状,0 分;Ⅰ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1分;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2 分;Ⅲ级: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3 分。临床疗效: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改善 1-2 级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胃电图检测方法
应用胃肠电图仪(EGEG-8D 型,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分别于治疗的前一天及治疗结束后的次日在同一时间进行。餐前空腹 8 小时后进行,餐后胃电图检查:进食物为面包 50g,火腿肠 50g,水 400mL,每次持续 15 分钟。
10 名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

1.5.1 胃电图判断标准
每次记录包括球部及十二指肠,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近贲门)等 4 个部位的 8 个参数。具体参数意义:主频反映胃电节律情况。正常人慢波节律(基本电节律)为 2.4-3.7cpm; 大于 3.7cpm 为胃动过速;小于 2.4cpm 为胃动过缓;振幅, 即平均峰值幅度反映胃电功率情况,与胃肠运动是否亢进有关。胃电图各参数及结论由胃肠电分析仪的微机部分采集样本,并自动分析打印,同时进行电节律分析。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
利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证候比较采用 t 检验,分类资料以频数(n)表示,采用 2 检验分析,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见表 1。
从表 1 可知,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脾虚气滞组的症状积分小于肝郁气滞组(P<0.05)。表明多潘立酮对脾虚气滞患者症状改善好于肝郁气滞组。

\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疗程结束后,脾虚气滞组显效 12 例,有效 14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86.7%,而肝郁气滞组显效 6 例,有效 9,例无效 15 例,总有效率50.0%,两组差异显著性(2=2.58,P<0.05)。治疗前后未见肝肾损害。

\

2.3胃电图检查结果各组胃电节律变化,见表 3。

\

从表 3 可知,脾虚气滞组胃电节律以胃动过缓为主(14/30)(46.67%),肝郁气滞组以胃电节律紊乱为主(20/30)(66.67%)(2=3.46 P>0.05)。治疗后胃电节律正常者,脾虚气滞组 60.00%(18/30),肝郁气滞组 23.33%(7/30),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电节律正常比率有显著性差异(2=8.29 P<0.05)。
治疗前后胃电功率见表 3。

从表可知,治疗前,脾虚气滞组餐前、后胃电功率均低于正常组,其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肝郁气滞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餐前、后胃电功率均增加,脾虚气滞组餐前、后增加幅度有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同肝郁气滞组相比,增加幅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FD 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人群中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 21-40%,其中 40-70%为 FD[4]。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同样发现,FD 患者的比例在消化系疾病中占 40-50% [5],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潘立酮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提高胃窦和十二指肠功能,对于幽门收缩具有协调作用。增强胃排空,有效改善胃肠壁张力,是常用促胃动力药。FD 疗效判断的唯一被公认指标为症状改善 [4,5]。本研究中,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的FD 患者的胃脘胀满,嗳气呃逆,纳差食少及胃脘隐痛等症状均有改善。脾虚气滞型的症状改善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肝郁气滞型,表明在改善和治疗脾虚气滞型 FD 患者的症状时应首选促胃动力药,而治疗肝气郁滞型 FD 患者则否。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胃动力障碍胃肌电节律紊乱是 FD 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和固体混合餐排空延迟[4]。研究表明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6]。因此,胃电图被认为是用来诊断胃电节律紊乱、胃动力异常的可靠方法。本研究中脾虚气滞型患者以胃动过缓为主,肝郁气滞者以胃电紊乱为主,结果与黄氏研究结果相似 [7]。一般认为,胃动过缓为病态起搏点发出的电节律,此时,起搏点的位置仍在原位,电活动为电 - 机械偶联。胃动过速为异位起搏点发出的低振幅电活动,由于不产生动作电位,故不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为电 - 机械失偶联。餐后电功率的升高, 被认为是动作电位在慢波上叠加,即代表胃窦的收缩,故认为餐后 / 餐前(电功比值 PR>2)是胃排空正常的重要条件。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比率升高,同时,治疗后餐后、前电功率升高明显,表明多潘立酮能影响 FD 患者的胃电节律,脾虚气滞组的胃电改善好于肝郁气滞组患者。

西医理论中胃动力及胃排空与中医理论的“胃主和降” 功能密切相关,而“胃主和降”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 功能密不可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食物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使脾升胃降,气机顺畅。本研究表明,多潘立酮改善不同证型 FD 患者的胃动力及临床疗效不同,脾虚气滞型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肝郁气滞型,与二者的病机不同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维持全身气机运行,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机能。肝失疏泄时,脾胃气机不畅,木不疏土,致气机停滞而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的症状, 即肝郁气滞证。脾是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虚时,中焦运化无力,气机壅滞,胃气虚无力推动,排空延缓,出现腹胀、痞满、纳少等脾失健运,脾胃失和的症状,即脾虚气滞证。故中医对二者治则各不相同。对肝郁气滞证使用疏肝解郁、和胃消痞,即以“疏”为主。而脾虚气滞证则用补气健脾,升清降浊,即以“补”为主。本研究中,肝郁气滞组胃电功率接近正常组,而脾虚气滞组低于正常组。提示肝气郁滞型 FD 患者西医治疗上应以调节情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而脾虚气滞者,则以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为主,其他治疗为辅。因此, 对西医治疗症状改善效果欠佳的 FD 患者,运用中医进行临床辨证治疗能取得明显疗效。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的 FD 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用促动力药治疗 FD 时,应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罗金波 , 王居坚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11,17(22):3431-3434.
[2]李建平 , 蔡翠珠 , 刘得喜 . 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型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5):817-820.
[3] 吴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侯研究进展[J]. 求医问药,2013,11(6):179-182.
[4]Haslett C,Chilvers ER,Hunter JA,et al.[J]Davidsons prineiples and praetice of medicine.18th ed,Ediburgh:churchill living stone,2001(3):613-615.
[5]侯 晓 华 , 柯 美云 , 罗 金燕 , 等 . 功 能性 胃 肠病 . 中华 消 化杂 志[J].2002,(1):40-45.
[6]唐红卫 , 刘莉 , 黄裕新 , 等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9):1783-1985.
[7]黄穗平 , 李叶 , 罗云坚 , 等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的相关性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65-268.

《多潘立酮对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9/2018102903020678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3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