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防治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1 15:42: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临床资料和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发精神反应差,全身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拒乳,频繁呼吸暂停,肤色苍白,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腹胀等;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10例,均为光滑假丝酵母菌。

结论NICU可流行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提高认识,及早科学、有效的防治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真菌败血症;氟康唑;早产儿;医院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付小红,谢华,代玉静,等.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的防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97.

0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生儿病房的普及,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断攀升,特别是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发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占10%-15%,常造成NICU诱发真菌感染。

该病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易漏诊,死亡率约为35%[1]。本院NICU在2016年春季出现一次10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院中爆发流行情况,因处理及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出2016年1月7日至4月18日在我院NICU确诊的真菌性败血症10例,男5例,女5例;8例为VLBWI,2例为ELBWI。

1.2方法与爆发情况。暖箱保暖10例,曾予以呼吸机辅助治疗4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4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例。感染暴发流行时危重患儿多,较拥挤。
\
2结果

传染源:感染流行前收治的第1例VLBWI,母孕后期患重症感染,患儿入院后即刻查血培养证实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考虑是本次流行的传染源。

临床表现:10例均无发热,均有精神反应差,全身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拒乳;频繁呼吸暂停8例;肤色苍白,皮肤花纹6例;心率增快4例;腹胀2例。

实验室检查及胸片:血常规:10例均有PLT减少,WBC降低4例;CRP:3例增高,其余7例均正常;生化检查:直接胆红素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胸部X线检查:患病时复查,检出新感染灶或原发病灶加重4例,表现出双肺点、斑片状影。

系列培养:同时间不同部位双份血培养阳性8例,单份血培养阳性2例,均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胃液培养、痰培养、尿液培养均阴性。感染时空气、暖箱、医疗仪器、消毒液、医疗人员手、一次性用品、各种导管,婴儿用品等均未发现致病菌及真菌。

2.1治疗。抗真菌治疗:首例感染者患病时即判断为真菌感染,早期予以氟康唑治疗,每天静滴10 mg/kg,后期慢慢将剂量减少为6 mg/kg,持续治疗至症状消失且血培养1-2次呈阴性则停药,持续治疗2-4周。

其他辅助治疗: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免疫治疗,静滴丙种球蛋白等。同期住院的其他ELBWI、VLBWI患者运用氟康唑进行预防性治疗,每次给药剂量3 mg/kg,1 d/次,连续治疗1-2周。所有患儿均使用胃肠外营养,部分患儿给予多巴胺,酚妥拉明静点维持心功能。

2.2控制。积极寻找传染源:上报医院感染科,做相关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断开传播渠道:集中隔离真菌感染者,组成专职医护队展开救治。

对NICU内的一切物品,包括各类医疗仪器、床柜座椅、浴室,各种管路,配奶器具,暖箱等进行全面消毒、清洗,更换空气消毒机,确保室内通风,遵循无菌原则,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入院患儿数,渐至NICU内无患儿时,将NICU封闭,彻底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24小时,开窗通风后接受新入院患儿。

积极治疗患儿原发病,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加强对症支持治疗。1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最长时间为74天,抗菌疗程最长33天。

\
 

3讨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本组病例均为VLBWI,短期内发病,病情凶险,但无一例死亡。对NICU内真菌感染高度重视,出现病情恶化考虑为深部真菌感染者,立马运用氟康唑治疗,无需等待血培养结果。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预防性使用氟康唑能减少VLBWI念珠菌感染与定植的发生率。

本组患者在抗真菌治疗之时,对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如短时间运用抗生素、予以丙种球蛋白等,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大大提升,转归情况良好。

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后切断传染途径,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强化对相关工作者的手卫生培训与管理,要求其勤洗手,严格遵循六部洗手步骤。进行暖箱操作前另以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一次,以降低感染率[2]。

本组病例感染前,曾有4例VLBWI短期使用有创呼吸机,但2次痰液检查及气管插管管端微生物检查,均未见真菌生长,故可排除真菌通过气管插管感染。所有病例未置入PICC管,顾可除外深静脉置管感染;全部患者虽有胃管喂养,但都没有出现真菌性胃肠炎症状,故排除经口感染。

有5例感染时,肺部发现新发病灶,表现出真菌性肺炎,而其中1例感染者未接触任何感染患儿,未使用呼吸机,未开始喂养,于入院第2天即出现呼吸暂停,反应差,2次血培养阳性。

所以,我们判断,本次真菌感染爆发或许和空气传播有关。立马对患儿病房进行全面消毒,更换空气消毒机并增加其循环次数,定时开窗通风,控制入院病人,渐至NICU内无患儿时,将NICU封闭,彻底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24小时,开窗通风后接受新入院患儿。感染得到完全控制,无新感染病例出现。

参考文献

[1]Hsieh E,Smith PB,Jacqz-Aigrain E,et al.Neonatal fungal infections:When to treat?[J].Early Hum Dev,2012,88(Suppl 2):S6-S10.
[2]李辉、钟巧,高晓玲,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语感染爆发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40-4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