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封管液对血透临时导管封管效果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0 17:03: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完善,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血液净化治疗通路的主要选择。正确选着合适的封管液和正确的封管方法成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

方法使用稀肝素液、稀尿激酶溶液、稀肝素+稀尿激酶溶液3种不同封管液进行正确规范的封管后比较导管通畅程度。结果实验显示稀肝素液封管后有部分导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且出现血凝块的几率高;稀尿激酶溶液+稀肝素溶液能有效保持导管通畅,但对病人的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稀尿激酶溶液能在有效保持导管通畅,杜绝血凝块的产生的同时对病人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结论通过使用3种不同封管液进行规范的封管比较后,12500U/mL的尿激酶溶液能有效保持导管通畅,减少导管内血凝块的产生,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封管;尿激酶

本文引用格式:楼键建,潘华良.不同封管液对血透临时导管封管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80-8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其在重症医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血液净化治疗通路的主要选择[1]。非治疗时期的导管通畅成为了整个治疗周期的关键。正确选着合适的封管液和正确的封管方法成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因各种原因需行CRRT治疗的病例111次。纳入标准:留置临时导管患者,患者血小板、PT、APTT基本正常的病人。排除封管时间小于15小时的患者。

治疗前有出血性疾病,外伤等并发症。近期有手术以及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血小板异常,PT,APTT功能异常。肝素和(或)尿激酶过敏的患者。

\
 
1.2方法。选取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试验组B和试验组C。

A组:结束血液净化治疗后取3125U/mL的肝素稀释液根据导管容量进行封管后迅速夹闭导管。

B组:结束血液净化治后,取12500 U/mL的尿激酶溶液根据导管容量进行封管后迅速夹闭导管。

C组:结束血液净治疗后,取1562.5 U肝素+12500 U尿激酶/mL混合液根据导管容量进行封管后迅速夹闭导管。

1.2.1评价指标:通畅:回抽血液通畅,无阻力感。部分堵塞:回抽血液缓慢,阻力感强。堵塞:无法回抽血液,管道完全堵塞。使用纱布过滤回抽血液,观察无血凝块出现。

1.2.2资料分析方法: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共采集病例38例,其中导管部分堵塞占18例,回抽后有33例出现血凝块,未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明显影响。B组共采集病例36例,未发现有导管堵塞,回抽后发现血凝块1例,对患者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

C组共收集病例36例,未发现有导管堵塞,回抽后均未发现血凝块,实验室凝血功能(PT APTT)产生较明显波动。
\

 
由表 1 可见,对照组 A 和实验组 B 在封管后导管血凝块产生率及导管通畅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均 P< 0.05)。
堵管率因数据相同,无需比较。

\
 
由表 2 可见,对照组 A 和实验组 C 在封管后导管血凝块产生率及导管通畅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均 P< 0.05)。堵管率因数据相同,无需比较。

\
 
由表3可见,实验组B和实验组C在封管后导管血凝块产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1.0)。通畅程度及堵管率因数据相同,无需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其在重症医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各种危重病通过血液净化技术(Blood purification technic)得到了有效的治疗[2-5]。

血液净化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定程序清除体内某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再将血液引回体内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血液通过人工建立的体外循环通道完成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治疗的普及,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血液净化治疗通路的主要选择。

大部分的血液进化治疗并不是持续进行的,国内使用的血透临时导管无抗反流功能。在治疗间歇期,通常因封管不当、中心静脉压过高、血液倒流等原因导管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堵塞等。

由于置入的导管对血管壁有刺激性可导致血管内膜粗糙、损伤,当血流通过此处时血小板容易凝集形成血栓[6]。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导致其功能丧失,最终只能拔除导管。如何保证非治疗时期的导管通畅成为了整个治疗周期的关键。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能在多个环节发挥抗凝作用,因此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7],通常作为静脉导管的封管药物和抗凝药物。

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同时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使用后需检测PT、APTT及血小板。

正确选着合适的封管液和正确的封管方法成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临床通常采用一定浓度的肝素稀释液进行正压脉冲式封管,但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

其原因是肝素稀释液封管后,导管末端内口与外壁存在一定的浓度梯度差,导管口的肝素浓度下降,抗凝作用弱化或消失,血小板或破损的血液细胞容易聚集或粘附于导管开口端形成血栓或活瓣从而导致导管堵塞。堵塞的导管虽然经过尿激酶溶栓后多数能再通,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血流不畅通,使导管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收到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110例CRRT治疗后用不同封管液封管后进行比较,发现使用12500 U/mL的尿激酶溶液能有效保持导管通畅,减少导管内血凝块的产生,同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小。

参考文献

[1]张旭东.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33.
[2]周乐天,刘虹,刘伏友.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非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01):34-37.
[3]李海涛,马凌云.无肝素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8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7(24):32-33.
[4]NaksoDeterminstion of pore siz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3:Fihration membranes[J].J Membr Sci,1994,96:131-165.
[5]赵长生,乐以伦.表面作用力孔流通模型计算高分子滤过膜孔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0(03):337-342+348.
[6]张晓香,张香玉,刘娜.深静脉置管导管阻塞18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4(11):1009.
[7]张峰,范贞.规范临床用药指南一致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2016,20(10):40-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