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效能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7 09:4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 CT 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 96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 CT 检查与 MRI 检查,比较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征象(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和不同分级的检出率。结果:MRI 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检查对Ⅰ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者对 0 级、Ⅲ级和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效能优于 CT 检查。

【关键词】 CT 检查;磁共振成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变征象;病变分级;检出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骨科疾病,好发于16~25 岁青年男性,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有关节病变,且一般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 而后上行发展至颈椎。研究显示,骶髂关节病变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早明确骶髂关节病变以实施干预措施,控制病情进展 [2]。CT 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为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常采用的两种方法,但二者的诊断效果仍存在争议 [3]。本文比较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效能。

\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4];年龄≥ 15 岁。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脊柱性疾病者;妊娠、哺乳期患者;存在 CT、MRI 检查禁忌证者;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其中男 72 例,女 24 例;年龄 15~30 岁,平均(20.76±4.18) 岁;病程 6 个月至 2 年, 平均(1.35±0.49)年。

1.2  方法 患者均行 CT 检查与 MRI 检查。CT 仪器为荷兰生产的飞利浦 256 层螺旋 CT 扫描仪。参数设置:电压 120 kV,电流 380 mA,层厚0.625 mm, 螺距 1.375,矩阵 512×512。

      MRI 仪器为美国 GE 公司生产的 SIGNA Pioneer 3.0T 核磁共振扫描仪。参数设置:T1WI SE 序列(TR/ TE:500 ms/15 ms)、T2WI FSE 序 列(TR/TE: 5000 ms/95 ms),层厚 4 mm,层间距 1.0 mm,矩阵 256×256。

1.3  观察指标 (1)比较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包括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2)比较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分级的检出率。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标准:正常为 0 级;可疑异常为Ⅰ级;轻度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为Ⅱ级;明显侵蚀、硬化,关节间隙狭窄 / 增宽或部分强直为Ⅲ级;严重异常,大部分或全面强直为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征象的检出率比较 MRI 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分级的检出率比较 MRI 检查对Ⅰ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 0 级、Ⅲ级和Ⅳ 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骶髂关节病变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尽早明确是否为骶髂关节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以尽早实施治疗方案,延缓及阻断病情进展。目前,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方法以 CT 检查和 MRI 检查为主 [5-6]。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高于CT 检查,二者对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I 检查对Ⅰ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 CT 检查, 二者对 0 级、Ⅲ级和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软骨肿胀为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微小表现,而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增生硬化为骶髂关节病变的中晚期静态表现,CT 检查仅能显示骨性结构的静态改变,无法精准显示软骨部位脂肪沉积及骨髓水肿等病理改变,而 MRI 检查分辨率较高,可弥补 CT 检查的不足 [7-8]。因此MRI 检查能提高早期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检出率,以及Ⅰ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MRI 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效能优于 CT 检查。

参考文献

[1]刘红艳 .181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5):35-37.
[2]韩青,丁进,郑朝晖,等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相关因素 [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2): 154-158.
[3]黄博豪,何瑶 .CT 与 MRI 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对比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8):1385- 1387.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5]梁金瑞 . 磁共振成像与 CT 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研究对比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055- 2056.
[6]陈荣,李勇 .CT 和 MRI 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特点 [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0,43(2):309-312.
[7]张朋旗,吕永斌 .CT、X 线平片及 MRI 平扫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当代医药,2017, 24(18):69-71.
[8]徐海东,郑淑凤 . 探讨 X 线、CT 和 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4(23):234-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