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我院的91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评判标准: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敏感度及准确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特异性指标差别不大,P>0.05。结论与尿常规检验相比,生化检验对于糖尿病病症的诊断效果更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吴文辉.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194+198.
0引言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代谢性慢性病症,其发病较为隐匿,且病情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高血糖为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患有该病症后,需要患者长期的服用药物来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控制,一旦出现该病症后,若不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将很可能会对患者的各项身体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致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所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症的临床诊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诊断方法有尿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等,其中尿常规检验的检查速度较为缓慢,其所获得效果信息数据的速度也相对较慢,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其在糖尿病病症的诊断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我院的91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其中男女比例为540:375,年龄39-75岁,平均(57.03±13.7)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知情并已签署研究同意书,所选915例病例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方法。对915例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尿常规检验方法如下:利用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验,若检验的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者患有糖尿病病症。生化检验方法如下: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餐后2 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糖蛋白等指标进行监测,进行该检验前应告知患者禁食12 h,于次日清晨对患者的肘静脉进行采血,采血量为2 mL,而后使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监测,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标≥7.7 mmol/L,则表明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指标≥11.1 mmol/L,则表明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对患者空腹12 h后的静脉血进行采集,而后对其进行离心分离,并对患者血清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指标使用氧化酶法进行监测;让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口服75 g的葡萄糖溶液,而后于1-2 h后采集静脉血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监测,若患者的糖耐受量>7.8 mmol/L,则表明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在患者的肘静脉处抽取2 mL的血液抗凝后使用色谱法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时,则表明患者的检查结果呈阳性。
1.3观察指标。观察915例患者经过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后的结果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本文中结果的数据均以通过SPSS 22.0软件的计算,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用χ2检验,若P<0.05,说明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敏感度及准确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特异性指标差别不大,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目前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属于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病症,患有该病症后,将对患者的机体糖代谢能力造成对应的紊乱,致使影响患者的机体糖分的正常代谢,据众多文献证实,若及早的发现该病症,可以通过饮食、药物及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早的诊断对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糖尿病病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并不显著,致使此阶段的糖尿病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糖尿病病症的诊断多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辅助其他方式进行对患者进行病症诊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属于诊断该病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该病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指标升高,进食后,患者的血糖指标会出现升高的现象,但也有大部分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状况,致使其血糖消耗水平会逐渐下降,导致难以对其血糖水平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最终造成高血糖的临床表现,所以,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进行监测,可有效的了解患者的机能够将HbALC水平控制在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会有明显的下降;如果HbALC水平超过9%,能够反映出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可能会产生动脉硬化、白内障等一些并发症,这对患者自身的影响十分显著。
HbALC检测方式和空腹测定患者血糖方式进行对比,其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患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血糖水平,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干扰比较小,试剂购买比较便利,标本更加容易采集,整个检测的方法更加简单,其临床价值比较重要。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来说十分重要,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测HbALC,能够根据其水平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对糖尿病患者检测治疗的适应性中也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姜爱凤,王以新,马立萍,等.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6(S1):100-102.
[2]马永萍,李娟,马小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2):127-130.
[3]钟兴,徐小群,杜益君,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T3综合征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58.
[4]郭亚梅,尚有全,苏伟,等.FPG联合OGTT 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7(5):58.
[5]姚敏,吴秀继,何启军,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与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8):705-707.
[6]陆胜,季雄娟,郑慧慧.糖化血红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年龄依赖性发病率的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9):1214-12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