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6 16:21: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66 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C 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治疗后 1 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d、7 d, 观察组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 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可降低 CRP 水平和病死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关键词】 脓毒症;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C 反应蛋白;病死率

脓毒症是机体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1],临床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抗感染和血液净化等治疗措施。重症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而血液净化可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 [2-3]。本文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2 月至 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 66 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 [4],于 ICU 进行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3 分;年龄 <80 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严重心、肝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3 例。观察组:男 19 例,女 14 例; 年龄 33~74 岁, 平均(56.23±2.55) 岁。 对照组: 男 20 例, 女 13 例; 年龄 32~74 岁, 平均(56.69±2.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补充循环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以及血液净化等。采用美国百特 Aqurius 型血滤机及 HF1200 聚砜膜血滤器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0.5 mL ∶ 5000AXa 单位)治疗,皮下注射,0.3 mL/ 次,1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7 d,期间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调整用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C 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3)比较两组治疗后 1 个月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CR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d、7 d,观察组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后 1 个月病死率比较 治疗后 1 个月,观察组病死 6 例,病死率为 18.18%(6/33);对照组病死 16 例,病死率为 48.48%(16/33);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09)。

3  讨论

脓毒症的病理特征为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致使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致全身组织器官受损 [5],其病死率较高 [6]。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药物,可以促进血栓溶解,抑制血液凝固,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亲和力低、代谢较为缓慢,且作用于人体的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 [7],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利于机体微循环的改善。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不足或缺乏,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或血液高凝状态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可反映血栓性疾病或血栓前状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提示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前体,其水平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 [8]。脓毒症会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紊乱, 严重脓毒症患者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成大范围的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与凝血物质,导致凝血障碍,加剧凝血功能紊乱 [8]。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1 个月,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低分子肝素为抗凝剂, 可遏制脓毒症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微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改善预后。

已知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 CRP 水平升高 [9]。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 3 d、7 d,观察组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可降低 CRP 水平和病死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牛丽丹,张建新,郝同琴,等 .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15(6):22-25.
[2]彭宇,谷娅,王静,等 . 小剂量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重度脓毒症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23(1):136-139.
[3]李新, 郑晓晶, 崔巍, 等 .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血浆TNF-α、IL-6 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J]. 疑难病杂志,2017,16(6):566-569.
[4]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19.
[5]周红瑜,陶静,盖磊,等 . 低分子肝素对 ICU 脓毒症患者 ALI/ARDS 氧合指数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J]. 中国药师, 2019,22(1):110-112.
[6]戴琳琳,崔颖 .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 ICU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 100-104.
[7]王品,苏华,李克磊 . 低分子肝素钙辅助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48(8):1104-1107.
[8]齐中意,彭湘鹤,颜璐,等 .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84-86.
[9]马承福 . 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4):18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