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 54 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CTSI 评分, 相较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较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 APACHE- Ⅱ评分上,相较于治疗前,两组均有明显降低, 治疗后两项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 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欧广敏 .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4):123-124.
0引言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肝胆外科疾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病程通常较长,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1]。有相关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胰腺组织消化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坏死、SAP 出血等,此外,胰腺缺血、滋养血管血栓等,也可以诱发此病。在 SAP 的临床治疗中,关键在于纠正微循环、抑制血栓素活化,本研究对 SAP 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 54 例。对照组中有男 32 例, 女 22 例;年龄在 16-76 岁, 平均(42.1±10.5)岁,病因包括酗酒 11 例、暴饮暴食 15 例、胆源性 28 例;观察组中有男34 例,女 20 例;年龄在 17-78 岁,平均(43.3±9.7)岁,病因包括酗酒 10 例、暴饮暴食 13 例、胆源性 3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脏器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行常规保守治疗,具体措施有: 给予患者血容量补充,对出现休克患者应采取抗休克治疗, 对电解质失衡情况进行纠正,通过禁食水方式来给胃肠减压, 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让患者胰腺得以休息; 早期禁食水后,需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并采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消炎 [2-3]。
1.2.2研究组治疗方法。患者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保守治疗,再此基础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皮下注射方式, 用量为 5000 IU/12 h,治疗持续 2 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1.3观察指标。① CTSI(CT 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2 周的 CT 影像进行 CTSI 评分,根据 Balthazar 分级,A-E 级评分依次为 0-5 分;根据胰腺组织坏死情况,无评分为 0,33% 以内为 2 分,33%-50% 为 4 分,50% 以上为 6 分,CTSI 评分即两项评分相加。② APACHE- Ⅱ评分:在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2 周均行APACHE- Ⅱ评分,每项分值在 0-4 分,采用入院 24 h 最差值。③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 20.0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分别采取 t 、χ 2 检验, P < 0.05 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 CTSI 评分,相较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较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 APACHE- Ⅱ评分上,相较于治疗前,两组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两项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凶险程度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水、电解质失衡以及酸碱失衡, 对患者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在 SAP 病情进展过程中,胰腺组织微循环障碍作用极为关键,早期会产生胰腺小叶内动脉痉挛,造成血流缓慢、灌注减少以及形成血栓等,最终使胰腺组织出现缺血、坏死;与此同时,各种炎症因子会经过血液对胰腺产生影响,加剧病情 [4]。
从 SAP 发病机理来看,临床治疗中,应当从胰腺微循环入手,对其进行改善,然后结合有效的干预措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在传统治疗中,使用的微循环改善药物主要有葛根素、丹参注射液等,但其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物,不会影响到凝血酶Ⅲ正常抑制作用与血小板聚集释放,对血栓有更好溶解效果 [5]。
在本组研究中,相较于治疗前,研究组 CTSI 评分有显著较低,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在 APACHE- Ⅱ评分上,相较于治疗前,两组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两项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知,低分子在 SAP 临床治疗中是有十分理想效果的。
综上所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2]李龙辉, 刘岩, 李雪春, 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7-8+15.
[2]马欢欢.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0):99-100.
[3]吴同飞 , 朱功兵, 张杨, 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机制研究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0):777-779.
[4]刘冰.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J]. 医药论坛杂志 ,2016,37(06):125-127.
[5]程洁, 曹国栋, 童婷婷, 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的Meta 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06):614-619.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6/2018112610190866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