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4 例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静脉穿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9.52%(4/42),低于对照组的 26.19%(11/42);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 76.19%(3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可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穿刺疼痛评分和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综合护理;静脉穿刺;小儿;输液不良事件;一次穿刺成功率
小儿静脉输液对穿刺技术、输液中的护理要求均较高 [1]。临床应给予静脉穿刺输液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2-3]。本文观察综合护理在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6 月至 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 84 例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3 岁;静脉输液疗程≤ 3 d,不需要留置针输液。排除标准:需输注刺激性、黏稠液体;患有恶性肿瘤;意识不清或存在认知障碍。患儿家长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对照组男 22 例, 女 20 例; 年龄 3~7 岁, 平均(4.72±1.36) 岁;穿刺部位:头皮 16 例,手背 14 例,足背 12 例。研究组男 23 例,女 19 例;年龄 3~8 岁,平均(4.75±1.42)岁;穿刺部位:头皮17 例,手背16 例,足背 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儿年龄及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给予患儿口头安抚,并为家长讲解输液中注意事项,嘱其在穿刺时协助护士固定患儿。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 穿刺前准备。营造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控制室内温度(24 ℃左右)、湿度(50%~60%)、通风良好;墙壁可适当粘贴卡通图画、家庭照片,布置充气玩具,播放动画节目等。(2)心理护理。静脉穿刺前,通过陪患儿玩玩具、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可采用动画形式讲解静脉输液流程,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治疗,从而提高其穿刺依从性;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手势夸奖配合度较好的患儿。(3)家长健康教育。为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流程、导管固定重要性、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需要配合的事项等, 使家长协助护理人员安抚患儿情绪,固定患儿体位, 在输液期间注意保持导管固定良好,不要随意调整液体滴速,发现不良事件需及时报告护士处理。(4) 穿刺护理。选择直径大、弹性好、血流丰富、走向直的静脉,保证静脉穿刺时动作准确、快速,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患儿手臂或足部可以使用夹板或弹力绷带进行固定,以免患儿挣扎脱管。(5)输液中护理。患儿采取合适的体位,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异常情况,如水肿、渗液等,穿刺针妥善固定; 以听儿歌、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注意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换输液瓶时注意核对病历和处方信息。输液结束后及时拔针,保证动作轻柔、迅速,指导家属正确按压针眼,避免出血。观察 15~30 min 后无任何异常才可离开观察室。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穿刺疼痛评分,采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评估,评分范围 0~5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2)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穿刺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 Wong-Baker 评 分 为(2.12±0.71), 低 于对 照 组的(3.27±0.46)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10, P=0.000)。
2.2 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 刺 成 功 率 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 P=0.035)。
3 讨论
静脉给药具有见效快、疗效佳等特点,但小儿自制力差,穿刺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低、针头脱落等问题较为突出 [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 Wong- Baker 评分和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并通过玩具、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可减轻患儿恐惧感; 做好家长健康教育,可使家长协助护士提高患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减轻疼痛 [5-6]。在输液过程中通过动画片、玩具、聊天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并加强观察渗液、移位、针头脱出等迹象,有助于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7]。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可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穿刺疼痛评分和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卫晓慧,王雪梅,白媛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73-2075.
[2]焦小英 . 改善小儿静脉输液时穿刺疼痛的护理方式探究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8):86.
[3]孙小双 .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 175-176.
[4]袁丹华,卢玲,郁胜华,等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74- 3576.
[5]唐玉花,易鹤,周洁 .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J]. 江西医药,2017,52(5):452-454.
[6]李会敏,蔡娟,蔡荣兰,等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1-252.
[7]王扬帆,苏瑜,范文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海南医学,2017,28(17):2923-2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