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2 11:08: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8 例 DL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4 例。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正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腰椎稳定性指标 [ 腰椎前凸角(LLA)、骶骨水平角(SHA)、腰骶角(LSA)和腰椎曲线指数(LCI)] 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5%,高于对照组的 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 JOA 评分、LLA、SHA、LSA 和 LCI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 DLS 患者,可提高 JOA 评分和腰椎稳定性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正骨推拿手法治疗。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针刺;正骨推拿手法;腰椎稳定性;腰椎功能


退行性腰椎滑脱(DLS)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多因创伤、后天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上、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进而出现坐骨神经受累、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1]。西医治疗该病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等手段,效果参差不齐,且复发率较高,无法取得理想疗效 [2-3]。本文观察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DLS 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DL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西医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 [4],立位腰椎 X 线可见椎体向前滑脱,滑脱程度Ⅰ ~ Ⅱ度; 长期持续或反复间歇性跛行或(和)腰腿痛;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肝肾阴虚证诊断标准 [5],腰腿乏力,酸痛绵绵,劳则加重,卧则减轻,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面色潮红,形体消瘦, 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依从性好;语言、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存在皮肤病或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马尾神经损伤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XYDWFYLS-2018-1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23 例; 年龄 41~69 岁,平均(50.78±3.16)岁;病程 1~10年,平均(3.75±0.54)年;滑脱位置:L3 滑移 8 例, L4 滑移 16 例,L5 滑移 20 例;滑脱程度:Ⅰ度滑脱8 例,Ⅱ度滑脱 36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24 例; 年龄 43~68 岁,平均(50.92±3.20)岁;病程 2~8 年,平均(3.84±0.52)年;滑脱位置:L3 滑移 6 例, L4 滑移 17 例,L5 滑移 21 例;滑脱程度:Ⅰ度滑脱6 例,Ⅱ度滑脱 3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采用多功能制动牵引床牵引 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正骨推拿治疗。(1) 放松手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揉、推、拿、按、㨰、压等手法作用于腰椎两侧及其背部膀胱经与下 肢,重点为腰两侧,以放松腰部肌肉张力,舒筋活 血,时间 5~10 min。(2)体位旋转扳法:患者取右侧卧位,伸直右下肢,屈左膝、左髋,一只手顶 住滑脱腰椎的棘突,另一只手推患者左肩前部,使 需要调整的腰椎处于扳动的支点,然后两手同时作 反方向用力,当腰部旋转至有明显阻力时,停顿片刻,然后做一个突发的大幅度旋转,此时能听到 “咔嗒”一声,表明手法复位成功。(3)温散拍法: 腰部涂按摩油,采用小鱼际摩擦法按摩腰部至发热,以五指散拍法拍腰部 5~10 min,结束推拿。以 上手法中体位旋转扳法进行 1 次即可,其余手法均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腰阳关穴、夹脊穴、肾俞穴、太冲穴、委中穴、环跳穴、阳陵泉穴、后溪穴、昆仑穴,常规消毒上述穴位,采用 0.3×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垂直进针15~25 mm,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 30 min,1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3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评价,选取腰腿乏力、酸痛绵绵、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面色潮红、形体消瘦、大便干结7 项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 分,将所有症状积分相加计为中医证候积分。痊愈:腰腿乏力、酸痛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90%;显效:腰腿乏力、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工作、生活基本恢复,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70%~89%;有效:腰腿乏力、酸痛等症状有所改善,但对生活、工作有一定影响,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30%~6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腰椎 JOA 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 4 个方面,共 29 分, 评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6]。(3)比较两组腰椎稳定性指标水平。取治疗前后X 线腰椎正位及侧位图, 测量腰椎矢状曲度,包括腰椎前凸角(LLA)、骶骨水平角(SHA)、腰骶角(LSA)和腰椎曲线指数(LCI)[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腰椎 JOA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LLA、SHA、LSA、LCI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LLA、SHA、LSA、LCI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3  讨论

中医学将 DLS 归属于“骨痹”“腰痛”等范畴, 病机多为肝肾阴虚,肝主筋束骨,肾主骨生髓,肝肾阴虚,导致骨不束,肾精亏损,骨髓不充,腰脊失养,故发为本病。此外,久病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不通则痛,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8-9]。正骨推拿采用揉、㨰、点、按等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损伤引起的血肿、疼痛,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 使脊柱在稳定位置上通过自身修复重获稳定;同时采用体位旋转扳法可复位滑脱的脊柱关节,恢复脊柱正常力学结构和相关运动功能,达到改善局部循环、解痉的目的 [10-11]。

针刺通过对特定穴位施以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肾俞穴可强壮肾气,太冲穴养肝补肝;针刺腰阳关行气止痛; 针刺夹脊、阳陵泉、昆仑、后溪、委中、环跳穴可舒筋活络。诸穴共奏补肝益肾、舒筋活络之效。此外,针灸还可促进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排出致痛物质,缓解疼痛 [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腰椎 JOA 评分及LLA、SHA、LSA、LCI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 DLS 患者,可提高 JOA 评分和腰椎稳定性指标水平, 其效果优于单纯正骨推拿手法治疗。

参考文献

[1]姚沅勉,周永生,聂响斌,等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 24(7):860-864.
[2]李水清,易端,贾东林,等 . 腰椎神经射频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26(12):917-920.
[3]常晓娟,谢瑞,庄明辉,等 . 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保守治疗中远期随访研究 [J]. 天津中医药,2020,37(6):671-674.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 . 实用骨科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2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48.
[6]李华 .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正骨推拿手法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8):983-984.
[7]侯桂红,毛晓艳,毛书歌 . 可调式三屈位垫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J]. 中医药导报,2018,24(20):111-113.
[8]冯云亮 . 两种斜椎整复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比较 [J]. 颈腰痛杂志,2019,40(3):400-402.
[9]陈忻,于杰,冯敏山,等 . 坐位旋转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椎间盘力学分析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 1395-1400.
[10]彭海,刘金成,李进选 .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 [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3):113- 114.
[11]孙连伟,王世轩 . 正骨推拿手法及针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概况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12):72-75.
[12]杨永光 . 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J]. 四川中医,2019,37(4):195-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